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少年男子削球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优化的实证研究

2021-04-22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受训者技战术发球

张 渤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63)

乒乓球削球打法产生于20世纪初的欧洲,英国人库特于1902年发明了胶皮拍并运用到实践中,创立了削球打法,作为一种主要打法类型,其在世界乒坛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在世界乒坛保持数年优势,在乒乓球运动早期是最为流行和最具威力的打法之一[1]。在20世纪 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乒坛曾涌现出张燮林、郑敏之、陆元盛等一批优秀的削球选手,他们为中国乒乓球队屡立战功,但是在丁松、王辉之后,我国优秀的削球选手越来越少[2],加之我国对削球打法重视不够,而国外削球打法的运动员却日渐增多,已经威胁到我国在国际比赛中的优势,因此,拯救削球打法成为中国乒坛的一项艰巨任务。基于此,本研究以运动训练理论为基础,根据比赛的实际需要及削球打法的技战术特点,遵循技战术训练方法的目的性、针对性、多层次的综合性等相结合的原则,依据少年削球打法技战术的特点,采用多球训练法、加难训练法、比赛训练法等多种训练方法进行优化重组并运用到削球打法的三大主要技战术组合(发球抢攻、削中反攻和稳削的技战术训练)中,以此来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1 广东少年男子削球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优化的实证运用

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中提出:技术水平决定着战术完成的可行性和质量,而战术意图的实现是需要技术能力作为前提条件的[3]。依据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的理论”[4],乒乓球中的技战术意识和技能的形式必须经过系统长时间的严格训练才能成型。因此,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技战术训练则显得尤为重要。而训练方法的先进性与合理性对运动员技战术训练效果和技战术能力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削球打法战术组合训练中,单一的训练方法是不足以支撑其多样化和多变性的,唯有将训练方法进行优化重组,在原有训练方法的基础上与多种训练形式相结合才能发挥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1 发球抢攻技战术训练方法优化的实证运用

两个单项技术环节组合构成一套完整的发球抢攻战术,其中发球有正手侧身位发球和反手发球结合正、反手抢攻。作为乒乓球比赛中最主要的得分战术组合,高质量精准的发球和犀利的进攻是重点。因此,在训练方法中优选运用多球训练法、加难训练法和比赛训练法来提升发球抢攻的质量和能力。

1.1.1 多元化形式相结合的多球训练法

发球抢攻战术中的发球环节是战术组合能否成功的重要技术环节,没有高质量的发球,抢攻则变得微弱,更谈不上给对方造成威胁。比赛中只有尽最大可能的提高自身的发球质量,才能获得最好最有利的进攻机会。因此,在训练发球抢攻战术时可进行优化方式:将发球环节和抢攻环节先单独分开进行多球训练,再运用多球单练的方式完成整套发球抢攻战术组合训练。

(1)发球战术环节的练习。多球指标量化的训练:每天训练课完成不少于800个球的发球练习。增加发球训练的密度,提高命中率。在训练中同一种旋转连续练习150~200个,再交换旋转练习,同旋转发球可进行长短球交替练习。加大难度的多球训练:侧身位正手或反手发台内或底线转不转,左、右侧旋技术的多球训练时,增加发球训练难度,设置固定的障碍(见图1),要求发球在不降低旋转质量的前提下发至指定区域,过区、错区均不达标。

图1 加大发球落点难度考核区域

发球考核内容:

①指定发球落点的考核。②发球质量的考核。

发球考核要求:

①指定落点命中率考核;长球到底线,短球第三跳才能出台。

②50个球的考核指标,长球短球各25个(见图2)

考核时间:2017年1月冬训结束(见表1)。

图2 发球落点考核

运动员台内练球练习前练习后底线长球练习前练习后林一森75%79%80%85%张 鑫79%80%80%84%闫 瀚73%78%79%81%

表1显示发球命中率提升,这为下一步抢攻环节奠定了基础。发球质量的好坏对发球抢攻战术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2)正手进攻战术环节的练习。加大密度和强度的多球训练:在进行正手攻球环节的多球训练时,应连续不断派给受训者全台不定点下旋球或上旋球;下旋球包括全台底线和半出台不同旋转的球,上旋球包括不同节奏和力量的球。目的是加强受训者在移动中正手进攻环节的能力及针对不同旋转、力量、落点的调整能力,提高正手进攻的命中率。

