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毛/聚酰亚胺混纺经编针织面料的开发及性能测试

2021-04-23黄雪红邵改芹刘义勤齐广森林卫良徐国耀

纺织报告 2021年2期
关键词:聚酰亚胺手感染料

黄雪红,邵改芹,刘义勤,齐广森,林卫良,徐国耀

(1.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2.苏州宏洋纺织染整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0)

羊毛属于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手感柔软、质地坚牢、弹性及保暖性优良、光泽自然柔和的特点,是制作高档面料的首选。聚酰亚胺纤维具有高强、高模和耐高温特性,是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优异的耐高温、阻燃、保暖、力学、耐化学等性能,已成为制取隔热、消防等安全防护产品的热点材料之一,受到市场的青睐。这两种原料混纺后织成的面料强力高、透气性好、保暖、柔软、耐高温,而且防缩效果明显。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1)织物:原料25 tex毛/聚酰亚胺(80/20)混纺纱,经编平纹组织。

(2)染料:毛用活染料兰纳素黑CE(亨斯迈)。

(3)其他药剂:纯碱、精练剂SA60(江苏新瑞贝科技)、LDW630CE促染剂、米勒兰LTD羊毛保护剂(亨斯迈)。

1.2 仪器与设备

恒温振荡器(AS-24-B,广州泛科仪器有限公司),水洗牢度仪(SW)、摩擦色牢度仪(YIS6B)、[电子顶破强力机(YG031D)、尺寸稳定性测试仪(FFZ261)、织物起毛起球仪(YG502)、透气性测试仪(YG461)、织物阻燃性能测试仪(YG815A),温州方圆],电脑测色配色仪(SF600,Datacolor),纺织品热阻测试仪[YG(B)606N型,温州市大荣纺织仪器有限公司],分光测试仪(YS3060,深圳市三恩时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工艺

1.3.1 工艺流程

织造(经编机型号KS-28)→预定型(150 ℃×1 min)→前处理(精练剂SA60 3.0 g/L,80 ℃×20 min)→染色(85 ℃×50 min)→后整理定型(柔软剂30 g/L,160 ℃×1 min)。

1.3.2 染色配方及条件

常温加兰纳素黑CE 2.7%(omf)循环5 min→加促染剂LDW630CE 3%(omf)、羊毛保护剂米勒兰Q 0.9%(omf)、冰醋酸5 g/L循环5 min→织物进机循环5 min→以速率1 ℃/min升温到85 ℃,保温50 min→降温到80 ℃,加纯碱2 g/L,保温20 min→降温到60 ℃,热水洗→常温水洗出缸。

1.4 性能测试

1.4.1 表观色泽K/S值

表观色深度K/S值在SF600电脑测色配色仪上测定。

1.4.2 上染率、固着率

上染率E表示上染纤维上的染料占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分数。

式中,A0代表染色前染液的吸光度;A1代表染色残液的吸光度。

固着率F表示与纤维键合的染料占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分数。

式中,A0代表染色前染液的吸光度;A2代表染色加皂洗残液的吸光度。

1.4.3 色牢度

根据国标GB/T 3921—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和GB/T 3920—2008《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定。

1.4.4 透气性

根据国标GB/T 5453—1997《纺织品 织物透气性的测定》和国标GB/T 3923.1—2013《纺织品 织物拉伸性能》测试。

1.4.5 起毛起球

根据国标GB/T 4802.1—2008《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1.4.6 保暖性能

根据国标GB/T 11048—2018《纺织品 生理舒适性稳态条件下热阻和湿阻的测定》完成。

1.4.7 阻燃性能

根据国标GB/T 5455—2014《纺织品 织物阻燃检测垂直燃烧法》测试。

1.4.8 松弛及毡化收缩

根据纺织行业标准FZ/T 70009—1999《毛纺织产品经机洗后松弛及毡化收缩试验方法》完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料的影响

纺纱方法对比如图1所示。

图1 纺纱方法对比

由图1可知,紧密纺与其他纺纱方法相比,毛羽减少16%~20%,特别是长绒毛的改善更为明显。因为长绒毛的减少,纱线的耐摩擦性增强,织造时断头和织机上的落毛变少,上浆率可减少28%~48%,还可以省掉烧毛工序。在保持同等强度的情况下,纱线捻度可减少8%~10%,织造效率可提高8%~10%,断头率可下降50%左右,织物的光泽更佳、手感更柔软。

2.2 织造密度与张力的影响

经编织造时,上机密度、经向密度、纬向密度和张力对面料质量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 织造密度和张力对织物的影响

由表1可知,经纱张力变大时,断头率变高,经纱张力不宜太高;上机密度变大时,纱线断头率也变高,织物毛丝严重,上机密度不宜太高。

2.3 预定型的影响

溢流染色织物湿热膨胀的加剧会导致羊毛织物的毡缩,为了保持织物的尺寸稳定,必须对织物进行预定型。预定型温度、时间对面料质量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预定型温度、时间对织物的影响

