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1-04-25莫菲

成才之路 2021年8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通识教育新时期

莫菲

摘 要:通识教育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全面成长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对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来说,通识教育的融入较为复杂,教师需要着眼于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及具体方向,找准通识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及身体素质的提升。文章对新时期通识教育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通识教育;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08-0012-02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各种先进教育教学思想备受关注,而通识教育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一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及发展有重大意义。与传统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相比,通识教育能够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效交流及无缝对接,可以使学生在接受通识教育的过程中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国外许多大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通识教育活动,并将通识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大力研究和改革通识教育的内容及形式。我国高校也积极践行通识教育理念,利用通识教育丰富教学内容,调整学科教学模式,将通识教育与学生的学科学习活动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保证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对于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来说,通识教育的融入较为复杂,教师需要着眼于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及具体方向,找准通识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及身体素质的提升。

一、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中通识教育的含义

早在19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就开始推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是一种综合性、完整性及自由度较高的教育教学模式。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融合,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许多高校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通过对时代发展趋势的研究积极丰富通识教育的内容,解决学科教学中的不足,提升学科教学的专业性,加强不同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将通识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体育教师需要找准通识教育的切入点,分析通识教育的核心所在及其价值,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着眼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学术研究结论的分析及界定为后期的实践教学指明方向,以此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二、新时期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通识教育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对学生全面成长及综合素质提升大有裨益。但是,通识教育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还没有构建完善的通识教育教学框架及体系,在实践应用中部分体育教师存在认知偏差,并缺乏通识教育的经验,教育质量不容乐观。

1.教学模式机械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通识教育的普及率不高,尽管在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但还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首先,一些教师还没有意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价值,部分学校仍然采用机械式的通识教育模式,教育教学流于形式,所发挥的作用不明显。其次,学校所采用的通识教育模式较为简单,难以充分彰显通识教育的价值,学生只需要选修一个体育项目就可以获得相应学分。极少有学校能够围绕体育课程设置生理及心理的相关子课程,忽略对这些专业知识的研究。再次,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理解及认知较为模糊,上体育理论课的机会偏少,没有接受综合素质训练,只能根据自己选择的体育项目接受训练及引导。最后,学校只是采取简单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基础的检测,测试方式不合理,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缺乏理论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对于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来说,理论研究尤为关键。但学者对通识教育的研究较分散和浅显,我国还没有设置专门的研究机构,极少有高校结合通识教育的实质要求,通过成立研究中心或小组的形式进行研究。这严重影响了后期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另外,结合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心机构组织形式可以发现,大部分组织机构在研究过程中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所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及研究活动单调、机械,无法为后期的教学改革及教学实践指明方向。

三、新时期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为解决上述问题,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掌握通识教育的核心要求,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这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產生更强的自主学习意愿,进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实现全面成长及发展。

1.开设专业课程

通识教育的专业性较强,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并开设相应课程,找准通识教育的突破口,让教师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价值,并能够做到有效应用。新时期的高校体育教学不再以简单的体育运动为中心,而是以运动为基础,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为目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专业课程的开设对学校的要求较高,学校需要以必修课和选修课为着眼点,以设置独立的体育通识课程为依据,关注通识课程的进一步推广。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将更多专业性内容融入进来,主动学习同行的优秀做法和经验,丰富通识教育的内容,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挖掘人文价值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为关键。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精神风貌的培养,了解学生的价值观情况,加强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积极挖掘其中的人文价值,通过教学活动传递正能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相关问题,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关注新时期背景下通识教育的核心及重难点,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实现人文教学元素的无缝对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提升。另外,教师需要着眼于体育教学的核心要求,加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利用体育学科中的人文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3.完善理論研究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为保证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正确,教师需要注重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理论研究框架和体系,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对体育学科有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探索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及科学性。从目前来看,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过程中忽略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没有构建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为此,教师需要关注通识教育的时代要求,了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轨迹,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展示范性的教育研究工作,通过设置研究中心的形式促进理论研究工作。理论研究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教师需要抓住理论研究的核心要求,关注理论研究在不同阶段的综合表现,着眼于时代发展的趋势及体育教学改革的重难点,在完善理论研究基础的前提下加强理论研究与其他教学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既能掌握体育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能获得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检验个人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提高个人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通识教育备受关注,通识教育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充分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大学体育教师需要着眼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丰富通识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坚持学生的中心地位,找准两者之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保证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韩野.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新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04).

[2]夏巧玲,刘海雷.实行大学体育通识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4(04).

[3]王震,李竹梅.发掘现代大学体育的通识教育内涵[J].复旦教育论坛,2011(06).

[4]朱慧芳,蔡皿.通识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

Abstract: General education is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is of great benefit to students' all-round growth and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For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is more complex. Teachers need to focus on the background and specific dire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m, and find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gener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and physical qu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strategy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perspective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new era; general educatio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通识教育新时期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理念的渗透与实践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