正手进攻环节命中率考核内容:不同旋转、落点的正手攻球命中率。

考核要求:

①供球者派给受训者全台不定点下旋球和全台不定点上旋球。

②200个球的考核指标,上下旋各100个球。

考核时间:2017年1月冬训结束(见表2)。

表2 正手进攻环节命中率考核结果数据统计

(3)多球单练的发球抢攻战术训练。多球单练属于多球训练法中常用的且有针对性的一种训练方式。一般是通过两人同时进行练习来完成。主练方根据已设定好的战术组合逐套完成发球抢攻练习。为提高正手连续进攻能力,在抢攻一板后正手2/3天连续发力进攻。通过反复对固定战术的多球单练,提高受训者技战术练习的密度、强度,强化技战术组合的熟练度,形成技战术的动力定型。

1.1.2 限制条件的比赛训练法

比赛是检验训练效果的最好方法,一切训练也都是为了在比赛中能更好的发挥和表现。训练中将各种形式的比赛优化穿插安排在训练计划中,融入到训练内容里,使运动员在训练中能打出高质量的技战术,更能在比赛中把技战术完全发挥出来。毕竟灵活多变的竞赛方式和瞬息万变的赛场情况对运动员运用与掌握战术的能力是最好的磨练和考验。

(1)赋予比赛任务的发球抢攻战术训练。单套发球抢攻战术的比赛练习:在训练中采用固定战术的比赛形式,实操中可以固定对手或变换不同对手,采用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的方式完成单套战术的比赛。通过比赛可以发现该套战术在临场比赛中运用的优点与不足,在后续的训练中有针对性的加强。

(2)限制技术环节的发球抢攻战术比赛训练。作为削球打法的运动员难免在比赛中下意识的采用削球技术回击对手来球,改变意识首先要从小培养进攻意识。因此在训练中可采用限制运动员使用削球技术回击对方来球的发球后抢攻战术比赛。即比赛中忽略自己是削球打法完全采用攻球打法的意识和技术完成比赛。此方法意在提高削球打法发球抢攻战术运用的熟悉度和进攻质量,同时强化进攻意识和自信。

(3)变换比赛形式的训练。通过比赛能暴露出日常训练中的问题,也是缩短训练和比赛差距的训练手段。因此,在比赛形式中可采用升降台的方法(几张球台同时发球抢攻比赛,11分打一局,输球降到下一张球台,赢球则上升到前一张球台继续比赛),增加比赛输赢的偶然性和对手变换的不定性。另外还可以采用擂台赛的比赛形式(从比分10:10开始的发球抢攻比赛),利用少年好胜心理,增加比赛气氛,加大比赛难度,对于少年运动员的心理和战术运用的成功率要求更高。

1.1.3 加大接发球质量和固定战术的加难训练法

对于削球打法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是否能够合理运用发球抢攻战术,不单是技术能力上要增强,更多是意识上的突破。通过加大技术难度的训练方法,使少年削球打法的运动员更加自信的将发球抢攻技战术运用到比赛中。

加大接发球质量的训练。在加难训练中可采用固定旋转不同接球方法的训练,例如:正手侧身位发上旋球或侧旋到对方反手位台内短球,对方采用反手搓或拧技术时,侧身正手反拉反冲对方全台。本套战术在训练中明确告知对方发球旋转,使得对方在有准备的前提下提高接发球质量,要求对方采用不少于两种的方式处理接发球,从而达到加难训练的要求。

发球抢攻战术成功率考核内容:

①发对方台内短球后发球抢攻。②发对方底线长球后的发球抢攻战术。

③发球抢攻技战术比赛。④限制使用削球技术回球的发球抢攻技战术考核。

考核要求:

