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合-情境”教学法在网球对抗情境中的运用分析

2021-04-25练光祥

体育科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球实验组教学法

练光祥

(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目前大、中学网球教师在网球教学中普遍存在唯技术动作论的教学现象。在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将网球技术拆分后进行逐一教授,形式较为单一、陈旧,而学生在网球教学中只能单纯地通过模仿动作、反复练习来获取技能。[1-2]这种教学模式很难激起学生对网球技能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研究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知识技能的运用能力成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情境教学”则快速进入了教育研究者们的“视野”,这一教学模式着重于“情”与“境”的交互融合,非常符合青少年获取知识技能的发展规律,且对提高青少年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具有显著的效果。现阶段情境教学法已成功应用到各学科门类,不过前人对于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网球教学的研究还不多,因此本文结合网球运动“回合式隔网对抗”的项目特征,对“回合-情境”教学方法在网球对抗情境下的有效运用及效果进行研究,初步检验这种教学方法的成效,以期丰富“回合-情境”相关理论及实践研究。[3]

“情境教学法”在《教育大辞典》中的表述为:“是一种采用具体且生动的场景,以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的教育方法。”而在网球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是教师依据所教授技术动作的特点,选取并结合相应的情境,达到提高学生网球学习兴趣及认知能力的目的的教学方法。[4]李彦等人认为,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运用生活中的一些情节与营造情境组织教学的方法。[5]石昊天认为,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定好相应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使其得到充分的情境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及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6]

“回合-情境”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具有“回合式”项目特征的隔网对抗项目的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得学生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回合-对抗”的项目特点,并在对抗情境体验中获取直接经验和运动感知,使网球课堂教学充满乐趣。[7]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旧知识进行“信息精加工”,这样能使学生在教师设定的不同情境下,有效地选用相应的技术动作,同时还能加强对该技术动作的理解、掌握、运用,之后教师再加大该“回合-对抗”情境的难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网球知识与技能的内驱力(求知欲)。而学生对网球知识与技能的求知欲及获取应在网球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激发或实现,而不是在课堂之外没有教师督促的情况下进行自我学习。这种教学方法使网球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富有张力,使学生“乐在其中”,在不知不觉间习得技能,更有助于技能运用能力的提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回合-情境”教学方法在网球对抗情境下的有效运用及效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集美大学2018级16名网球选修班的学生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并将16名实验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8名,对照组8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和集美大学图书馆关于“回合-情境”教学方法在网球对抗情境下的有效运用及效果分析的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与综合,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1.2.2 实验法

1.2.2.1 实验目的

检测运用“回合-情境”教学法的实验组与运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的影响状况(即学习兴趣、技能掌握情况、对抗中运用的效果)。

1.2.2.2 实验时间及场地

实验时间为期一个学期(2019年8月26日至2019年12月7日,共15周),实验组上课时间为每周一、三、五的14:30—16:00,对照组上课时间为每周一、三、五的19:00—20:30。在此期间所选取的学生不能缺课两次。实验的场地为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网球场。

1.2.2.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内容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内容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内容统计表

1.2.2.4 检测指标

结合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在实验的前后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以下几个指标的检测,分别为:15次发球、15次正拍直线击球、15次正拍斜线击球、15次反拍直线击球、15次反拍斜线击球、小场回合对抗(击球需教师正常喂球,回合对抗时教师扮演“对手”)。

1.2.3 数据统计法

首先对实验前后所产生的指标进行统计,统计后得到的数据,先归类后整理,最后运用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出两组各项指标的P值,分析出两组是否有显著性差异,从而为本次论文的撰写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2 结论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检测的结果分析

2.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检测的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前两组实验对象技能检测指标的结果统计表可以看出(表2、表3、表4),将实验前两组实验对象的发球技术、正拍直线击球技术、正拍斜线击球技术、反拍直线击球技术、反拍斜线击球技术各项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指标的P值皆大于0.05,说明两组实验对象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的差异性,从而提高了实验的内部效果。运用反拍技术的成功个数低于正拍技术成功个数,原因在于正手是我们的惯用手,便于挥拍动作,而反手是非惯用手,且击球时需双手握拍,相对于惯用手的正拍击球,反拍击球难度较大。

