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云融资在我国精准扶贫脱贫的应用

2021-04-22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主体精准融资

薛 洋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脱贫攻坚指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截止2021年2月底,按现行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接近1亿贫困人口完成脱贫任务,取得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根据中央精神,精准扶贫脱贫是新阶段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而金融精准扶贫则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新时期为了巩固胜利成果,防止返贫,金融精准扶贫应有全新的认知;利用当前“互联网+”云平台环境,对精准扶贫过程中的传统融资方式进行改进,实现新型的融资业态,争取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近年来,为了更好的规范“互联网+”金融扶贫脱贫布局,融合互联网技术,让各项资金融通、支付实现云计算的电子化,“互联网+”金融逐渐形成了互联网普惠金融、互联网平台金融等模式。以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比特币为主)、互联网+大数据、众筹、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有多元收益、低成本、高效率、低风险等优势,得到了快速而广泛的发展。国内外关于“互联网+”的应用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将“互联网+”云平台技术在金融精准扶贫领域的应用研究还是空白,尚属首次。因此,本文根据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痛点和难点,并且结合“互联网+”云融资平台,尝试探索“互联网+”云融资在我国金融精准扶贫领域的应用,希望能为巩固胜利成果提供参考。

1.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美国学者Brau(2004)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的不发达地区(如中西部地区)贫困群体一般不纳入正规的金融体系范畴,一定程度的金融发展可以为贫困群体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为其生产生活提供便利。徐荟竹(2012)研究表明,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可以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返贫,从而达到致富或者改善原有的生活状态,这一点在农村地区的作用更为显著。傅明(2019)指出,金融扶贫可通过增加收入直接减少贫困,另一种通过信贷等金融产品类的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调节收入分配间接减少贫困。原国家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2021)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把资金扶贫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结合,更加重视增强造血功能,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精准选择特色优势产业,让贫困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在收益。”。

张玉明(2017)认为:“‘互联网+’金融有三大平台,分别是业务平台、管理平台和协作平台”。第一,互联网金融资金供给和需求双方在业务平台上,根据经济供求规律,自由配对,自愿选择,自由交易;第二,通过国家管理机关、行业管理当局以及互联网企业各分支机构对其实行各层监管,上述各监管组成了管理平台;第三,软硬件开发维护者及网络服务商各司其职,主要担任协作业务及管理平台的运营,构成了业务协作平台。而“互联网+”云平台是集合业务平台、管理平台、协作平台于一体,为贫困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云平台是基于“云”创新的视角,充分用互联网的“自由、平等、合作、共享”的特征,整合国家精准扶贫脱贫的政府扶持资金、各地金融机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民间社会集资等,为精准扶贫群体提供动态的、低成本、高效率以及低风险的金融服务。而云融资则是基于云平台,根据各贫困群体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相应的融资共享服务,充分发挥各贫困群体内外部融资资源的潜力,获得所需资金的融资新模式。融资供应主体向融资平台提供自身的闲置资金或者闲置资源,融资需求主体通过融资平台发布自身的资金需求或需求资源。而云融资平台通过整合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的信息,从而实现了融资供给和融资需求的契合。