①发对方台内短球后发球抢攻使用率和成功率。

②发对方底线长球后的使用率和成功率。

③两人一组发球抢攻战术比赛,采用三局两胜制的方式进行考核。

④采用限制使用削球技术回球的发球抢攻技战术考核;考核指标50个球,每组战术10个球。即发球后考核者没有抢攻而是采用削球技术回击对方来球或者进攻一板后没有连续进攻而是采用削球技术回击来球的都算失败。

⑤所有发球抢攻战术考核必须使用前面优化设计和训练过的战术。

考核时间:2017年1月冬训结束(见表3)。

表3 发球抢攻战术命中率考核结果数据统计

发球抢攻技战术是乒乓球项目中所有打法都需要掌握的得分战术,通过优选训练方法,运用多球训练法配合多球单练和技战术分解与完整的训练形式有利于运动员战术组合的熟练掌握;运用比赛训练法解决赛练脱节的情况;运用加难训练法是遵循从难从严的训练原则,有利于提升运动员发球抢攻技战术的整体实力。

1.2 削中反攻技战术训练方法优化的实证运用

削中反攻战术是由多项攻削技术组合而成,既是削球打法最为常用的战术之一,又是比赛中具有较高得分的重要战术。该战术的变化较多,不同胶皮在比赛中有着不同的战术运用,可以说反攻技术离不开削球旋转、落点的变化,削球技术的质量直接影响反攻战术运用的成功率。

1.2.1 多种训练形式结合的分解与完整训练法

分解与完整训练法是将已优化设计好的技战术组合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技术环节进行分解练习,待熟练掌握各单项技术环节后再进行完整训练。分解训练是属于完整练习的基础和补充,是为提高运动员整体技战术能力而进行的技战术训练方法。在乒乓球训练中可通过多球训练、多球单练、以赛带练等形式更好的完成技战术的分解与完整训练。

(1)分解技战术环节的多球练习。多种技术环节支撑着削中反攻战术的完成。例如:正反手削球、正反手进攻、正手远台兜或侧拐、长胶台内的拱、撇、切及生胶或正胶的台内弹击球等技术环节。因此,在整套优化战术组合运用前需要分别对单项战术环节进行训练。

①正、反手削转不转技战术环节的练习。正手削转不转球是削中反攻战术运用的主要技术环节,削球旋转与落点的质量直接影响反攻技战术的合理运用。供球者连续不断派给受训者全台不定点上旋球,派球速度每分钟不低于60板,由受训者完成不低于80%命中率的斜、直线转不转削球。

②在多球训练中要建立具有攻击性的削球,正反手削球在每个回合中都要有逼角意识;削球落点尽可能在对方球台的端线位,弧线低而长。

③正手中远台反拉、兜和侧拐技战术的练习。削球选手的中台反攻站位一般在距离球台1.5m或2m之间,是比赛中较常用到反拉或正手兜球、拐球技术时的站位,因此在多球训练中要求派球给受训者时以实战出发在节奏、弧线和落点上增加变化。例如:1)中远台反拉的练习,此项练习一定是有削球技术环节配合的练习。战术要求受训人正反手先削一板后中远台在反攻,并且削过去的球必须是有较高质量的,反攻时派球的弧线相对要偏高一些,而受训人的这板反拉步法要迎前在最高点时反拉,加大反攻的威胁。2)正手兜或侧拐环节的练习时,同样是有削球技术配合,但反攻的击球点则区别与正手反拉,一般是在下降前期正手击球;其目的是打乱对手的节奏,间接进攻。因为兜球或者侧拐球过去的球要比反拉过去的球飘、晃和拐,所以对手一般会放慢节奏借力以控制落点为主,质量不高也就是反攻的机会。因此在训练中派球的力量和弧线相对要轻和低接近实战运用的战术。

