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途径探究

2021-04-25赵建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赵建华

【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出发,探讨以教师为主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以学生为核心,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的具体落实,并基于此,探索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两个层面;三个抓手;三种课型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做出了具体要求。落实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然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系统性、整体性还明显不足,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现象还较普遍。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途径进行了探究,涵盖“两个层面”“三个抓手”“三种课型”。

一、两个层面

(一)教师层面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和组织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具體实施依托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提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队伍的水平,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能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二)学生层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融合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品读经典作品、参与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体会到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和智慧,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

二、三个抓手

(一)教学内容梳理:扎实把握教材本身,丰富课堂教学内涵

扎实把握教材本身,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的教学样态,设计教学为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习方式,立足于语言文字的实践和运用,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二)教学方案设计: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有机融合教育内容

教学方案设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在教学实施前要确定教与学的起点状态。作为一种文化情怀的培养,需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相关教育内容,思考能否将国家意识、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方面的目标融入到教学目标的设计之中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并搭建多元平台,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等。

(三)教学活动实施:渗透传统文化元素,聚焦文化亲切感受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主要研究了“渗透”与“聚集”两大途径,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三、三种课型

(一)单篇阅读教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不以精读单篇文本做基础,那么,学生的思考将缺少支点,思维生成无从谈起,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认同也无处落实。课堂上围绕单篇阅读教学的文本价值和文化价值,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之“启蒙”和“认知”。

(二)群文阅读教学

群文阅读在单篇阅读的基础上,打破单篇阅读知识单一的“扁平化”呈现,鼓励扩大阅读的容量和含量,立足单篇的基础上,使得阅读更加丰富和多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既拓宽阅读视野又回归阅读教学的本源。

(三)主题阅读教学

如果说,我们按照教材原有的设计进行“单元主题教学”,重视渗透或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应有之义。那么,我们会在此基础上思考,打破教材内容编排,给予学生更加完整、连续的知识整合和学习呈现。

四、实践:立足阅读教学,探究实践路径

基于对“两个层面”“三个路径”“三种课型”的思考,我们立足于阅读教学课堂,依托三种课型结构,进行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途径的探究。接下来,以三种课型实践活动为主线,对我们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单篇阅读教学

1.古典诗词:以《敕勒歌》为例

在阅读经典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开阔思维和视野,增加积淀,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陶冶情操,增强传统文化感受力。如,《敕勒歌》一课,编排在统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以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并渗透了字源字理的学习。

板块一:诵读古诗,获得情感体验

朗读就是理解,朗读就是发现,在学生一遍遍的朗读中,能够体会到诗词的音韵,诗词的内涵,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获得初步情感体验。带着这种对传统文化的亲切和亲近,让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传统文化。

板块二:认识汉字,感受汉字形体

再读诗文,运用多元方法识字明义。透过字源字理的探究与渗透,让学生感知到汉字的形体美。在认识汉字,感知字形优美的基础上,指导汉字的书写。

板块三:品味语言,感受画面优美

读诗歌,感受敕勒川的美。边朗读边想象,询问学生脑海里会出现的画面,那画面是怎样的?让学生们说一说他们的感知。在“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里,学生们仿佛看到了那茫茫无际的大草原,真的就像一顶大大的蒙古包,笼罩着大地。

2.寓言故事:以《守株待兔》为例

传统寓言、传说,往往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诙谐幽默。学生通过这些小故事的学习,可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阅读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学生可以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收获,否则将一无所获。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