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促进奶业提质增效
——河北省奶牛产业创新团队多方位拓展科技支撑能力

2021-04-22李建明倪俊卿马亚宾

河北农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牛场粗饲料产奶量

□文/李建明 倪俊卿 马亚宾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河北省奶牛产业创新团队围绕“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绿色发展理念,以“优质、高效、环保、安全”为核心,以强化科技支撑、技术引领、疫情防控为重点,以服务奶业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强化意识形态,主动作为,开拓进取,不断拓展产学研科技攻关能力,按照全产业链发展,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发展要求,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攻关,聚焦奶牛特色育种、高效养殖、牛场信息化、粪污资源化利用、粗饲料就近化利用、牛奶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和奶牛主要疫病的快速诊断和防治等7个方面,补短板、强弱项,促进奶牛养殖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一、奶牛高效养殖及环境控制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一)主推技术作用显著。围绕当前我省奶牛饲养成本高,养殖效益低等制约奶牛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抓住影响成本的“种、料”两个关键点,2020 年度在试验站集中推广了3 项技术,即:“青贮压制技术”“粗饲料本地化”(即开发利用本地粗饲料资源,提高当地粗饲料资源利用率)和“牛群的选配技术”。

通过技术研发与集成,开发了黑麦草、谷草、苜蓿草等本地粗饲料资源,实现当地粗饲料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了坝上草原牧区玉米青贮+燕麦草、山前平原农牧结合区全株玉米青贮和黑龙港流域农草牧结合区玉米青贮+苜蓿青贮的本地化利用模式。与君乐宝集团对接,在坝上种植30 万亩燕麦草,在旗帜牧场进行饲喂效果应用技术研究,试验组采用国产燕麦草0.8 千克替代甜菜颗粒1.8千克,产奶量分别为28.91 千克和28.56 千克,干物质采食量为21.11 千克和19.39 千克。唐山牧场采用国产燕麦0.8千克,替代进口燕麦0.7千克饲喂日产奶量35千克的奶牛,每日饲喂成本由70.5 元降低到69.3 元,产奶量由38.8 千克提高到39.5 千克。用日粮中裹包苜蓿2 千克,替代进口苜蓿1.5 千克(由原配方3 千克降低到1.5 千克),奶牛饲喂成本由70.2 元降低到68.4 元,日饲喂成本降低1.8元,对奶牛的生产性能无影响。

在试验牧场开展特色牛群选配技术,推广奶肉牛复合养殖模式。推广牛群前20%优质高产奶牛使用优质冻精性控选配,中间60%奶牛使用普通冻精选配,后20%低产奶牛使用乳肉兼用型冻精选配,或采用前20%优质高产奶牛使用优质冻精性控选配,其余牛只使用普通冻精选配模式。一年来,在全省推广70 余个牛场累计9270 头奶牛,共产生经济效益2000 余万元,提高了牛群的综合效益。

奶牛团队首席专家倪俊卿下牛场调研

(二)奶牛场适宜建设模式、环境控制技术研究得到推广和应用。

1.建设模式。根据冀中平原地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的环境状况,确定适合该地区的奶牛舍建筑结构设计。综合试验结果及各试验舍优缺点,建议采用四列卧栏的对流通风和屋脊通风结构相结合的散栏式牛舍,既有利于通风又有利于保暖。优化了牛舍通风、温度、湿度、光照、粪污、噪音及场内绿化设计的控制要点,并逐项提出了改进方法。

2.奶牛热应激控制实用技术研究与集成。完成屋顶铺设反光膜技术、简单高效的遮阴、调整饲喂及喷淋次数、冷罐喷雾技术、桑叶缓解热应激技术。结果表明:

①铺设反光膜可有效降低屋顶内表面的温度11.6℃,舍内环境温度降低至少1℃,明显增加了奶牛的舒适度,呼吸频率每分钟减少了12次,从65次/分钟降至53次/分钟,且延长了奶牛的趴卧时间。

②遮阴可有效降低夏季热辐射对奶牛的影响,舍内平均温度可降低3~4℃,奶牛采食量每天可增加1.11 千克;呼吸频率可降低约23 次/分钟,奶牛直肠温度也降低0.5℃,高产奶牛的泌乳量可提高3%,母牛乳房炎的隐形发病率降低。

