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津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分析

2021-04-22朱月娥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利津县生态

朱月娥

(利津县发展和改革局,山东 利津 257000)

新时期背景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以及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部署的关键内容之一,在实践阶段中,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洪水威胁、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问题是当务之急。因此,构建健全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以及完整的发展协调方案对提升该项工作开展意义重大。

1.利津县基本概况

利津县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东依黄河,北濒渤海,版图面积1665.6平方公里,辖4镇2乡2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约31万人,纵览图见图1。

利津位置优越、物产资源富集。荣乌、疏港、东吕3条高速与德大、黄大、疏港3条铁路在此交汇,未来还有京沪高铁二线、滨潍高铁途经这里,距东营胜利机场、东营港1小时车程,与北京、济南、青岛实现2小时经济圈,交通快捷。境内盐卤、草场、风电资源富集,油气井3000余口,是胜利油田主产区之一。

利津生态优美、宜居宜业宜游。黄河流经县域74公里,“铁门关”“东津渡”曾是有名的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有“小天津”之称。沿黄17万亩优质农用地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宝贵资源,特色农产品畅销全国。

利津产业兴旺、发展前景广阔。着力发展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康养文旅、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商贸物流和现代高效农业等“八大产业”。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46亿元,增长7.9%,增速居东营市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01亿元,增长10.2%,增速居东营市首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2%,是东营市唯一正增长县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8%和8.7%。

2.利津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问题和困难

2.1 境内治理领域

一是境内人工河流缺少生态补水。境内7条河流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基本都处于断流状态,各条河流断面实际水量显著减少,境内河流多依靠农田尾水和雨水作为补充,仅有太平河、草桥沟依靠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补充河道用水。又因地理位置原因,临近渤海属于海侵区,地下水和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造成部分河流生态自净能力退化,大部分河流属于轻度富营养化。二是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利津县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大中型企业中以化工行业为主,能源消耗以燃煤为主,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给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控制质量持续改善都带来难度。

2.2 农业发展领域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大多农田地块、种养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病虫防治、检验检疫、自然灾害预防等基础设备尚不齐全,不具备发展高端设施农业的条件。二是农业科技含量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程度低,针对特色农牧产品良种培育、病虫防治、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匮乏,难以形成高品质的特色产品。农业标准化程度低,农产品产量和产值难以提高。产品加工技术落后,无精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得不到应有发挥,形不成品牌和价格优势。

2.3 生态建设领域

一是耕地质量偏低,提升困难。利津县耕地等级多在六等级及以下,耕地质量状况分布不均衡,耕地质量偏低。土壤荒漠化、盐渍化面积大,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5450.22公顷,盐渍化土地面积72287.97公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占地率偏高,大部分耕地沟渠等灌溉排碱设施较完善,但受种植季节水源短缺因素影响,耕地盐碱程度进一步增加,地力降低。大部分土地为退海之地,特别是中北部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耕地质量提升困难。二是森林总量不足,生态低效。利津县森林面积总量不足,全县森林覆盖率仅为4.9%,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由于营造林成本高,经济效益不明显,造林主体存在粗放化管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低,生态低效林居多,生态效益不高、森林系统生态功能作用不明显。

2.4 水资源配置利用领域

一是有效的节水灌溉体系尚未建立。干级渠道未全部衬砌,支级渠道衬砌比例较低,斗农级渠道节水衬砌比例极低,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总灌溉面积比例较低,部分地区为灌排一体或渠道与排沟相通,且目前村民灌溉习惯仍为大水漫灌,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水资源浪费严重。二是工农业及生活用水保障能力不足。利津县用水严重依赖黄河水,按照远期规划,估算未来利津县水资源供需情况,预计2025年利津县供水缺口约1.42亿m³;2035年利津县供水缺口约1.51亿m³,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直接影响到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也成为制约利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

3.有关建议

3.1 环境治理领域

一是水环境治理。一是层层压实环保责任,切实解决好市民反映强烈的破坏水环境污染问题和事件;二是加强重点项目调度,加快明集乡污水处理厂、盐窝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二是大气环境治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优化全县产业布局;强化工业源VOCs日常监管和综合管控,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燃煤小锅炉淘汰改造、散乱污整治、柴油车污染治理等工作;强化道路移动源治理,严格管控重型柴油货车行驶路线。三是危险废物处置和监管。一是结合全市危险废物综合处置项目,围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构建和延伸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石化副产石油焦和工业副产石膏产业链、废橡胶、废塑料、废催化剂等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 二是深入推进危险废物“一企一档”管理,全面梳理企业危险废物产生种类、数量、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动态管理和全过程监管,摸清危险废物产生、贮存、流向,确保规范化管理。

3.2 农业发展领域

一是支持沿黄乡村振兴发展带建设。加快编制沿黄乡村振兴发展带规划,重点培育3个市级、5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处,推进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5G数字水稻产业园等10个园区建设,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沿黄乡村振兴百里示范走廊”。二是打造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产业园。依托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和盐窝镇畜牧、蔬菜产业基础,聚焦现有种植、养殖档次提升和拉伸产业链条,做强蔬菜加工和肉羊深加工文章。打造集母羊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深加工、饲料生产、粪污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滩羊”全产业链,叫响“黄河口滩羊”肉羊品牌,全力打造省级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三是完善农业产业发展服务链条。以利津冷链物流产业园为依托,依靠现有的雅士享、兴辰鸿威等冷链物流产业基础,加快肉鸡、肉鸭、蔬菜等品类实现全程冷链物流运输。以陈庄镇食品工业园为依托,依靠“一大早”乳液等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强化互通共享,加快建设农产品追溯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公共安全水平。

3.3 生态建设领域

一是积极推进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加大农用地整理力度,提高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水平、增加土壤肥力和降低盐碱化程度,促使部分农用地优先开发为耕地。通过土地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二是构筑沿黄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打造沿黄绿色生态走廊,沿黄河大坝外侧开展植树造林,融入全市黄河生态廊道建设规划。做好自然保护地修编,配合全市做好黄河口国家公园争取工作。实施水生态修复、县城区水环境生态修复、王庄省级森林公园和太平河省级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打造滨河绿色城市。实施沿海防护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建设,建设多层次的陆海生态保护屏障。

3.4 水资源配置利用领域

一是开展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提高干级渠道、支级渠道、斗农级渠道节水衬砌比例,并及时清淤。对宫家干渠、宫家东分干渠进行维修,对盐罗分干中合支渠、顺兴支渠、付窝二支渠、前关支渠、盐罗分干五支渠等实施节水改造。在明集乡北部新建总库容380万m3的马镇广水库一座,在汀罗镇北部新建总库容600万m3的斗滩水库一座,利用雨洪资源蓄水对周边农田进行灌溉。坚持节水优先,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用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及管理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二是实施利津县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为缓解利津县水资源供需不足的矛盾,考虑引江东线通水后,东营市统筹引黄、引江水,建议协调增加利津单纯引黄供水量指标。实施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改造提升陈北水库,建设陈北水库二期工程,扩建陈北水厂;利津县城东北部新建东津水库一座。将宫家西干渠改线,绕过利津县城区,取代宫家干渠城区段的输水功能,提升饮水安全。

4.结语

在利津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国家方针要求去执行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在上文分析中对利津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以及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目的在推进利津县黄河流域治理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利津县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儿童画
创生生态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冬天的蚊子
利津县林业发展及现状对策
利津县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分析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