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节奏、叙事视角和意象叙事

2021-04-25毛贵贤

课外语文·下 2021年1期
关键词:叙事视角林冲

【摘要】小说文体以叙事见长,从叙事学角度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在关注小说写什么的同时,更关注小说是怎么写的,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尝试从叙事节奏、叙事视角和风雪意象的意象叙事等层面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进行教学解读,以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林冲的心理、命运和小说主题,提升解读文本的能力。

【关键词】叙事节奏;叙事视角;意象叙事;林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03-0011-02

【本文著录格式】毛贵贤.叙事节奏、叙事视角和意象叙事——从叙事学角度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教学解读[J].课外语文,2021,20(03):11-12.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选入的经典名篇,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切入,分别从叙事节奏、叙事视角、意象叙事等层面对小说的叙事魅力进行探究,以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林冲的心理、命运和小说主题,提升从叙事学角度解读文本的能力。

一、探究小说叙事节奏的平缓和快疾

小说的叙事节奏指“由素材诸事件所包含的时间总量(故事时间)与描绘这些事件过程中的时间总量之间(叙事时间)的关系”。小说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大致相等,情节进展快,则叙事节奏快疾,小说故事时间大于叙事时间,情节推进慢,则叙事节奏平缓。小说家会在叙述当中采用不同的叙事节奏来产生多变的叙事速度,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使作品实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梳理如下:沧州遇故交——听闻密谈——报告林冲——买刀寻仇——接管草料场——风雪夜沽酒——暂宿山神庙——听闻阴谋——搠杀仇人——冒雪投东。这些情节的叙述节奏时缓时疾,时快时慢,和林冲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变化紧密联系,极富探究价值。

“沧州遇故交”这一情节叙事时间大于故事时间,林冲和李小二重逢前后的故事时间跨度很长,却被几句话一笔带过,叙事节奏平缓。在平缓的叙事中,读者了解到林冲素来为人善良,处事仁义;在语气极为平淡的对话中林冲自称罪囚,又尊称高俅为“高太尉”,可见他忍受屈辱,尚且抱有幻想;从林冲和李小二重逢后殷勤而和谐的来往中可见林冲随遇而安、隐忍自适的心理。

林冲从李小二处得知陆谦一伙追到沧州疑似意图谋害,当下非常激愤,买刀寻仇,他对高俅等人步步紧逼产生了反抗意识,情节骤然紧张,叙事节奏加快。“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叙事节奏随之放缓,此时他的反抗并不坚决,尚且存有侥幸心理,试图委曲求全。这部分叙述中,情节张而又弛,节奏疾而又缓,与林冲的矛盾心理相映成趣。

“接管草料场”情节在小说两个高潮之间,叙事节奏平缓,“连日无事”叙事省略,表面风平浪静。林冲对这种平静虽也疑惑,但还是奉命前往草料场,再次体现他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到了草料场,看到被朔风摇撼的茅屋,还想第二天找泥水匠来修理,体现出他求安求稳的心理。查看火盆和关门上锁的动作细节有条不紊,体现了他小心谨慎,苟安求生。但他隐忍谨慎到这个地步,最后仍然免不了大祸将至。

“林冲搠杀仇人”是小说叙事节奏最快的部分,情节推进迅速,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大致相等,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纤毫毕现,浓墨重彩,叙事方面的快节奏和林冲的冲冠一怒配合巧妙。林冲最终意识到在高太尉公权私用的挤压下,在“官逼民反”的残酷环境中,自己的生存空间被彻底剥夺,他忍无可忍,退无可退,彻底抛弃了幻想,走上了复仇反抗的道路。

叙事节奏快疾的情节酣畅淋漓,彰显了林冲怒而抗争的决绝和壮烈。叙事节奏平缓的情节低回徘徊,映衬了林冲随遇而安、隐忍自适的性格。小说叙事节奏有张有弛,有缓有急,形成一种叙事张力。叙事张力凸显了林冲富有张力的心理变化进程,一个渴望稳定、隐忍克制的中上层军官,在公权力的步步紧逼下不得不走上落草为寇的道路。“逼上梁山”不是英雄的壮举,而是重重逼迫下毫无回旋余地的反击,既是个体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二、探究小说叙事视角的全知和限知

詹丹老师认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创作受到说书人传统的深刻影响,由此形成的叙事基本策略,常常会赋予小说的叙述者一个无所不知的全知视角,即使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为了设置悬念而暂时遮蔽一些信息,如对一些人物的事先密谋加以特殊处理,小说的叙述者也仍可以采用全知视角卖关子的方式,说这几个人商谈的内容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关密謀的情节却并非如此处理,让我们通过研读这部分来探究小说叙事视角的全知和限知。

