APP下载

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及教育策略探析

2021-04-25苏君华

成才之路 2021年8期
关键词:离异家庭心理特点心理问题

苏君华

摘 要:离异是一种社会现象,父母的离异行为会给其未成年子女带来影响,产生诸如怯懦、恐惧不安、自卑、粗暴、冷漠等心理问题。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引起高度重视。文章分析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探究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及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以促进离异家庭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离异家庭;家庭教育;心理问题;心理特点;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8-0143-02

离异家庭是因夫妻婚姻关系破裂,家庭解体而出现的社会群体。父母离异,导致孩子无法生活在一个健全的家庭中,失去了同龄人可以享受的来自同一个家庭的父母的爱。爱的缺失再加上外界的舆论压力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受到伤害,并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本文分析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探究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及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以促进离异家庭子女身心健康发展。

一、 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

1.不同年龄受影响程度不同

部分学校的心理教师就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展开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父母离异对不同年龄段未成年子女造成的影响不同:2岁半到3岁3个月年龄段的孩子会出现行为倒退;3岁8个月到4岁8个月年龄段的孩子会变得极其易怒,出现攻击性行为,有迷惑、自我戒备等表现;5岁到6岁年龄段的孩子其焦虑感会变得更加严重,有攻击性行为;7岁到8岁年龄段的孩子会产生害怕、悲哀等负面情绪,对于父母的安排表现出顺从或抗拒两个极端;9岁到10岁年龄段的学生会产生无助、迷茫、拒绝、失落感、愤怒等情绪,在顺从和抗拒的边缘徘徊;而11岁以上的学生会产生窘迫、羞耻和悲伤等情绪,如害怕长大、结婚等。除此之外,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因子女性别的不同也会有所区别,普遍来说,男孩表现出来的反应要比女孩激烈一些。在父母离异后的两年内,其子女在行为上的攻击性和冲动性极其强烈,并伴随焦虑、抵触、沮丧和依赖性变强等情绪和状态。相对来说,男孩身上表现的周期性更长,情况更加严重。

2.不同的教育方式影响不同

子女在父母离异后的各种反应与家庭中的多种因素,例如父母之间的矛盾、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教育子女的方式、非监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接触、家庭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等息息相关。其中,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权威型子女教育方式中,父母给予子女足够的关爱,同时也对子女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子女存在的问题较少;专制型的子女教育方式属于高控制的教养方式,此类父母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许多方面都“横加干涉”,子女集中体现为学习成绩较差、负面情绪严重和精神涣散;民主型教育方式成长下的子女给人的感觉是活泼、快乐、直爽,善于交往,思想比较活跃,显露出的问题较少。

二、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1.怯懦、恐惧不安

离异家庭子女在性格上之所以会表现出怯懦的一面,是源于其内心的恐惧感。而孩子的恐惧感主要来自父母。部分父母在离异后,对婚姻表现出强烈的失望感,继而把希望转移到孩子身上,祈盼孩子早日成才。因此,父母会对孩子严格管教,使孩子在较小的年龄就承受巨大压力。作为孩子,既担心父母失望,又担心自己做得不好,因此,一直处于恐惧中。长期以往,孩子会变得孤僻,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2.自卑

自卑是离异家庭子女身上普遍存在的特点之一,主要是对自身过于否定而出现的消极情绪。通常情况下,这类孩子看不到自身的优点,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从而陷入自我否定的盲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或多或少会经历一些挫折,例如人际关系不好、学习成绩不理想等,这时候,孩子内心的自卑感会无限放大,最终转变为自卑性格。

3.粗暴、冷漠

在离异家庭中,父母常常因为意见不合而吵架、动手,在此影响下的孩子易形成粗暴性格。再加上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心理创伤,孩子会在心理上产生消极情绪,对生活积极性不高。受这种情绪的影响,孩子会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外界的人和所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在生活中,孩子会表现出虐待动物、用言语伤害他人等行为。

三、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策略

1.学校教育

对于家庭的不完整,孩子最主要的感受是孤独。当孩子处于集体环境中时,孤独感会大幅度降低,对父母离异的反应也会有所缓解,不似从前激烈。和善亲切的教师、温馨安全的环境、友爱互帮的同学等,可以帮助孩子走出心理自卑的阴影,对其形成健全人格有一定帮助。因此,学校可采取合适的方法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引导。第一,学校可全面了解离异家庭子女的信息。第二,对离异家庭子女,教师要表现出更多的耐心,给予特别的关爱。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尊重离异家庭子女,保护学生隐私,不歧视、嘲讽离异家庭子女。在学习上,教师要多关注离异家庭子女。在孩子遇到不会的问题时,要循循善诱耐心讲解,多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集体给予的快乐,帮助孩子消除不良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当离异家庭子女犯错误时,教师对其行为应严格制止,及时纠正,不能因为怕伤害到孩子就采取放纵态度。第三,教师可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融入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家庭教育

夫妻在离异后,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抚养孩子,教育孩子。因此,父母应具备责任感。同时,离异虽然对父母双方都有一定程度的伤害,但对孩子的打击是最大的。因此,离异之后的父母不能整日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并将负面情绪带给孩子,而应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尽量降低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同时,离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引导孩子,可采取民主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另外,单亲父母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离异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父母可根据孩子表现出的个性而培养其爱好兴趣,经常带孩子外出游玩,参加亲子活动等,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性格养成。

父母离异后,家庭结构会发生变化,部分孩子一时难以适应,会产生情绪上的变化。父亲或母亲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与孩子的交流,会导致孩子的负面情绪越积越多,并产生心理问题。而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以及其他亲人可以适时介入,多给孩子一些关心,让其与相同年龄段的孩子多接触,以起到缓解负面情绪的作用。

3.社会教育

在我国大众的道德认知中,离婚这一行为不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多数离异家庭为减少这种压力会选择隐瞒婚姻状况。离婚是人们对生活方式做出的一种选择,对此,社会应给予一定的宽容,从而降低社会给离异家庭子女带来的压力。但是,宽容并不代表鼓励离婚,相关部门可加大对年轻父母的思想工作力度,以稳定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健康,降低离婚率。同时,相关部门可定期对离异家庭父母和子女做心理辅导,引导其说出自身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帮助离异家庭父母、子女快速适应生活变化,调整心态。

四、结语

总而言之,离异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课题之一,学校、家庭、社会应通力合作,促进离异家庭子女健康发展。学校要营造一个互助互爱的学习环境,家庭要时刻关注子女的心理变化,用更多的关心来抚平子女的心灵创伤,社会应营造关爱儿童的成长环境,共同为离异家庭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怡然.离异单亲家庭三角關系对儿童自我价值感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20.

[2]朱静文.离异家庭青少年的人际交往障碍的个案介入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9.

[3]浦菊芳.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成才之路,2017(22).

[4]绍贤.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辅导策略[J].甘肃教育,2017(19).

[5]郑启赟.早年离异家庭子女与不在位父母关系的质性研究[D].南京大学,2018.

Abstract: Divorce is a social phenomenon, but parents' divorce behavior will affect their minor children, resulting 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uch as cowardice, fear, inferiority, rudeness, indifference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i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parents' divorce on their children, explore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from divorced families and the education strategies of children from divorced famil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divorced family; family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ducational strategy

猜你喜欢

离异家庭心理特点心理问题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请你们关心我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