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突出表意功能的语法教学

2021-04-25田芷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主题语境英语学习活动观真实情境

田芷薇

【摘要】语法不是判断语言正确使用的规则,而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资源;语法教学的重点应该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而不是语法的表面形式。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阐述突出表意功能的语法课,通过串联学习活动、回忆真实情境、创设主题语境能帮助学生习得过去进行时的语法结构,内化语法结构表达的意义,在交际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语法表意功能;主题语境;真实情境;过去进行时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由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六要素构成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主题语境是“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六要素的统领,学生根据具体主题语境,运用语言技能获取语言知识,比较探究文化内涵,运用学习策略提高英语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然而,实际英语教学碎片化模式化现象严重,多数教师只关注语言形式和信息提取技巧,忽略了主题语境和文化内涵,使教学停留在知识获取、表层理解和策略技巧的训练层面。

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主题语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选择语言形式,在交际互动中加工并内化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最终促进学生输出兼顾形式、意义和功能的交际内容,从而把语法规则迁移运用到真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二、突出表意功能的语法教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重强调语法的表意功能,五级语法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语法不是判断语言正确使用的规则,而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资源。语法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语法的表意功能,而不是语法的表面形式。然而,传统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法作为规则的作用,忽视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和目的;多数一线英语教师不清楚什么是语法的表意功能,更不清楚语法教学如何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

语言的意义与情境、语境相关联,突出表意功能的语法教学,不应该只强调语法形式的准确性。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語法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语法学习活动,将学生从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中解放出来。通过英语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在交际情境中使用语言,体会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和在语境中的特殊意义;理解某种表意功能如何通过语言形式得到体现,判断是何种语境决定了这种形式的选择;最终内化语法形式以及其表达的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三、“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突出表意功能的语法教学理论与实践

情境是指在进行外语教学活动时,所采用和设计的各种景物、人物、场景和环境,真实情境是指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场景、人物与活动。创设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相关性和意义性。笔者以《牛津英语(深圳版)八年级下册 Unit 7 语法——过去进行时》为例,阐述在“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突出语法表意功能的教学设计。由于本校英语教学实行“分层走班制”,全年级学生根据英语水平分为S,A,B三层。笔者所任教的A层学生思维活跃,理解力强。教师简单讲解语法规则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设计英语语法学习活动课,帮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法规则势在必行。

1.回顾真实经历,创设生活情境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亲身经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借用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形成课程资源,实现在真实社会中使用语言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过去某段时间内的真实经历;引导学生使用过去进行时描述当时的动作或状态,这样学生就是在真实情境中输入语法结构was/ were doing,体会语法结构表达的意义。在现实生活里情景再现时,学生可以将语言形式迁移到现实场景中,表达语言形式所蕴含的意义,进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导入真实情境,呈现语法结构

为呈现过去进行时的语法结构与过去时间段连用的情况,笔者展示了一张某位老师在旅游车上休息的照片。该照片滑稽有趣迅速引起了学生们的注意与兴趣。

笔者趁热提问:What was he doing at 9 a.m. last Saturday? 要求学生们一起朗读回答:He was sleeping.

结合照片,学生很快就知道这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理解last Saturday和was doing之间的关系。笔者请学生们回忆:What were you doing last Saturday?引导几位举手发言的学生用过去进行时表达后,笔者呈现时间表(表1),请学生们两两对话练习过去进行时的语法结构。

表1

【设计意图】时间表呈现的是出游当天学生真实经历过的活动,因此,学生更容易理解was/ were doing和表达过去时间段连用时表达的语法意义。

(2) 描述生活情境,内化语法表意

过去进行时可以描述在过去某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例如:at nine o'clock yesterday, 或用when从句表示时间点。笔者事先拍摄了一组学生们在做课间操的照片,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结构的语法意义。并提问: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music was on?

在音乐响起时做课间操,是学生们每天都会经历的真实生活情境,学生很容易吸收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们很快发现照片是笔者前一天拍摄的,再结合上一个环节所学,学生们很自然地回答:

We were taking exercise when the music was on.

在另一组照片中,笔者呈现学生们做操时步调不一致,或者做小动作的情境;这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技巧,也是学习过去进行时表达动作和背景动作同时发生的典型情境。根据照片,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过去进行时回答真实情境:

What was Finn doing while Kai was dancing?

What was Lisa doing while we were taking exercise?

What were you doing while Miss Tian was taking photos?