④长胶正、反手拱、撇、切以及生胶或正胶的弹击技术环节的练习。训练中无论是长胶正、反手拱、撇、切技术还是生胶或正胶弹击都是台内技术环节,多以下旋球为主,因此训练重点是加强落点的精准度和命中率。

整套技战术中单项技战术环节命中率考核内容:采用多球分别考核正反手削斜、直线技术、正手中远台反拉、正手中远台兜和侧拐以及台内拱、撇、切、弹击等技术。

考核要求:正反手削球60个球,斜、直线各30个斜线削加转,直线削不转;正手中远台反拉30组个球;正手中远台兜和侧拐各30个球;台内每项技术20个球。

考核时间:2017年1月冬训结束(见表4)。

表4 单项技战术环节的命中率数据

(2)完整战术组合的多球练习。完整战术组合的多球练习重点是线路的变换要清楚、削球的旋转差别大;进攻具备连续性。

①正手削球不同落点的转不转反攻战术。供球者采用弧圈球打法派给受训者正手位两板球,落点要求1/2台不定点,第三板球采用高吊弧圈球派到受训者球台的中间位或反手位,受训者在训练时站在中远台第一板球削加转到对方正手位底线,第二板球削不转到对方反手位后迎前半步全台用正手反拉或进攻。

②供球者采用弧圈球技术派给受训者正手位两板球,落点要求1/2台不定点,第三板球采用摆短放台内短球,第四板球派全台上旋;受训者在训练中站在中远台第一板球削加转到对方正手位底线,第二板球削不转到对方反手位移动至台前,运用长胶正、反手拱、撇、切技术攻到对方正手位后正手全台抢攻。

③接台内短球采用长胶拱、撇、切技术回击后抢攻战术。供球者发全台不定点但固定旋转的台内短球,受训方反手位采用长胶拱、撇、切回击来球,正手采用倒板的方式用长胶完成。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战术运用意识一定要明确、清楚,拱、撇、切技术的使用一定是和进攻环节相连接完成的战术。

(3)完整套路的多球单练。通过多球训练中一对一派的练习,受训者完成从分解战术到完整战术的练习,以促进受训者熟练的掌握技术与战术的衔接。其目的是增强战术组合运用的熟练性,加强完整战术组合的质量,通过运用多球单练提高战术运用的命中率和得分比率。

1.2.2 赋予任务的加难比赛训练法

乒乓球技战术具有灵活多变性,任何训练方法最终都是为了在比赛中合理的运用战术战胜对手取得比赛的胜利;而比赛又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日常的训练中注重运用比赛训练法有助于运动员心理、技术、战术、体能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1)单套战术组合的比赛。在训练中采用固定战术的比赛,即采取固定发球落点,不固定旋转和对手的单套战术比赛。训练可采用比赛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的形式完成。例如:对手发台内中路短球固定落点,旋转可发右侧上、下旋或左侧上、下旋或转不转等质量的球,受训者在接发球环节可采用长胶的拱、撇、切或倒拍用反胶加转劈长或摆短回击控制对手,伺机正手反拉对方两大角。要求单套战术的得分率不能少于比赛总得分的40%,以此增加战术运用的成功率。

(2)赋有任务的比赛。①规定对手只可以采取稳拉战术进行比赛,受训方采用逼角和旋转变化完成中远台削中反攻战术。要求1:削球落点只能够削到对方球台两边底线,削到中间则输一分;要求2:削中反攻战术中的反攻环节必须在第四板击球前完成;而削球环节则只能够连续削三板,削第四板则算输一分。

②完成一场三局两胜比赛或者是一局比赛,要求受训方在比赛中运用不少于三套的优选削中反攻战术,完成率不低于总得分的40%。其中接发球环节长胶的拱、撇、切后的反拉战术一定要使用。

