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读写结合的实施策略

2021-04-25袁丽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章法想象语言

袁丽华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抓住阅读和写作间的内在联系,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促写。利用教材资源,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采取有效的方法,设计具有情境性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读的经验会转化为写的经验,学生在读中学写,促进语文写作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章法;想象

海德格尔说:“语言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蕴藏着丰富的读写结合资源,语文教师只要在语文教学中用好语文教材中的例子,有意识地捕捉语文训练点,寻找“读”与“写”的结合点,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不断提高。根据平时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读写结合训练。

一、赏析文章语言

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中好词佳句,及时加以品读、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刻画生动、用词准确、描写形象的句子;各种修辞手法运用:如比喻恰当、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关联词使用得当等。

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2课《腊八粥》中第1自然段超语不凡,用各种写作手法,风趣、俏皮又亲切的语言把腊八粥写的有声、有色、有味和人们对腊八粥的喜欢。“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用排比的手法表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锅中叹气似的”用拟人的手法,把腊八粥熬煮时的样子写活了;“大碗大碗”“大匙大匙”“塞灌”用侧面烘托的方法写出了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教学时,教师跟学生品读之后,顺势来个仿写,照样子写一种喜爱的食物,这样语言就可以实践,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如,统编教材第1课《北京的春节》为例,第12自然段对元宵上市的描写:“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段除了“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写法外,还有“替换”的写作方法。把“一律”“清一色”“通通”换成“都是”,让学生对比着读,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体会原文的妙处。通过句子对比,让学生体会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这种“替换”写法的好处是避免重复啰嗦,语言更生动。品读完后,教师就顺势布置学生去进行“小练笔”,读的经验会转化为写的经验。小练笔可以要求:写一个节日片段,以“今天是一个美好而快乐的日子”开头,写写自己是怎么过节的,运用比喻、排比、叠加以及反复等学过的写法,这样的小练笔相信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借鉴章法技巧

学生写作从不会写到逐步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一般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但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是语言,跟语言同样重要的,甚至更重要的是“篇感”“段感”的积累。因此,在阅读课教学中,在写作意识培养上要渗透篇的意识、篇的路径、段的意识、段的方式等,在学生原有的阅读思维之上,增添一种新的阅读思维,关注作者的“怎样写”,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仿写,提高写作能力。

1.仿写特色段。习作中段落的构建是习作的骨架搭建过程。学生在习作时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写的段落没有条理,杂乱无章。对于这种情况,有机地选取有价值的课文段落指导学生去进行仿“段”。在仿的过程,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构段方法,感受到条理清楚的好处。

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夏日里的成长》这篇课文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了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例子,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文章写作还有一个特点:全文采用总分写法,每一段也是总分写法,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教学时,如果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在布局谋篇方面的独具匠心,并进行仿写,可就以培养学生今后在习作中注意文章条理。

2.仿写经典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最常碰到学生写作文最搞不懂“构思”,这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注意“篇”的教学一样。

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先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本身就是“真理”。然后运用三个具体事例,证明的观点,这是课文的主体部分。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这篇课文在写作意识培养上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的形式。所以,教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有志者事竟成”“玩出个名堂”……

三、想象延伸,拓宽写作路

在写作中,想象越丰富,文章内容才越精彩,情节才越生动。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在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课文情感,习作中就可能会更有可写之处,更有可看之处。

1.抓环境想象。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在柏林》,文章的结尾处这样写“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这里的“静”仅仅是环境安静吗?结尾处的“静”,是因为老兵的话引起了人们深深的反思。那这里可以设置小练笔: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此时他们表情有会怎样?引导学生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这样想象中写话,既可以加深对文本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对人物描写注意抓人物的心理、动作、语言和神态等。

2.抓词句想象。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泰戈尔的作品《花的学校》。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如,“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就是有新鲜感的句子,而想象情景就必须依托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是拟人句,但并不是让我们从修辞的手法启发学生关注,而是要關注这些语言与常态语言的不同,体会这些词语所带给我们的新鲜感,这里的新鲜感是一种很生动形象、别致精彩的画面感。品尝完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写,如“清风一吹,它们_________。蝴蝶一来,它们___________。”这样的小练笔也是在引导学生关注和运用有新鲜感的句子,读写结合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章法想象语言
快乐的想象
质地
一生
多一分不平凡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