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21-04-25丁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独立促进引导

丁梅

摘要:教师是启发学生思考的引领者,学习探索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不是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应该立足组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长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积极主动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促进 引导 兴趣 信心 独立 思考

笔者有次到合肥市育新小学参加教研活动,观看了三节《平均分》的同堂异构录像课,三节课各有特点。第一节课的老师上课很有激情,教学内容也是面面俱到,能感受到老师想把知识传授给孩子的心情特别迫切,一节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的参与率很低,整个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而第二节课的老师首先组织学生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总结,当学生没有想到时,老师慢慢启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课堂上孩子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体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教师上课的时候不能只注意知识的灌输,还应该注意如何组织学生学习,想办法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最终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

一、正确定位,把课堂更多的空间给学生

教師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录像课的第一位执教老师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一味灌输,这样的教学还是老师从思想上没有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体。而第二位老师授课过程中明显以生为本,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用规范的语言表述出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表述不清楚时也是启发学生通过摆小棒等实际操作观察,再次理解平均分,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所学知识,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二、信任学生,相信孩子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现在担任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的时候,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小朋友自己发现1个7、2个7、3个7、4个7、5个7、6个7、7个7是多少,根据得数学生自己编乘法口诀并在小组里交流,再请小组汇报。我相信同学们在1到6的乘法口诀学习的基础上,能够编出7的乘法口诀,果然绝大部分同学都很顺利地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并且很自豪地说给小组同学听。当时有个学生总是记不住六七四十二这句口诀,当时我就组织同学们一起想办法帮助他记住,有个学生说:“我知道五七三十五,六七比五七多一个七,用三十五加七等于四十二,我就知道了。”另一个学生说:“我知道七七四十九,六七比七七少一个七,用四十九减七得到四十二了。”孩子们说得多好啊!本来很枯燥的乘法口诀教学,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并且让积极思考发言的孩子更加自信,更喜欢数学。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大胆探索、自主探索。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就可以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选择合适的方法鼓励和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学会学习,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而且很有成就感,增加了其学习自信心。

三、轻松教学,让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表达

如果问一个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他肯定会说喜欢温柔的老师。如果老师太严肃,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学生看到的是冷若冰霜的脸和嫌弃的表情,那么整个课堂的氛围都是紧张凝重的。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不可能大胆地想象,不会开拓自己的思路,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就无法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更放松,让学生们的思维更活跃。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应该给予鼓励性的眼神、宽容的微笑,在课堂上当遇到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情形时,我喜欢称呼学生昵称“航航你再仔细想想”“小胡同学我们再听听别人怎么说好吗”“琪琪,老师知道你明白,就是不知怎么表达是吗”,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没有思想负担。当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路时应该大加表扬、鼓励,我在课堂上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最喜欢听到你们说出跟老师不一样的见解,老师最欣赏的同学是能大胆地怀疑老师答案的同学”。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一道数学题时故意说错了,问孩子们我说的对不对,有的孩子因为老师的身份就不假思索地同意老师的观点,但是让我欣喜的是,有一部分孩子若有所思,还有几个孩子勇敢地把手举了起来说不同意,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道:“老师是错的”,我立刻高兴地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果然这个孩子说得非常好,于是我乘机大大地表扬了这个孩子一番,并且对全班孩子说:“老师最喜欢这样敢大胆表达自己想法的同学,尤其喜欢能说出跟老师不一样答案的孩子”。长久下来,积极思考、大胆表达的孩子越来越多,我的课堂上总是能看见孩子们思维的碰撞,闪出耀眼的火花。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

我发现同学们每次学习跟生活有关的数学时总是情绪高涨。我们在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时候,要以书本为主,又要走出书本,进入生活,扩大课堂空间,丰富课堂内容,让书本知识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所以数学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经常会将生活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克和千克》一课时带了好多生活实物,然后让同学们称重量,称出多少个苹果大约1千克、多少个橘子大约1千克、多少个鸡蛋大约1千克、1元硬币多少克、10粒大豆多少克等,让学生通过掂一掂一袋盐的重量感受500克是多重,让学生通过一大袋薯片才15克感受到克是非常小的重量单位。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生活实物,感受克和千克的总量。我在教学《周长》的时候,让学生准备好卡纸、树叶、饼干等很多平面学具,让学生按顺序描卡纸的四周,让学生用线量树叶的周长,让学生感受饼干被咬了一口后周长变大了还是变小了……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有趣的,而且学生感受到学数学是有用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仅要熟悉教材,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活地使用教材,寻找学生身边的教材,让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五、小组合作,人人参与,争当主角

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是让学生们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合理设定学习小组,一个小组中各层次的学生均衡分配,一个能干的小组长组织大家一起讨论、一起学习,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都动起来,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样可以避免整个课堂教学变成老师和优等生的表演,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组长组织大家各自发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一起向全班展示汇报,同时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也可以由小组中理解力较强的学生指导组内学困生学习,这样不仅让同学们学到知识,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养成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例如,我在教学《认识方向》的时候就把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发一个指南针,由一个能干的小组长带领学生来到教室外面找一个观测点,让每个同学辨认八个方向,并指出每个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大家一起填写观测表,完成任务后各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这样的小组合作,让每个同学都能有学习机会、发言机会,每个同学都能熟练地辨认方向,整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尽量少出现甚至不出现学生成为一个旁观者的情况。

总之,老师不能简单地做个教书匠,而要做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不是把知识简单地输送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老师的训练与指导下,培养自主学习、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独立促进引导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体验式旅游”促进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的作用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微信营销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研究
李嘉诚:香港没资格“独立”
西班牙宪法法院判加泰罗尼亚“独立”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