在第一处密谋情节,小说家写道:“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一人入来,看时……”提示我们跟随李小二视角在听在看。前文李小二和林冲有旧交的故事来龙去脉小说家用全知视角叙述得很清楚,但陆谦等人来店里密谋的情况却没有用全知视角做交代,也没有采用“如此这般”的障眼法,却用“看时”转成了李小二视角。如此安排的用意是利用限知视角的陌生化和限制性,恰到好处地控制了信息,让感知信息的李小二夫妻和读者处于相同的感知水平上,李小二夫妻听了又听不真切,就制造了悬念,读者跟随李小二视角一起听一起看,又增加了阅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小说家利用李小二的限知视角设置了悬念,而以林冲的限知视角得知的密谋真相则把悬念消解了,但悬念消解的过程伴随着新悬念的发生。根据阅读经验,小说用全知视角叙述多人对话时会指明对话参与者,但林冲在门内未见其人只闻其声,他听到的这场对话没有指明“陆谦、富安说”“差拨说”,而是用了9处“一个道”。这9处“一个道”分别是谁说的?我们读到此处定要发此一问。

第1处,“一个道:这条计好么”说话的人应是差拨,因第2处“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显然是陆谦或富安对此问的回答。“这条计好么?”透露出差拨自以为阴谋得逞的得意和邀功谄媚。陆谦和富安的回应则透露出管营和差拨是阴谋的设计实施者,而高太尉乃是幕后主使。第4处说话者应该是富安,因为富安是高俅家奴,对“张教头不肯应承和高衙内病患看看重了”等内幕非常了解,此处也向读者交代了阴谋的根源,就是高衙内要霸占林冲的妻子。第5处“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自称小人的說话者应该是差拨,他用心狠毒,点了十来个火把,必欲置林冲于死地。第7处“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说话的也是差拨,他对草料场的管理和处罚规则很熟悉,这是一条歹毒的连环计,即使林冲在大火中侥幸脱逃,他也将面临看守草料场失误的死罪,庙门后的林冲听到此处必然意识到自己被逼到退无可退,毫无回旋余地了。第9处“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的话冷酷残忍之极,应是“自幼相交的”陆谦所说,呼应了后文林冲杀他时所讲的“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由此可见,林冲不仅被自上而下的公权阶层所逼迫,更被他所恪守的封建伦理纲常的瓦解沉重打击。

这种以林冲限知视角叙述密谋的方式可以吸引读者代入林冲角色,既参与了边听边推测说话人是谁的过程,也参与了林冲发现阴谋真相时惊讶、愤怒乃至绝望的心理过程,从而深度理解林冲“逼上梁山”折射出的个人和社会的双重悲剧性。

三、探究小说中风雪意象的叙事功能

所谓意象叙事不是指故事作品存在意象描写,而是指意象成为了叙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推波助澜、塑造人物、制造意境、暗喻意义等叙事作用,推动了叙事的发展。《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兼具环境和叙事功能,小说家巧用风雪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因为下雪天寒 ,林冲才去沽酒御寒,路上发现山神庙;暴雪把草厅压塌,无处容身,林冲才离开草料场躲过一劫;因为大风,草料场的火才风助火势,一发不可收拾,让林冲失去了最后的回旋余地;因为大风,林冲在山神庙才用石头抵门防风,陆谦等人推不开,让林冲有机会听到三人密谈,得知阴谋真相。

通过细读第6、7两段,可以发现火烧草料场和风雪之夜叠加,有着非常刻意的人为痕迹。林冲买刀寻仇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到第六日,才被派遣接管草料场,这一天“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的大雪来”。陆谦和管营差拨密谋后等到第六天才有所行动,他们在等一个“天时地利”的时机,以便最有效最彻底地实施纵火计划,可见风雪之夜和纵火草料场是一场环环相扣的阴谋,表现了陆谦等人的奸险狡诈,正是他们所代表的公权阶层对林冲“风刀雪剑严相逼”,才使林冲最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小说中的风雪意象推动了情节发展,塑造了人物形象,也像《权力的游戏》中北境史塔克家族族语“凛冬将至”一样,阴霾始终笼罩全篇,构成了故事及人物悲壮苍凉的底色。

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解读小说,对小说的叙事节奏、叙述视角和风雪意象叙事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既可引领学生把握小说叙事的形式技巧,也能加深对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的理解。期待同学们将掌握的小说叙事技巧运用到小说类型阅读中,以篇达类,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米克·巴尔.叙事理论导论[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詹丹.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两次偷听[J].语文学习,2020(5).

作者简介:毛贵贤,女,1985年生,江苏张家港人,硕士研究生,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叙事视角林冲
林冲的“生存哲学”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水浒传》中的林冲形象
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陌生化叙事
浅谈中韩电视剧、电影的叙事差异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
试论林冲的忍与狠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