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初探

2021-04-25季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杜甫古诗词

季琴

【摘要】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古诗词一直着占据着很大比重,单纯的单篇阅读教学难度较大,效果不理想。群文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新型教学方式。本文对“杜甫的家国情怀”群诗进行探究,以此来探讨古诗词群文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给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杜甫;家国情怀

我国古诗词语言精练和谐,内容博大厚重,感情深沉丰富,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化最灿烂的瑰宝。然而,当前不少古诗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从字面到情感,从背景到艺术特色,没有什么诗歌鉴赏知识点教师是不讲的,看似面面俱到,但收效甚微。课堂多以单篇教学为主,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碰到诗歌鉴赏题就害怕,诗歌鉴赏题得分普遍比较低。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一些教师积极探索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2008年台湾赵镜中教授提出“群文阅读教学”的概念,为中学教师进行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

“群文阅读教学”就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议题,阅读多篇文本,并针对议题进行分析、思考和交流,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教学改变了单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固化,拓展了学生阅读量和知识面,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呢?笔者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以“感悟杜甫的家国情怀”教学为例,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细心选择,确定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议题的制定,这也是整个堂课设计的基础和关键。古诗文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角度很广,可以从文章的作者、意象、手法、情感、题材等方面着手。同时在选择议题时:一要迎合所执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二要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和阅读诗歌的兴趣。在学习杜甫《登高》时,师生被杜甫的家国情怀所感动。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一声长叹,再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的怒发冲冠,家国情怀一直涌动在无数文人志士的心头,成了古代文人士子最浓烈的精神底色。

作为诗圣的杜甫,他的诗在表达家国情怀上尤为突出。杜甫仕途颇不顺,经常处于颠沛流离当中。可是,无论他处于逆境还是顺境,他始终心系国家社稷与黎民百姓。他的诗歌描写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在对统治阶级作出有力批判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而学生从小就学习了很多杜甫的诗歌,选择学生熟悉的诗人入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广大青年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这个议题的选择指明了方向,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于是从诗歌的情感出发,师生共同讨论,把“感悟杜甫的家国情怀”作为本次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

二、巧妙组和,构建群文

确定好议题,选择哪些诗篇作为议题的承载,则是考察教师对教材的把控。黄厚江老师认为群文阅读主要有三种组群方式:一是完全教材内文本的群文,即以教材为范畴围绕一定主题跨年段跨年级对教材文本进行重组而建立的课内阅读群文,如,在鉴赏必修1陶渊明《归园田居》时,笔者把选修1里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和储光羲的《田家杂兴八首·其二》搁在一起进行群文解读,不仅在宏观上把握田园诗的发展和特色,也从微观上理解不同诗人所写田园诗的特点;二是由内而外的“1+X”组群,即以课内某一篇文本或某一单元的文本为建群主题立足点,再拓展到课外同类文本组建的群文;三是基于“大群”和名著的切分式组群,即对一个大的任务群或一部分名著进行切分建立的阅读任务群。教师可根据自己的议题和学情来选择组群方式。结合本校的学情,笔者以“感悟杜甫的家国情怀”为群文阅读的议题,采用第一种群文组合模式,打破既定教材的編排,按照杜甫写作时间顺序,选择了初中课文《望岳》、高中选修1的《哀江头》和高中必修3的《登高》。这三首恰好代表了杜甫青年、中年、晚年三个阶段的创作风格。这样的编排,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探究“家国情怀”诗词的意象和意境,领悟杜甫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预设问题,引导探究

聚焦问题即是着力于群文的议题,本次群文阅读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感悟杜甫的家国情怀。交流讨论即针对议题所设置的问题在群文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文本解读。问题的设置即可是阅读前教师的预设,也可以是师生在探讨过程中临时生成的。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要让学生有思辨和想象的空间。在探讨感悟杜甫的家国情怀时,笔者提前预设了问题,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完成教学目标。

任务1:先自主完成表格,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角度来分析杜甫的家国情怀。小组讨论后,分组展示成果。

《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高大巍峨的泰山,层云环山,飞鸟归林等意象,构成了雄伟磅礴的意境,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诗人勇攀高峰气概,以及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哀江头》“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写了诗人被拘长安看到江边紧锁的宫殿和生长的细柳新蒲等意象,构成了萧条惨淡的意境,表达了诗人诚挚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破家亡的深哀巨恸。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写了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叶和长江等意象,构成了萧瑟荒凉的意境,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独的哀愁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

通过任务1,问题的设置,学生在意象和意境当中领悟了杜甫的情怀,同时也深刻理解了“一切景与皆情语”的“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四、细辨异同,尊重表达

在对组诗进行了大致梳理之后,即可运用比较阅读法对文本进行深层地解读,找出这组诗的异同。例如,可以从作者的生平、意象、创作背景、表现手法等等做纵向或者横向的比较。在比较阅读时,学生会从自己的阅读中去分享自己的体验或者向教师提出自己疑惑。对于在课堂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突发的意外,教师应该抓住这些“精彩的瞬间”,尊重学生的表达,在课堂上的引导应做到点到为止,含而不露,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杜甫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登高
猜诗词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