2.巧设主题语境,串联学习活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实施好英语课程需要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主题语境中的学习活动应该具有逻辑性。在一个课时或一个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中,各学习活动应内在相关、逻辑统一、主题一致,构成任务链。本课的主题语境是“Catch the international thief”,体现“人与社会”这一语境;结合语境,笔者设计了三条“线索”,帮助学生练习与过去进行时连用的三种时间状语。

(1) 创设主题语境,激发学习动力

在学生们通过真实情境习得过去进行时前,笔者先介绍本课的主题语境是 “Catch the international thief”,过去进行时是抓住“国际窃贼”的重要技能,这种创设迅速引起了学生们学习语言结构的兴趣与热情。

在主题语境中,笔者以四人为一组,每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国际窃贼嫌疑人”,同时每位学生都要充当“侦探”找出真正的“窃贼”。由于“窃贼”身份未知,为排除“嫌疑”,学生必须根据各自不同的时间表,描述“不在场证明”;为顺利“破案”,学生必须根据笔者提供的三条“线索”,逐一完成学习活动。在主题语境的驱动下,学生参与度很高,且非常投入。

(2)串联学习活动,内化语法表意

英语过去进行时可以和表示过去的时间点、时间段和同时发生的事情连用。为分别练习过去进行时与三种时间状语连用的情况,笔者通过设计破案所需的三条“线索”,串联三个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互动中输出语法结构。

线索1:The police was sure that the diamond was stolen from 5 p.m.to 10 p.m.

在四人小组内,每位组员拿到各不相同的时间表(表2-5)。笔者要求学生组内两两对话,根据时间表,描述在过去同一段时间内所做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在口语互动中,输出过去进行时的语法结构。同时,笔者要求学生记录其他“嫌疑人”的“不在场证明”;这样学生也在写作中输出过去进行时的语法结构。

【设计意图】这是一项听、说、读、写为一体的语法学习活动,学生在互动中练习这四项语言技能。

线索2:The police found some special paint from a building site on the crime spot. The paint is easy to dry, so anyone who had chance to touch the paint may be the thief, while the workers were painting.

根據线索,学生需要描述在过去时间段里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即过去进行时与while从句连用。经过对话,学生很快发现Customer Joy的嫌疑可以被排除,因为他说:

“I was having dinner with my son at home, while the workers were painting.” 他没有出门,也就没有接触到油漆的可能性。而其他三人都有“嫌疑”,他们分别做的事情是:

Manager- Bob:“I was having dinner in the shop, while the workers were painting.”

Shopkeeper A- Lisa:“I was having a cup of coffee in Starbucks, while the workers were painting.”

Shopkeeper B- Tom:“I was having dinner near the building site, while the workers were painting.”

【设计意图】对于Manager- Bob,学生们认为虽然也没有接触油漆的可能性,但他一直待在案发地点,“嫌疑”不能被排除。经过思考、对比、分析后的判断,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此时,学生还是不能判断出“窃贼”的身份,于是笔者给出线索3:

When the alarm went off, a security saw a person running from to room with diamond to outside garden.

根据线索,学生需要描述当某事发生时正在进行的事情,即过去进行时与在when从句表达时间点连用。这是整个主题语境中的最后一条线索,学生们在交际后应当发现真正的“窃贼”。为使“窃贼”身份更特别,只有两位学生的学案上有run to outside garden,这一信息,而其他学生的信息则是run outside. 全班包括笔者在内,都不知道哪两位学生是真正的“窃贼”,只有学生们在交际中观察比较差异,才能推理破案。

【设计意图】在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笔者还注意通过结合线索,比较异同,提高学生观察与发现能力。

3.教学反思

本课突出学生主体,但容易出现争议,教师应妥善处理生成。在最后一个学习活动中,两位拿到“窃贼”信息的学生,没有发现与其他学生的信息不相同,导致最后揭晓“窃贼”身份时冷场。虽然已经是最后一个环节,对整节课流程影响不大,但教师不能不考虑设置更完美处理生成的方式,给课堂划上圆满的句号。

本课学习内容与真实情境、主题语境契合度高,学习活动设置新颖,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展示学生出游活动表后,学生可以做到准确使用过去进行时的表达过去一段时间内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在串联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断理解、加工、内化并输出语言结构;在真实情境和主题语境下,学生能根据语境选择过去进行时,表达其语法内在含义;但备课时间长,找到与教学内容合适的真实情境和主题语境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精力,因此,笔者还需多方面积累素材,提高备课效率,长期坚持,做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四、结语

语法在外语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言的形式(词汇-语法结构)不是任意的,而是与其表意功能紧密相关的。教师在语法教学中,除了强调语法结构,还要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在本课中,笔者引入学生的生活情境与真实经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交际能力发展;笔者设计相互关联的、有实践迁移意义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用语言形式表达意义;这种兼顾语言形式与意义,语言结构和功能的主题语境英语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语法形式,内化语法意义;同时,在整节课中,笔者还贯穿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观察发现的能力,注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关于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3,33(4):62-70.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1.

[3]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9.

[4]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六大变化之解析[J].中国外语教育,2018,2:11-19.

[5]王毅敏.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境教学[J].外语教学,2003, 24(2):85-87.

猜你喜欢

主题语境英语学习活动观真实情境
以主题语境为引,助力写作教学轻负增效
刍议主题语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主题语境下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文本话题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