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舞蹈”在小学音乐课的有效融合策略

2021-04-25莫坤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有效融合舞蹈音乐

莫坤怡

【摘要】随着小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音乐课作为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科目,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音乐与舞蹈一直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在音乐教学中将音乐与舞蹈有机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也能有效促进学生掌握音乐技能的教学目标,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主要从将“音乐+舞蹈”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出发,探讨出将两者有效融合的策略,为小学音乐课教学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音乐+舞蹈;小学音乐课;有效融合

随着小学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而小学音乐课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科目,在素质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仍然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小学教学中音乐课和舞蹈课是分开教学的,这很不利于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在新课改的理念中,音乐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唱歌,而是要将音乐课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课程。音乐与舞蹈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将两者有机融合,共同服务于音乐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音乐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音乐+舞蹈”在小学音乐课有效融合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音乐教学的模式还很单一。传统的教师领着学生唱,学生被动跟着唱仍是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没有任何艺术美感的培养作用,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真正好的音乐教学应该是各项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的综合性产物,舞蹈、美术、戏剧等都可以很好地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课堂生动起来。另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对音乐的理解还很浅显,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可以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艺术有机结合,赋予音乐课程新的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教学是现今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从古到今,音乐和舞蹈就是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同时也是音乐美和形体美的融合体。舞蹈可以说是小学音乐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个重要纽带,在音乐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小学生如果仅仅依靠听觉感知和学习音乐,是没办法对音乐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的,也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而将舞蹈有效融合到音乐教学中,不仅能有效训练学生形体协调能力,更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音乐+舞蹈”在小学音乐课的有效融合具有可行性。

二、“音乐+舞蹈”在小学音乐课有效融合的有效策略

1.律动导入中加入舞蹈,激发学习兴趣。音乐课要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才能让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就像我们所熟知的著名电影《音乐之声》中的音乐学习,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生动愉快的舞蹈内容,创设了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很快融入到快乐的学习中。所以,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初,通过舞蹈的律动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节奏中充分放松心情,也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比如,我们可以以一首《幸福拍手歌》开启音乐课的教学,并在律动环节充分将舞蹈动作融入其中,因为这首歌本身就有很好的节奏感,并且舞蹈动作简单易行,让学生跟着音乐和舞蹈动作感受歌曲的律动,为后面的课堂学习具有很好的引导和帮助作用。随着歌曲的愉快节奏,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做出简单的动作,并且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歌曲中愉悦身心、快乐舞蹈。律动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一个内容,教师将舞蹈充分融入到律动之中活跃课堂,有助于和谐的课堂氛围的营造,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以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中。

2.教学过程融入舞蹈,丰富教学方法。在音乐歌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舞蹈学习的活动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让舞蹈的学习辅助音乐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记忆,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一是通过舞蹈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有趣的教学情境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教材的内容和教学安排,进行舞蹈表演的教学内容设计,也就是通过音乐和舞蹈共同来进行音乐教学演示,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从而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舞蹈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吉祥三宝》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将学习分成几个小组,并给小组编排舞蹈在课堂进行展示,这样不仅能让课堂更加活跃,也能让学生在舞蹈和歌唱中更好地感受这首歌的情感。二是通过舞蹈传承优秀文化。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舞蹈,这也代表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所以,在学习不同民族的音乐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这个民族的舞蹈,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个民族音乐的特点,从而对这个民族文化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三是通过舞蹈表演来活跃氛围。音乐和舞蹈的理论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和晦涩,所以音乐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慢慢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上好音乐课的重要一步。教师要改变以往简单的讲理论、教唱歌的教学模式,多运用舞蹈与音乐融合的教学方法,按照歌曲编排成舞蹈进行展示,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节奏和旋律的认识。

3.拓展环节融入舞蹈,提高创新思维。作为一个十分灵活的音乐教学环节,拓展环节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在这个环节借助舞蹈创编活动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在教学歌曲《春天的歌》,笔者在音乐课堂的拓展环节进行了舞蹈编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音乐来编创舞蹈动作,并在课堂最后進行了表演。学生不仅从中对歌曲有了更好的掌握,也在这种互动编创中得到了快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进行舞蹈编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编创的顺利完成。最后的表演展示是检验学生编创效果的途径,也是提高学生表演能力的方法。学生在这个编创过程中,不仅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快乐,更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音乐和舞蹈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结合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将两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更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符红梅.融合舞蹈元素让小学音乐课堂动起来[J].中国教师,2015(8):56-58.

[2]周卉,王来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舞蹈[J].吉林教育,2018(5):122-125.

[3]修璐芳.乐舞结合,谓之中和——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元素与音乐旋律的有效融合[J].东方教育,2015(3):270-272.

[4]许晓琳.随音乐律动,创高效课堂——浅谈舞蹈律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2016(11):212-213.

[5]刘红.舞蹈融合于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意义[J].新课程,2017(8):146-147.

猜你喜欢

有效融合舞蹈音乐
舞蹈课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音乐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