由表2可知,既要保持羊毛织物的尺寸稳定,又要保持较好的手感,选择150 ℃×1 min的预定型工艺。

2.4 染料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羊毛染色选用两类染料染色,一类是毛用活性染料,一类是酸性染料,酸性染料染色温度为100 ℃,毛用活性染料与羊毛纤维既有共价键结合,也有离子键结合,键合牢度好,在低温促染剂LDW630CE的作用下,可以采用85 ℃染色[1],降低羊毛织物的毡缩。因为聚酰亚胺纤维自带金黄色,对普通染料没有亲和力,毛用活性染料只上染羊毛,面料的主色为黑色,聚酰亚胺金黄色作为点缀,产生双色效果。

2.5 染色工艺的影响

(1)化料要充分,防止形成色点、色斑。

(2)助剂要分开缓慢地加入。

(3)织物要在染浴中低温运转5 min,达到均匀上染的目的。

(4)染浴pH一定要恒定保持在4~5。

(5)升温速度不要快,因为羊毛与染料离子键结合,吸附速度快,易染花。染色时,升温速度小于1 ℃/min较好。

(6)为了使织物有较好手感,降温速度一般为1 ℃/min。

2.5.1 染色温度

羊毛染色的温度对羊毛面料染色的影响较大。考虑高温对羊毛织物尺寸稳定性和手感的影响,不考虑用100 ℃以上的温度做实验。染色时,温度对染色质量的影响如表3所示。

表3 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由表3可知,将染色温度为85 ℃与90 ℃时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上染率由85%提高到86%;K/S值由14.843提高到14.897,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不变;手感变硬。综合各因素,选择染色温度85 ℃。

2.5.2 保温时间

染色温度恒定时,保温时间的长短对染色固着率、染色牢度的影响较大。同时,考虑到长时间高温对羊毛造成的破坏,保温时间不宜太长,染色时,保温时间对染色质量的影响如表4所示。

表4 保温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由表4可知,保温时间由50 min变为60 min,固色率不变;色牢度保持不变;织物手感变硬;综合固色率、色牢度和手感的评价,选择在85 ℃保温50 min。

2.5.3 助剂的影响

LDW630CE低温促染剂能提高羊毛混纺织物的上染率、色深值、鲜艳度和色牢度等,使羊毛染色温度由100 ℃降低到85 ℃[1],助剂本身性能很稳定,易溶于水、无异味、无污染。LDW630CE低温促染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如表5所示。

表5 LDW630CE低温促染剂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由表5可知,在染色温度为85 ℃、保温时间为50 min的染色条件下,LDW630CE低温促染剂用量由3%变为4%,上染率和固色率变化很小,色牢度不变。LDW630CE低温促染剂价格提高,综合上染率、固色率、色牢度和成本的变化,选择LDW630CE低温促染剂用量为3%。

2.6 相关性能测试

2.6.1 基本性能

对聚酰亚胺羊毛混纺经编针织面料成品进行物理指标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

表6 混纺羊毛经编织物物理指标

2.6.2 其他性能

混纺羊毛经编织物性能测试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混纺羊毛经编织物性能测试

由表7可知,聚酰亚胺羊毛混纺经编针织面料,透气性好;顶破强力大,顶破高度小,顶破时面积增加幅度小,强度高;摩擦300次,面料轻微起毛不起球,抗起毛起球;面料松弛及毡化收缩率小,尺寸稳定性好;面料的热阻大,克罗值在0~1,传热系数小,保暖性能好;面料续燃、阴燃时间短于5 s,损毁长度小于标准150 mm,阻燃性能好。

3 结语

(1)采用紧密纺混纺羊毛纱经编织造时,上机密度不能高、送经张力不能大,防止织造断头。

(2)预定型温度为150 ℃×1 min时,既可以提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又不会损伤羊毛纤维。

(3)聚酰亚胺自带金黄色、兰纳素黑CE 2.7%(omf)染羊毛产生黑黄双色效果,采用LDW630CE低温促染剂3%、染色温度为85 ℃、保温50 min,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

(4)经测试,混纺羊毛经编织物透气性好、强力高、抗起毛起球、防毡缩、保暖性好、阻燃性好,是高档安防服装的优选面料。

猜你喜欢

聚酰亚胺手感染料
聚酰亚胺基石墨膜的制备、高温结构演变及其导热性能研究
浅谈某微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手感标定
200℃耐辐照电机用聚酰亚胺电磁线的辐照试验研究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聚酰亚胺基气体分离膜的专利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聚酰亚胺纤维研究进展及应用
活性染料的配伍性
手感硬点的面包热量较低
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