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夏气候变化对邯郸市小麦产量的影响及中后期管理技术

2021-04-22丁书英

河北农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邯郸市赤霉病降雨

□文/丁书英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黄淮冬麦区,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在500 万亩以上,亩产450 千克左右,是河北省小麦主产区,对于全省乃至全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笔者总结2015年到2020年邯郸市春季和初夏(2月上旬到6 月上旬)气候特点,结合小麦苗情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一、春夏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气温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首先是春季气温与小麦生育进程密切相关,返青到开花时间越长的年份亩穗数和穗粒数越多,单产相对越高。2015年到2020年6年间,小麦返青到开花的时间分别是72、68、66、59、63 和70 天,小麦平均亩产分别是466.7、466.1、471.3、434.4、449.2 和462.2 千克(统计数字),基本呈正相关。6年间春季到初夏邯郸市气温比常年均偏高、积温充足,因此可以通过推迟春一水和早春镇压延长小麦返青到开花时间,促进穗多穗大。其次是春季低温冻害,邯郸市极易发生倒春寒,尤其以拔节后影响最大。2018年4月3~7日邯郸市出现强降温过程,部分地区最低气温达0℃以下且持续6~7 个小时,而当年3 月底小麦已经拔节,对低温极其敏感,导致部分小穗和小花败育,严重地块不能正常抽穗,对产量影响较大。三是高温对千粒重的影响,5 月到6 月上旬是小麦灌浆期,其中灌浆高峰集中在5 月中下旬(2016 年灌浆速率数据),此时干热风会加快小麦成熟,减少灌浆时间和强度,影响小麦产量。

2.降雨对产量的影响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充沛的降雨对生产整体有利。但是降雨过分集中、湿度过大容易诱发病害,尤其是扬花期连阴雨极易诱发赤霉病发生,中后期大风和强降雨则会引起倒伏,影响产量。2018 年4 月下旬全市旬平均降水量为80.4 毫米,较常年同期值偏多7.5 倍,21~22日大部分地区出现暴雨甚至大暴雨,造成局地土壤水分饱和、低洼地块积水,土壤通透性差,诱发病害普遍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

3.光照对产量的影响

光照充足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灌浆成熟有利,光照不足不利于壮苗形成和千粒重增加。2015~2020 年6 个年份的2 月上旬到6 月上旬,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912小时,其中只有2018年和2019年比常年偏少,分别偏少10小时和60小时,单产也是这6年中最低。

二、2020~2021年度小麦苗情特点

1.一类苗多,群体充足

去年秋季主产区小麦播期集中,适播期播种面积大,冬春积温偏高,小麦返青以来,降雨比常年偏多,小麦群体充足。其中全市一类苗面积大,占播种总面积的66.2%,二类苗144万亩,占总面积的27.3%,一、二类苗占比达到9成以上。

2.个体较健壮,但生育进程偏快

冬前气温前低后高,麦苗叶色鲜绿、株高略偏高。越冬期间降水偏少,气温也是前低后高,1 月7 日各地最低气温降到-19.5~-15.1℃,接近极端最低气温,麦苗普遍干叶干尖,种子根和年前发生的次生根根须多而且长,根量比较大。进入2 月气温偏高,降雨偏多,小麦返青早、起身早,生长速度快、生育进程也加快。

3.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后期倒伏风险增加。2 月下旬到3 月上旬,邯郸市降雨偏多,平均降雨量42.2 毫米,比常年的7.1 毫米显著增多,小麦生长速度加快,无效消耗增加,群体偏大,中后期倒伏风险增加。二是麦田病虫草害影响。返青后降雨充沛、气温偏高,容易诱发病虫害偏重发生。由于冬前降雨,杂草秋治面积较小,春季还需要加大力度,多管齐下、防治杂草危害。三是灌浆期干热风危害。

三、中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以“保粒数、增粒重”为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1.预防低温冻害

春季极易发生倒春寒,拔节后小麦抗寒性明显下降,如遇强降温,可在寒流到来之前灌水,调节田间小气候,一旦发现冻害,及时采取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等措施,提高抗逆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2.科学运筹水肥

春季第一水应推迟到起身后到拔节期,通过免浇返青水和适时镇压促进麦苗早发、转壮、控旺和延长穗分化时间。第二水重点浇好抽穗开花水,开花期是小麦需水的关键期,一般在4 月底到5 月上旬,大风之日和大风来临前一天不可浇水,以防发生倒伏,同时浇水不要过晚,以免造成小麦贪青晚熟,缺肥麦田在孕穗到扬花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5~10千克。积极推广节水灌溉。

3.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和“一喷多防”

一是防治小麦吸浆虫。随着小麦生育进程提前,小麦吸浆虫可能提前发生危害,在4 月中下旬及时开展调查,一旦发生,可用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毒死蜱粉剂配制毒土,进行蛹期防治,成虫期防治在抽穗至扬花前,可以选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配水喷雾。二是防控病害。其中茎基腐病是近两年发展的一种病害,苗期即可发病,在茎基部出现症状,中后期造成小麦死亡或白穗,重点采用轮作倒茬、药剂拌种和培育壮苗预防,返青至拔节孕穗期可用戊唑醇、嘧菌酯、苯醚甲环唑等根部淋灌防治;小麦抽穗扬花期,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一旦遇连阴雨及时防治赤霉病,药剂可选用戊唑醇、氰烯菊酯、咪鲜胺、多菌灵等。及时关注锈病和白粉病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及时防治。三是中后期“一喷多防”。结合病虫害防治,开展“一喷多防”,防病、防虫、防干热风,保护叶片功能,延长灌浆时间、提高灌浆强度,促进光合产物积累,提高千粒重。首次“一喷多防”应在抽穗开花前进行,以防治麦蚜、吸浆虫为主,兼治白粉病、赤霉病、锈病、茎基腐病等,第二次在开花后10天左右进行,重点防治蚜虫、白粉病、赤霉病和锈病,并预防干热风和早衰。要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种类科学选择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等混合用药。

4.及早拔除禾本科恶性杂草

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等恶性杂草比小麦成熟早,要在小麦抽穗灌浆前彻底拔除干净,并带出田外,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以减轻来年发生基数。

5.及时收获、颗粒归仓

小麦成熟后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完熟初期收获,成熟一块收获一块,及时抢收。

猜你喜欢

邯郸市赤霉病降雨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落叶语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杜宗朝作品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赤霉病防控
降雨型滑坡经验性降雨型阈值研究(以乐清市为例)
邯郸市命名8个青年集体为“邯郸市青年突击队”
邯郸市主城区道路交通拥堵分析与对策研究
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