(3)不同风格的进攻打法类型的比赛。以赛带练的训练方法对于运动员掌握技战术和运用技战术有较好的帮助,其可以锻炼运动员适应比赛的心理、提高技战术实操能力,还可以通过比赛发现运动员技战术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后续训练针对性的加强。乒乓球项目有着打法之分,而相同打法中根据运动员自身技术的特点还有着风格特点之分,因此比赛训练法中的相同打法不同风格或不同打法的运动员之间比赛更好的检验削球打法技战术掌握的熟练性和运用的合理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削中反攻战术成功率的考核内容:

①台内短球采用挑、拱、撇、搓技术配合反拉。②正反手逼角削球反攻战术。

③反手逼角或正手削变化旋转落点后反攻。④削中反攻战术比赛。

考核要求:

①台内短球采用挑、拱、撇、搓回击来球,对方轻拉或轻挂后反拉,指标20组。

②正、反手采用削球回击对方来球,要求只能连续削三板球,削中攻战术的运用在第四板回击前完成,否则战术使用失败,指标15组。

③反手逼角或正手削斜线加转到对方正手,配合削直线不转后正手反拉,指标10组。

④分别与三个对手打三局两胜制比赛,完成削中反攻的战术运用考核。

考核时间:2016年12月底(见表5)。

表5 削中反攻战术命中率数据

削中反攻技战术是削球打法特有的技战术,战术中运用多项技术组合完成,也是削球打法比赛中最常用的核心战术。通过优选训练方法,运用完整与分解法结合多球与多球单练的形式来强化运动员削中反攻技战术组合;运用比赛训练法结合赋予比赛任务和不同打法类型运动员比赛的形式,解决赛练脱节的情况;促使运动员对削中反攻技战术的合理运用,并提高成功率。

1.3 稳削技战术训练方法优化设计的实证运用

稳削战术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是“削”。比赛中削球的稳健性、弧线的控制和落点的把控都是评价稳削技战术环节的指标。在少年男子削球打法的运动员中,削的环节普遍没有女运动员稳。因此在削球稳健性的技战术训练方法中应加强稳健性量化的指标和评价。

1.3.1 赋予任务的完成指标法

削球打法 “削”的环节就是“固若金汤”的稳削。指标训练的要求可以及时得到量的反馈,通过反复的数量练习增加运动员的削球技术稳定性,提高命中率。

(1)稳削战术中单项削球环节的指标练习。在训练中受训者运用正手和反手削球分别削到对方斜直两条线。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板数的练习。例如:要求受训者正手削对方正手位,在10min内完成一个球连续削上台20/30板为一组,完成3组。

(2)一点对两点的指标练习。在训练中受训者采用正手或反手削对方斜、直两条线,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板数的练习,乒乓球训练中俗称一点削两点练习;也可用于对方在正手位/侧身位用正手弧圈球拉至受训者正手位或者反手位也称为一点拉两点。例如:要求对方正手位拉弧圈球到受训者正手或反手(定点或不定点),在15min内受训方完成一个球连续削上台20/30板为一组,完成3组(见图2)。

图2 指标练习一点削两点落点

(3)全台不定点稳削指标练习。在训练中双方运动员可以回击对方球台任何一个点,进攻方采用正手弧圈球拉到削球方全台任何点,同样削球者正反手削至进攻方全台。要求15min内完成一个球连续削20板,共三组的练习。

1.3.2 加难多球训练法

(1)稳削全台不同长短的落点、力量和速度的多球练习。训练中,要求供球者站在球台的左侧采用正手模仿高吊、前冲、加转等不同旋转的弧圈球派球到受训者全台,要求受训者在移动中提高削球命中率。

图3 加难练习品子型大范围跑动示范

(2)加大跑动范围和难度的多球练习。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灵魂,没有合理的步法,就会造成击球质量的降低,间接造成技战术实施的失败,对于削球打发的运动员步法跑动更为重要。训练中通过加大跑动难度提高受训者在大范围、高强度的移动中正反手削球的稳健性。例如:可将单张球台的跑动范围扩大至1.5张球台,即拼成“品字形”球台,以加大移动范围,提高削大角度、死角位置的跑动能力和移动中大范围动的削球稳定性(见图3)。