2.基于云融资的互联网+金融具体思路

党中央部署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等地的金融管理部门已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并且引入“互联网+”服务,创新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服务、牢固金融基础设施等,推动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金融机构增加金融服务供给资源,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已经得到明显提升。但在具体的扶贫对口工作中,也存在着帮扶对象难以精准识别、扶贫项目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以平衡、扶贫参与各方难以形成有效合力等难点与痛点。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扶贫脱贫攻坚战的重大胜利,但是防止脱贫返贫更为重要。有的贫困群体虽然实现了脱贫,但“家底”还不厚,增收致富产业脆弱,增收渠道单一,返贫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把防止返贫作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彰显“防”的预见性,突出“止”的针对性。“互联网+”云平台可以为贫困群体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利用云融资的互联网+金融新思路,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云融资的新思路涉及众多融资主体,包含精准扶贫企业、国家政府机关、资金供给机构(金融机构)、精准扶贫服务机构。而与主体相连接的是:资金流、信息流以及服务流等精准扶贫云融资的要素,同时,在云融资主体和血液之外的躯壳来自于外部环境,包含经济、制度、文化和合作共赢等四大外部环境。各融资主体都对相关资源进行各自精准投入,而云融资的外部环境也离不开众多主体的支持与帮扶,同时又对主体行为形成了制约和保障,而外部的经济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合作环境,又推动了资金流、信息流、服务流的流通与共享,为云融资的开展提供了云平台和互通渠道。云融资的目的是通过云融资平台化解各扶贫参与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共同面对市场风险和收益。各精准扶贫参与主体可通过自筹资金、员工集资、股东注资方式形成精准扶贫参与主体的内部融资;通过引进天使投资、吸纳风险投资、微小企业贷款、众筹资金、银行信贷、参与主体企业上市融资等主要方式,也可以采用征信平台、证券、保险、信托、基金以及云平台(云计算)等辅助方式形成外部云融资,其他精准扶贫参与主体也应得到与其风险相匹配的收益(如精准扶贫脱贫公益广告隐性收益),云融资各个参与主体形成了多方合作共贏的和谐生态圈,如图1所示。

图1 我国互联网+金融精准扶贫脱贫云融资示意图

3.对策与建议

我国精准扶贫脱贫的云融资平台是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特定的金融扶贫环境下,由国家政府层面牵头,各个精准扶贫企业参与,以及结合各商业资金供给主体和其他精准扶贫服务机构共同努力,涉及资金流、信息流以及服务流等多要素的动态、多维的云融资模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精准扶贫参与企业与资金供给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风险相对降低,各个精准扶贫参与企业得到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资金,为精准扶贫企业的完成对口扶贫任务立下汗马功劳。但真正地使该模式发挥更积极地效果,需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合力,并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动。

在各个精准扶贫脱贫参与企业自身层面,应该加强其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为后续防止返贫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其次,健全财务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参与企业财务的真实可靠才能真正为贫困群体提供真金白银。最后,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开发富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或服务。输血的同时更要提供造血服务,真正让贫困群体掌握致富本领,彻底摘点“贫困帽”。

在国家政府层面,要制定积极的精准扶贫脱贫政策和规范监管法律,目前在这一方面仍是空白,特别是针对扶贫的监管法律必须要完善,确保这些帮扶性政策的顺利执行,以保证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成果。其次,完善扶贫参与企业以及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云融资体系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上,无论是参与扶贫的企业,还是参与扶贫的个人业,都不可能全面调查各个主体实际状况,应更加关注参与企业的信用和等级,对参与企业日后正常经营适当给予政策上支持与倾斜。最后, 要鼓励和规范精准扶贫云融资网络平台的建设,这项任务只能是政府来操作,由政府出面引导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共同建立精准扶贫云融资平台。

在资金供给主体层面,资金供给主体是云融资模式中是资金的“生产者”,它们与精准扶贫参与企业“需求者”形成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连接着后续精准帮扶的进行,在云融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因此,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满足参与企业用资需求。还要提升资金供给机构金融服务水平,降低自身融资成本,提高产品创新。最后,实施对融资活动的动态监督,保证资金精准到位。

在精准扶贫服务机构层面,服务机构是云融资的重要参与者和支持者,由于专业方向不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角色,只有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得到积极改善和提高,才能使云融资顺畅进行,完成资金的融通活动。比如:担保机构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积极创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服务模式,改进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考核评价和薪酬机制。而担保公司需要积极化解资金的担保风险。最后,平台管理机构发挥云融资活动协调和沟通作用,使云融资平台与精准扶贫参与企业、政府、资金供给主体以及其他扶贫服务机构对接,使资金、信息、服务等云资源得以在主体之间运转、共享,从而使云融资平台可以有效顺畅进行。

猜你喜欢

主体精准融资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融资
何谓“主体间性”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精准的打铁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