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园本课程建设 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

2021-04-24张小宇

好家长 2021年2期
关键词:园本领导力资源

文 张小宇

随着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对园本课程研究的不断升温,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通过园本课程建设可以活化和完善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体制,解决园所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升办园实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学前教育服务质量的整体性改善。而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之一,其课程领导力决定着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需要具备课程领导力。所谓教师课程领导力是指教师在课程规划与设计、资源开发与建设、课程实施与评价、课程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如何依托园本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发挥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呢?

一、完善课程管理,提升教师课程规划力

为激发教师参与园本课程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幼儿园管理中营造民主氛围,调动教师的内驱力,给予其更多课程规划方面的自主权,引导教师在课程建设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教师在园本课程建设中需要共同参与和承担园本课程的总体规划与实施。我园成立了教师课程建设共同体,它强调共同信念,共同体中各成员间相互合作、交流与互动,它是一个共享信息,平等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团体,由园长、业务园长、保教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等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其中还包括市学科带头人、区学科带头人和区教育局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总计二十余人。经过团队商讨,我们制定了两个保障共同体活动有效开展的措施:一是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每位课程共同体中的教师都享有同等的对课程事务进行审议、决策、评估的权利,能自由发表个人观点,充分地施展自己个人的专业才华。二是搭建均等展示的舞台。为教师们创设区、片、园等不同层级的展示机会,以个人自愿报名和小组民主推荐的方式挑选出合适的教师进行展示,在历练中不断引发教师的思考。

课程建设共同体的建立,有助于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加强教师间的深层对话,深化教师对课程顶层设计的研究,让教师在实践和反思中逐步提升课程规划力。

二、优化课程方案,提升教师课程设计力

园本课程方案是指基于当前幼儿园的发展需要,依据本园实际,对其课程内容进行预设性的设计,由此构建一个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教师作为幼儿园发展的第一资源,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其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实操中逐步培养教师的课程设计力。

鼓励每一位教师参与园本课程方案的制定和设计。在制定方案前,需要全体教师分工合作,对幼儿园现有的课程进行盘点,收集资料并进行系统的思考与梳理,分析并总结现有课程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梳理,全园教师进一步学习、内化本园文化,逐步明晰本园多元探索课程的理念——自然真实、自主探索、多元表征、快乐发展。在理念的支撑下,确定课程总目标,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园本课程内容,确立以活动、探究、体验为特点的实施途径。其次,课程方案制定后,还需要组织教师、家长、高校专家等不同人员对方案进行多维审议,结合专家的理论指导、家长的专业建议和教师的实践反思,课程组成员不断对课程方案进行调整并逐步优化。

园本课程方案制定和优化的过程是教师全程参与的过程,研讨、实践、反思是工作常态,教师的课程设计力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得到充分发挥。

三、聚焦课程资源,提升教师资源开发力

幼儿园园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主要是由本地、本园、本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决定,课程资源的多少和资源利用的程度直接影响着课程质量。

在园本课程建设时,需充分强化教师的教育资源意识,引导其用广阔的视角看待各类资源,有效地进行挖掘与开发。首先,鼓励教师和幼儿一起对幼儿园周边的资源进行盘点,了解资源的名称、种类、数量、位置等,并对其一般价值和特有价值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发展的特点及认知需要,确定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明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课程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的侧重点,梳理出各年段幼儿活动的脉络;其次,各班教师基于对本班幼儿行为的观察,明晰其围绕资源产生的问题和兴趣,并对接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需求,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利用资源“学习”起来,在活动中逐步积累有益的经验。活动后,教师还要注重对幼儿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进行梳理,了解经验变化的过程,对已开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价值判断,梳理幼儿经验建构的脉络,将有价值的教育问题和一些幼儿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整理,为幼儿的进一步探究提供支持,变单一的活动为动态、多维、具有层次性的活动,使幼儿的活动更加丰富,学习更加深入。

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和幼儿一起行动,帮助幼儿实现经验的建构、重组和拓展。在实践的积累中,教师对资源的敏锐度也会逐步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四、做实课程审议,提升教师课程决策力

近几年的课程审议已发生多种变化,从原先审议幼儿园课程设计到最后审议幼儿园课程设计、实施、评估中的任何问题;从原先审议现有教材中的活动到最终审议幼儿和课程资源。

课程审议的改革是在学习、实践、反思中不断优化、发展起来的。首先,落实三级审议,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审议平台,坚持“有儿童的课程审议”原则,班际审议主张邀请幼儿及家长参与,旨在让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想法的基础上生成或调整活动;班际审议时,不同班级的教师进行信息互证,围绕同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通过集体智慧,将幼儿的想法转化为年级共性活动,对原有主题进行课程改造;园际审议则是管理层根据课程实际推进的,教师们基于幼儿的诉求,对园本课程进行完善与优化。其次,聚焦真实问题,支持教师开展深度研讨。以园际课程的审议为例,每次进行课程审议前都会先收集共性问题,并充分利用“问题方阵”的形式,对教师在园际课程审议中存在的问题,按首要问题、次要问题、一般问题和无关问题四个层面进行归类和分析,旨在对课程实践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度研讨,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好地推进课程的实施。

园本课程审议的过程是教师追求课程适宜性的过程,也是其课程领导力提升的过程。通过教师对课程的动态审议,幼儿园园本课程得以持续优化,教师的课程决策力也获得了提升。

五、关注课程评价,提升教师课程评价能力

关注课程评价,提升教师课程评价能力是园本课程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作为课程评估的核心力量,需要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来审视课程计划及其教育实施,发现、分析和研究自己在课程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这一自我评估过程是教师课程领导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园本课程建设时,教师需要将评价渗透其中,不断地对课程的目标、计划、方式进行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策略,改进课程的实施。以“思趣园”采摘活动为例,在活动开始前,教师们会对“采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哪些学习的可能性?”“还需要提供什么资源?”“怎样的活动形式适合本班幼儿?”当采摘方案实施后,教师会边观察边思考“幼儿的活动进展如何?”“幼儿们提出了哪些问题?”“针对幼儿的问题,我们可以如何改进?”等问题进行评估。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反思“活动有没有达到开始的预期目标?”“幼儿们有没有收获有益经验?”等问题。教师在课程进程中的思考和自评,有助于其及时有效地进行改进和调整。

教师除了要关注园本课程评价的过程性,还要考虑其多元性和情境性,能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园本课程组成要素,运用各种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指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科学地判断园本课程对幼儿和教师所产生的价值和效益。通过对课程整体性评价的实践和反思,教师的课程评价能力才会获得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园本领导力资源
我国教师领导力研究综述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改进方法
我给资源分分类
企业创新变革中的领导力研究
资源回收
关于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现状的研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领导力21法则》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