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21-04-25陈小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创设运用

陈小燕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学习数学,探索数学兴趣,并鼓励学生充分理解和获取数学知识。情境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育策略。因此,教师应找准“教”与“学”的定位,并创设有效的情境,使学生可以积极有效地学习。本文浅谈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小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享受学习并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兴趣;创设;情境教学;运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然而部分教师却认为“情境教学”只是换了一种形式,不能达到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课堂,学生机械学习,教师教得也很辛苦,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课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了。教师应根据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预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入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吸取新知。

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我们可以牵着这个“牛鼻子”,创设各种新颖有趣的游戏,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无意间进入学习状态,并逐渐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例如,教学商不变,有余数的除法算式:5÷2=        50÷20=        。为了让学生发现规律,记住规律,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有趣的抱团游戏活动,第一组游戏5个学生上来,每2人抱一团,抱了2团,剩1人,第二组游戏50个学生上来,每20人抱一团,抱了2团,还剩10人,结果是5÷2=2……1, 50÷20=2……10。学生热情高涨,又愉快地展开讨论。这两组算式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比一比,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经历实践活动很快就明白了有余数除法的规律: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余数也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使他们在情境中发现这种类型题的商是不变的,余数也同时变化的规律,充分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并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故事情境,增强学生探索欲望

有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结合书本的知识,课前,笔者常常编有趣的小故事,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现实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例如,《分数比大小》,先编一个小故事:一天,乌云密布,快要下大雨了,勤劳的小白兔急急忙忙往外走,一会儿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对兔妈妈说:“妈妈,下雨了,我担心西瓜被雨水淹没了,抱了回来。”妈妈想:“多细心的孩子啊!值得表扬”。就对小灰兔说:“你吃西瓜的1/3,小白兔吃西瓜一半,剩下的我吃。”小灰兔十分高兴,跳过去对妈妈说:“谢谢你,亲爱的妈妈。”当它看到自己分到的西瓜比小白兔的还要少,就闷闷不乐。学生也很纳闷,笔者笑着问:“小灰兔不开心了,究竟谁分到西瓜最多?”学生吵起来,有的说1/2大,有的说1/3大,引出新课题《分数比大小》。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究1/2和1/3大小的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开心拿出铅笔和尺子把“分数墙”分一分、填一填、比一比,然后分组讨论并阐明分子相同,分母较小且分数较大的概念。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对获得新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活动情境,培育学生参与意识

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新知识生成的过程。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凡是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乐趣。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搭建参与平台,培育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参与意识。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创设学生活动情境,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活动小组,每个小组6个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每组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一大勺沙子,一张学习卡片,將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中,看几次能倒满,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很喜欢做实验,愉快地分工合作反复进行了实验操作,发现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的3倍,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1/3,学生已经熟悉圆柱的体积公式,能快速写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实践表明,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创设了活跃、互动和生动的活动情境,可以提高小学生积极参与的认识,从而使小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着重于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即学生现有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兴趣。数学教育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始的,设计学生对生活感兴趣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存在并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例如,笔者讲授《7的乘法口诀》的时候,从学生熟识的翻查日历开始,分小组进行实验活动,每个小组准备一本年份相同的日历,一张学习卡。两个学生查日历,一个学生计数,一个学生做记录。学生翻日历意犹未尽又积极展开了问题的讨论。①日历中一个星期多少天?两个星期共多少天?……九个星期共多少天?②你从表格上的数据发现了什么规律?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口诀?

他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了有序的规律,都积极举手发言,有的说多一个星期就多一个七,有的说前一个数加七等于后一个数,有的说有几个星期就有几个七,有的说记住前一个数就能算出后一个数等。聪明的学生可以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快速编写7的乘法口诀 。创设翻查日历找数据的生活情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理解并记住了七的乘法口诀。因此,日常生活的数学无处不在,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以及应用数学。

五、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创设运用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