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探讨

2021-04-25王艳

成才之路 2021年8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情境

王艳

摘 要:美术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师将情感教育渗透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能够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情感教育渗透策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为学生提供情感依据;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以情感教育为目标,转变教学方式。

关键词:美术课程;情感教育;内涵;作用;关系;教材;教学情境;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1;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8-0046-02

美术教学,不仅能教授学生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接受美的熏陶,感受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美术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产生精神上的愉悦,进而更主动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从而健康成长。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与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不是独立存在的,应该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全过程。情感教育在不同的学科中有着不同的体现,但都是以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兴趣及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情感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状态,与学生实现情感交流,给学生以愉悦的感受,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品质。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情感教育对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同时,情感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会将比较典型的事例当作教学材料,而这些事例往往蕴含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它们能够使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的同时,也受到高尚道德品质的熏陶,接受情感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美术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美术课程有人文性的特点,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找到情感归宿,使美术教学充分发挥其人文功能,凸显真实的社会情感。美术教学以美术作品为载体,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渗透也是以美术作品为载体,由此可见,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渗透是通过挖掘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来实现的。每一件美术作品的创作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情感,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激发人们潜在的审美情感、道德情感等。因此,优秀的美术作品,适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另外,美术作品向外传递的情感价值,也是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内容。美术作品通常会传达作者的创作意图,而这种意图中蕴含着一定的情感价值,人们在欣赏这种情感价值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在美术教学中,美术作品所传递的情感价值,对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三、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1.挖掘教材情感因素,为学生提供情感依据

在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便为学生提供情感依据。美术教材的编写,不仅需要满足知识传授需求,还需要具备深刻的教育意义,为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提供素材。现行美术教材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里面有着大量的图片素材以及帮助学生理解的文字内容,能够为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供多层次的帮助。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美术作品的背景内容和社会道德环境对作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不一样的情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怀,并尝试将对作品的感悟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例如,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是一幅普通农民肖像画,这幅作品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人物形象有着贫困、操劳的外显特征,整幅作品体现出作者的乡土情以及对质朴、勤劳的农民赞美的情怀。教师挖掘这幅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展开情感教育,能够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激起学生对农民由衷的热爱、赞美和强烈的责任感。情感教育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启迪学生思考,使学生通过思考形成对生活的感悟,而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良好道德情感形成的过程。

2.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

情感教育的滲透,需要教师根据美术作品的特征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营造有利于情感教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深切的感悟,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能够借助真实的艺术氛围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进行感受和体验,通过美术与自然的结合,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增强学生的创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真性情。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开放、互动的氛围,给每一位学生创造自我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心中所想、所感表达出来。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与学生积极互动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美术作品创设教学情境,根据作品的艺术特点分析其所传递的情感,并通过讲解或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特体会,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3.利用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思想和言行能够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教师可以将情感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情感,关心和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样,教师才能走“进”学生心中,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育,要尊重不同学生对美的不同理解,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发现美,因材施教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良好的品格。

4.以情感教育為目标,转变教学方式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育目标,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利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特别是教学较为抽象的美术作品时,更需要利用情感教育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用心体验的过程中逐渐领会作品所表达的真谛。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情感教育目标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更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再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学生欣赏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在欣赏时得到思想和情感上的熏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创作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美术的价值;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等,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神。

四、结语

总之,情感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学生人格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美术学科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还能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体验到美术的奥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应用多元化的方式渗透情感教育,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和情感教育的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兰平.中学美术课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合探究[J].艺术评鉴,2019(04).

[2]张雪.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3).

[3]张科.论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17.

[4]陆林燕.关于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情感教育问题研究[D].温州大学,2011.

Abstract: Ar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Teacher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y infiltrating emotional education into art teaching. In art teaching, teachers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Mining emotional factors in teaching materials to provide emotional basis for students; creating a teaching situation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emotions; using emo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character; taking emotional education as the goal to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art curriculum; emotional education; connotation; function; relationship;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situation; teaching methods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护患情境会话
美术作品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