③增加饲喂1~2次,增加强制喷淋次数,该项应对夏季奶牛热应激的技术显著提高了奶牛的产奶量,并改善了乳质。

④奶牛场通过智能控制冷罐喷雾设备(当舍内湿度小于65%时开启),开启后舍内平均温度可降低3~4℃,奶牛采食量每天可增加1.24千克;呼吸频率可降低约24次/分钟,高产奶牛的泌乳量可提高3.1%。冷罐喷雾系统成本每头牛仅需200元,可长期使用。

⑤在热应激开始期间,利用鲜蛋白桑替代日粮中部分进口苜蓿,可以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1.87 千克/头/天,产奶量提高1千克/头/天,可以显著降低乳中体细胞数,添加使用鲜蛋白桑替代进口苜蓿有改善乳品品质、抗氧化能力的趋势,最终每头牛每天增加收益0.51元。

3.完成冷凉地区青贮饲料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在承德市围场龙头山乡、御道口镇开展全株玉米青贮项目,经4 年筛选试验,选取德美亚种子于4 月20 日左右进行10000 亩种植,采用机播加降解地膜的形式播种,株间距为16厘米,出芽率达99%,坝上地区全株玉米青贮亩产达2.5~3 吨;全株玉米青贮样品检测指标显示:干物质含量32%,淀粉含量30%,中性洗涤纤维含量39%,粉碎粒度好。

(三)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等疾疫病得到了有效防控。

1.通过S2、A19 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和自然保护效果检测,筛选疫苗的适用免疫群体、制定免疫程序。提交奶牛S2、A19 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程序一套,为试验站及全省奶牛养殖场提供了科学免疫依据。唐山市统计分析显示全市规模奶牛场结核病阳性检出率从2.56%下降到0.43%,

2.通过对奶牛呼吸道病细菌性病原分离鉴定,建立了奶牛呼吸道疫病和消化道疫病诊断方法,为做好奶牛呼吸道疫病和消化道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提交奶牛呼吸道病细菌性病原分离鉴定研究报告一份,为试验站及全省奶牛养殖场提供了诊疗依据。

3.建立了快速诊断犊牛病毒性腹泻病原检测技术。与唐山试验站合作,建立了检测BVDV、BRV、BCV 的多重荧光定量PCR 检测方法,并对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分别下降了10.74 和3.92 个百分点,三年累计推广牛60.82 万头,减少经济损失9444.16万元。

(四)差异化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共对6 种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进行了应用研究,其中适用于泌乳牛的方案有4种,分别是079、G6G,预同期、双同期;适用于育成牛的方案有2种,分别是CI⁃DR-PG-PG-GnRH-TAI(05678)、PG-11-PG。

(五)粪污资源利用成效显著,实现了种养结合。

1.奶牛固体粪污发酵制备卧床垫料品质分析与制备技术,解决奶牛卧床垫料紧缺问题。

2.研发液体粪水/沼液农田喷施资源化利用技术,探索奶牛场粪水资源化利用农牧结合新模式。

二、生鲜乳和学生奶的质量安全得到了提升和有效保障

通过优化生鲜乳质量防控技术,对生鲜乳中危害因子进行风险预警监测,建立了相应防控措施和检测技术(方法)。为奶业振兴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一)研发生乳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制定生乳中兽药残留控制技术。有效减少试剂用量,解放劳动力,缩短前处理时间,可满足国内外对生鲜乳中农药残留的测定需求。

(二)开展学生奶风险评估调研、检测,完成河北省学生奶风险评估报告。报告显示我省学生饮用奶处于一个安全的水平,整体状况良好。

(三)特色奶挖掘。与君乐宝合作,开展奶牛特色育种和A2基因选择,完成5218头荷斯坦奶牛牛毛采集,为君乐宝开发A2功能性牛奶新品提供技术支撑。

三、数字展现河北奶业变化

根据中国奶牛数据中心荷斯坦牛育种数据网络平台显示,2020 年全省奶牛生产性能(DHI)测定参测奶牛场(小区)331 个,参测奶牛23.8 万头,泌乳牛参测率达到41.5%,平均奶量32.5 千克,305 天产奶量9414.33千克(比全省年度目标8.0 吨高出1.4 千克),乳脂率3.88%,乳蛋白3.37%,体细胞23.26 万/毫升,达到国家优级生鲜乳质量标准。305 天产奶量9 吨以上的牛场达到148 个,其中10 吨以上的牛场55 个,10 吨以上牛场同比增加了23个。

猜你喜欢

牛场粗饲料产奶量
粗饲料降解剂技术在肉牛养殖中的应用
粗饲料在猪养殖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荷斯坦牛泌乳速度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奶牛粗饲料的加工与应用
规模化牛场牛群的结构及防疫要求介绍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