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伊士运河世纪大堵警示:“一带一路”为何如此重要

2021-04-25金焱

新传奇 2021年14期
关键词:埃及政府苏伊士运河货轮

2021年3月29日,堵塞苏伊士运河长达6天之久的“长赐号”大型货轮成功重新上浮,摆正船身恢复“正常航线”。此次堵塞事件对全球供应链等的打击是多重而深远的。而在苏伊士运河被堵后的数天内,中欧班列的咨询量翻倍,凸显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和先见之明。

2021年3月23日,长约400米、宽约59米的“长赐号”大型货船撞到堤岸搁浅,导致埃及苏伊士运河航道阻塞。3月29日,“长赐号”成功重新上浮,摆正船身恢复“正常航线”。

截至3月29日,共有400多艘船只因“长赐号”搁浅事故被堵在苏伊士运河。目前,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已展开事故调查。

多位专家表示,在苏伊士运河上,即使是最轻微的延误和拥堵也会扰乱货物和商品的交付。此次的世纪大堵塞,对全球供应链等的打击是多重而深远的。

卡死全球贸易“咽喉”,每小时损失4亿美元

当地时间3月23日上午8时左右,“长赐号”从红海北进入苏伊士运河,在河口南端6海里处,疑似遭受瞬间强风吹袭,造成船身偏离航道,意外触底搁浅。也有人怀疑,船只搁浅更可能是技术故障和人为失误。

不管搁浅的原因是什么,此次堵塞正在对全球贸易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苏伊士运河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贸易路线之一,也是全球贸易的“咽喉”。约有12%的全球贸易量经过此地,包括全球贸易中5%至10%的液化天然气、原油和成品油等能源商品,其他还包括服装、家具、汽车零部件等大宗消费品。

据英国《劳埃德船舶日报》估算,巨轮堵住苏伊士运河的每一天,世界经济都会损失96亿美元,也即每小时损失4亿美元。

3月31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乌萨马·拉比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货轮搁浅事故造成了苏伊士运河暂停通航,由此造成的损失可能超过10亿美元。

另外,当“长赐号”货轮成功脱浅的消息传出后,美国原油大幅下跌近2%。除了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涨跌,业内人士指出,疫情初期人们抢购厕纸的经历还记忆犹新,这次苏伊士运河被堵会重新造成厕纸供应的短缺、家具家电的延迟交付、咖啡的短缺等。很快,全球的消费者就会感受到“长赐号”货轮搁浅的影响。

越来越大的货轮,越来越卡的航道

说起来,这不是苏伊士运河第一次发生“塞船”事件了。在2004年的一次事故中,苏伊士运河被关闭了3天,那也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停航事件。2017年,日本的一艘船搁浅也造成了“塞船”,但幸运的是只堵了几个小时,搁浅的船就重新浮了起来,恢复了通航。最近一次搁浅事故发生在2020年11月26日,一艘超大型集装箱船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阻拦其他南向行驶船舶超过5小时。

通行的货轮越来越大,搁浅事件越来越多,航道也越来越卡。这里面有船舶公司本身的原因,为了装更多的货,它们倾向于建造苏伊士运河能通行的最大尺寸和重量的船只,以节省成本。这些巨型船只一旦出事,移动起来非常困难,很容易导致运河停航。

更大的问题是,苏伊士运河全程基本上是单向通行,一边过了另一边才能过。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埃及政府不把河道拓宽,实现双向通行,减少堵塞的可能性?

因为历届埃及政府经济能力有限,财政捉襟见肘,经常需要沙特等产油国和美国给予经济援助。每年通过约两万艘船只创造的50多亿美元财政收入,是埃及财政的一大支柱,埃及政府要靠这笔钱解决国内的民生问题。而埃及目前正在经历人口爆炸,总人口超过1亿,每年的粮食补贴支出就接近50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埃及政府一方面拿不出足够多的钱对运河进行大规模的整修和拓宽;另一方面整修运河会影响通航,降低通行费收入。这就导致埃及政府更关注眼前利益,不太愿意大修运河,即便做了也是虎头蛇尾,达不到专家一直建议的双向通航。

此次“塞船”事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随着海上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超级货轮实际上已经触及了苏伊士运河这样老式航运基础设施的安全红线,一旦发生事故,很可能引发无法想象的巨大危机和损失。

搁浅事件凸显“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见之明

某战略顾问公司的执行合伙人指出,对诸如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供应链显示出了高度的弹性。这也很好地提醒了我们,为什么北极和陆上的“一带一路”等替代路线如此重要。对于供应链遇挫,各国的反应不应该是退出全球供应链,而应建立更多的供应链。也许从长期来看,苏伊士运河的“长赐号”事件,会是全球供应链的转折点。

对于此次堵塞事件,深圳卫视直新闻特约评论员刘和平指出,这凸显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见之明。

刘和平表示,由于中国的石油进出口主要是从中东通过印度洋与马六甲海峡运进来,所以这次堵塞事件并没有对中国的能源进口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中国从海上运往欧洲的工业用品与消费品,一般是绕不过苏伊士运河的。因此这次苏伊士运河大堵无疑会对中国的对欧出口贸易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这件事带给中国的启示是:在全球经济与海运尤其是中欧海上贸易过度依赖苏伊士运河的困境下,中国早前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议、在欧亚大陆上打通更多的陆路通道尤其是开通中欧陆上专列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必须要打通更多的陆路通道来取代苏伊士运河这个海上“咽喉”。

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班列发展就驶入“快车道”,四通八达。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今年以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学合理地制定了班列开行方案,促进国内运输组织和国际铁路联运合作,实现了班列开行数量的大幅增长。

由于“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造成了大批量的货轮堵塞、交易延迟,要恢复到原来的通行量,还得经过数周乃至数月的时间。而苏伊士运河被堵后的数天内,中欧班列的咨询量翻倍,这显示出中欧班列在世界贸易中的显著影响,更加凸显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惠和远见。

(《财经》 金焱/文等)

猜你喜欢

埃及政府苏伊士运河货轮
苏伊士搁浅货轮遭巨额索赔
“嘟嘟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