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障学生不良行为辅导纠正的个案例析

2021-04-25洪萱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小轩障碍笔者

洪萱仪

一、背景

(一)“这个孩子你要多关注”

“小轩这个孩子你要多关注。”这是笔者一开始接手这个班时,前任班主任对笔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接触后发现他是一个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小轩的暴力行为有增无减,班级的学生都“谈小轩色变”。以前的班主任怕他闯祸,所以一直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不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比如,上课就让他在讲台上的桌子听讲,下课了在办公室坐着。这样的做法使得小轩心情非常糟糕,产生焦虑情绪,“逆反心理”越发严重。

(二)成长史分析

分析小轩的童年成长史,笔者找到了小轩的“创伤性事件”——出生时因为天生的视觉障碍,造成视力一级残疾,眼睛会与其他学生有区别,稍有点斜视,看不清黑板和书本,平时需要整个脸贴着黑板和书本才能看清。于是,不理解的学生会从外表上去取笑他,久而久之,引起了小轩的“反抗”,动不动就用拳头去解决问题,后面更发展为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拳头。教师的批评以及同学们的疏远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视力残疾的辛酸经历,给小轩留下了许多不愉快的记忆以及不被人喜欢的消极情绪体验。长期不被他人理解与关心 而产生的挫败、情感需求、消极的情绪体验,使小轩在童年期有挫败综合倾向。

(三)消极的心理暗示

小轩由于上课看不见黑板、PPT上的内容,于是经常违反课堂纪律。久而久之,教师一味的批评和长时间的不重视,同学们的远离,使得小轩产生了逆反心理,越得不到关注就越想在班里“博得关注”,于是他经常违反班级纪律,每天几乎至少上演一场“闹剧”。

“你觉得,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你是一个怎样的学生?”“从幼儿园一直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都认为我不可调教,和其他孩子不一样。我就是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这样的消极心理暗示已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言行。他种种出格的表现,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当被人关注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也为自己出格的言行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你们不是都说我其他孩子不一樣吗?那么我就是不一样”。

(四)观察评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笔者特别关注小轩的一举一动,总是有意无意地找他来聊天。从多次的交谈中,笔者了解到,小轩其实是一个很单纯、很渴望得到爱的学生。他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尊重。可是由于他的自身视力特殊情况以及行为习惯不好,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可。在教师的批评以及和其他同学的比较中,他感到自己总是处于劣势。长期的价值感缺失,得不到认可,而自己又非常在乎。在这一矛盾冲突中,为了满足自己被别人关注的需要,他就表现出另一个极端行为。如,扰乱正常的课堂纪律、欺负弱小的同学、对教师的教育不理不睬,试图以此来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同时,他的内心也渴望找朋友,但他以为通过“打”的方式,别人就会重视他,和他一起玩。其实,这都存在严重的交友认知误区。久而久之,由于各方面能力的差异和交友的认知误区,他最终养成了严重的攻击性行为。

二、实施过程

(一)量身定制《小轩生活日志》

为了更好地记录发现小轩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变, 笔者为小轩设计了一本《生活日志》,分为三页:

第一页:每周,先对小轩近期的状况作一个分析,再制定本周的目标与目的。

第二页:小轩课堂上的表现记录。

第三页:每周对小轩攻击性行为的统计并分析形成原因,教师做好反思总结,便于以后做得更好。

(二)“治标先治本”——认知改变

究其原因,小轩的“逆反心理”是因为同学们没有正确认识到小轩的视觉障碍。因此,笔者需要对其他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正确接纳并关心小轩的视觉障碍。于是,借助一次班会课,笔者让学生分成两批,一批闭上双眼,另一批帮忙辅助闭上双眼的学生,让他们真真切切地体会视觉障碍同学的生活。一开始,部分学生还不以为然,并开起了玩笑,但随着活动的进行,闭上双眼的学生开始“碰壁”——看不了黑板上的笔记,看不见周边的事物,甚至走路都磕磕碰碰的……一系列的体验下来,学生们深切体会到视觉障碍同学的生活,并产生同理心。他们意识到小轩生活的不容易,此后并不再取笑他。相反地,他们开始接纳并关心小轩:积极帮助小轩理解黑板及PPT上的字,下课了把自己的笔记借小轩;平时,小轩视力不方便之处也积极帮助他解决困难。融合教育有助于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在一起学习,双方不仅不会受到影响,反而有助于普通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与他人合作能力的发展。与残障儿童互动、一起成长的普通儿童,长大后更宽容,成年后对社会弱势群体有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认知改变

在一次其它学科的课上,由于一位学生不舒服,笔者到教室带他去保安室等家长来接。就在笔者推门进课室时,笔者发现了小轩站在讲台上听课。于是下课时,笔者带着他来到操场,两人边走边聊。“刚刚上课怎么不在座位上坐着?”笔者先开启了话题。“因为我上课说了话,还拿纸团去扔隔壁组的同学。”小轩如实说。“那你说话和扔纸团了以后,老师做了什么?”“她停了下来说我,后来看到我又扔纸团,又停下来叫我站在讲台上听课。”“那你觉得老师停下来,有多少时间在教育你?”他顿了一下,接着说:“大概有4分钟吧。”“全班40个人,每个人因为你浪费了4分钟的上课时间,总共有160分钟被白白浪费掉了。”这时,他惊讶之余又有点愧疚。“现在你有没有觉得,作为集体的一员做任何一件事,其实遵守规则和纪律都很重要。比如说上课遵守纪律,如果没有课堂纪律,每个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课堂会变成什么样子?”“那就乱糟糟了。”“对,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纪律,不然无法成功。‘规矩即要求,按一种模式定形:木匠有了‘规矩,做成了器物,人也一样,有了自身要求,就能循规蹈矩。自律才能宽以待人,不自律的人,赢不了别人的尊重,自己也成不了气候。这就是说,自己对自己都无所谓,还能要求别人做到极致,事实上恐怕是不可能的了。”“没错。”他若有所思地点头回答道。

猜你喜欢

小轩障碍笔者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儿时读写难,现今已博士
老师,别走……
助人为乐小勇士
小眼镜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跟踪导练(四)2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心灵休憩
爱来自生活,爱来自心田
选择障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