表2 实验前实验组技能检测结果统计表

表3 实验前对照组技能检测结果统计表

表4 实验前两组技能检测结果统计表

2.1.2 实验前、后实验组各技能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表5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实验组各技能指标具有显著差异。发球从实验前的5.5个增加到了8.5个,提高了3个;正拍直线击球从实验前的5.5个增加到了9.5个,提高了4个;正拍斜线击球从实验前的5.5个增加到了8.5个,提高了3个;反拍直线击球从实验前的3.5个增加到了7.5个,提高了4个;反拍斜线击球从实验前的2个增加到了6.5个,提高了4.5个。经过分析得出,“回合-情境”教学法对学生掌握网球技能具有显著的效果,原因是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能够置身于情境之中快速获取直接经验,从而进一步加强网球认知及技术掌握,为意义学习(意义学习是通过理解所学材料的意义而进行的学习,与“机械学习”相对)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有了意义,学生也不会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情境中去,获取情境教学中的技术动作及运用技巧,之后再通过多次反复的强化对抗练习,加强“躯体认知”,宜于学生完整技术动作的掌握。

表5 实验前、后实验组各技能指标检测结果统计表

2.1.3 实验前、后对照组各技能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表6可以看出:实验前、后对照组发球的P值>0.05,无显著性差异;正拍直线击球的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正拍斜线击球的P值>0.05,无显著性差异;反拍直线击球的P值<0.05,有显著性差异;反拍斜线击球的P值>0.05,无显著性差异。经过分析得出,传统教学法对于学生掌握网球技术无显著的效果,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陈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填鸭式“教”,学生则左耳进右耳出式“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学生对网球完整技术动作的掌握。

表6 实验前、后对照组各技能指标检测结果统计表

2.1.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能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表7可以看出:实验后实验组的平均成功发球的个数比对照组多3个;正拍直线击球的个数比对照组多3个;正拍斜线击球比对照组多了3个;反拍直线击球比对照组多了3个;反拍斜线击球比对照组多了4个,且实验两组各项目P值<0.05,皆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由以上信息分析可得出,“回合-情境”教学法在网球教学中比传统教学法更有助于学生习得网球技术动作,原因在于“回合-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球运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获取网球技能的内部动机,增强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状态转变。

表7 实验后两组技能检测结果统计表

2.2 实验前后两组“回合-对抗”的效果分析

归根结底,学习网球技能就是为了打比赛、打对抗,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本研究选取的实验对象都是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且习得技术动作速度较慢。对他们来说常规的网球比赛难度较大,应缩小场地面积,降低对抗难度,可采用“小场地回合对抗”,它能够有效、综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将其纳为本研究的指标之一。具体操作方法为:两人一组站在发球线后,可运用正反拍击球技术进行“回合-对抗”,规定两人各击球一次为一个回合,尽量避免把球打出界外,实验对象在对抗中通过脚步移动尽可能多地应击来球,每人两次对抗机会,取回合数最多一次作为本项结果。

通过表8可以看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回合数的均值皆为3.5个,P值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实验组回合数的均值为16.5个,提高了13个,比实验后的对照组多10个,P值小于0.01,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得出:“回合-情境”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利于青少年进行网球运动,原因在于“回合-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在“回合-对抗”过程中落点的预判、技术动作的选取及动作反应等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网球对抗强度、网球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网球技术水平。

表8 实验前后两组“回合-对抗”结果统计表

3 结论

(1)“回合-情境”教学法主要以青少年运动体验获取直接经验为核心,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使得学生在网球教学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回合-对抗”的项目特点,并在对抗情境体验中获取直接经验和运动感知,可促使网球课堂教学充满乐趣。

(2)传统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陈旧,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教师填鸭式“教”,学生则左耳进右耳出式“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更阻碍了学生对网球完整技术动作的掌握。

(3)“回合-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网球运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获取网球技能的内部动机,增强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心理状态转变,有助于提高学生网球运动参与度。

(4)“回合-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在“回合-对抗”过程中落点的预判、技术动作的选取及动作反应等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网球对抗强度及网球技术水平。

猜你喜欢

网球实验组教学法
遮光处理对微藻繁殖及其水质指标的影响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