1.3.3 加难助力训练法

助力训练法是借助外力和外部条件变换提高训练质量。乒乓球训练中让水平较高运动员陪低水平的运动员(俗称以强带弱)训练,利用传、帮、带的过程不断刺激受训方技术能力提高的训练方式。在训练中陪练方高质量的回球有利于帮助少年男子削球打法运动员提高稳削技术的能力和战术水平。

(1)训练对手必须具备较强的拉攻能力,对手的整体实力要高出受训者,通过高质量的拉攻陪练,有效的增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2)二打一的强带弱助力训练。提高削球环节稳健性的训练中两个水平略高过受训者的进攻打法运动员分别站在球台左、右半区采用正手拉弧圈球拉到对方全台。目的在于提高削球打法面对不同打法特点的运动员拉过来不规律旋转及质量来球的削球稳健性。受训者在训练中必须保持高度集中,及时根据对方的旋转和落点调整自己的削球技术,才能提高命中率(见图4)。

图4 以强带弱训练攻削示范

稳削考核内容:

①全台不定点,考核受训者稳削战术中全台削球命中率。

②采用多球加难方式派球到受训者两大角。

③不许进攻的制稳削比赛。

考核要求:

①全台稳削考核,供球者派给受训者全台不定点,时间一分钟速度不低于60板,考核受训者稳削命中率。

②加大移动范围稳削考核。供球者采用前冲球派给受训者全台定点两大角,时间一分钟速度不低于50板,核受训者两大角稳削命中率。

③分别和三个对手进行只能削不能进攻的三局两胜制比赛。

考核时间:2017年1月冬训结束(见表6)。

表6 正反手稳削命中率数据统计

稳削技战术是削球打法特有技战术,也是削球打法比赛中最常用的核心战术。通过优选训练方法,运用完成指标法可提高运动员稳削技战术组合中的削球环节的命中率;运用多球训练法能大幅度提升运动员稳削战术中全台移动中削球环节的稳定性;运用助力训练法通过高质量的来球不断刺激运动员技战术回球能力,提高稳削技术的水平。

2 广东少年男子削球打法运动员比赛成绩分析

巴甫洛夫指出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建立运动动力定型的结果[5]。乒乓球运动员通过科学的专项训练完成千百次的技战术练习,将技战术经泛化、分化和自动化三个阶段的演变,形成自己的技战术得分手段并将其运用到比赛中。通过科学、系统及针对性并进行优化的训练方法,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从研究对象的各技战术环节的测试中不难发现训练效果。在竞技体育比赛中,比赛成绩是检验运动员日常训练和技战术能力的评价方法之一,通过近一年对削球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的深入探究及广东少年男子削球打法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运用优化后的削球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进行为期一年的训练后,在比赛中张鑫、林一森、闫翰三人从技术的稳定性和战术的运用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胜负比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见表7、8、9)。这表明优化后的削球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有较好的训练效果,能更有效的提升削球打法运动员的竞技成绩。

表7 张鑫参加2016—2017年全国甲C俱乐部联赛比赛成绩对比

表8 林一森参加2016—2017年全国甲B俱乐部联赛比赛成绩对比

表9 闫瀚参加2016—2017年全国乙A俱乐部联赛比赛成绩对比

3 结论

本研究对少年男子削球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进行优化,并通过近一年对广东少年男子削球打法运动员训练和比赛进行跟踪调查,实证研究显示:优化后的削球打法技战术训练方法有较好的训练效果,能更有效的提升削球打法运动员的竞技成绩。运用多元化训练形式的多球训练法,限制技术条件和赋予比赛任务的比赛训练法及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分解与完整训练法三种优化重组后的技战术训练方法有利于削球打法三种核心战术的掌握及特长的形成;赋予任务的指标训练法可提高稳削战术的命中率;加难助力训练法、加难比赛训练法可提高削中反攻战术的成功率;比赛训练法中的以赛带练、以赛促练有利于全面提升削球打法核心战术运用能力与比赛成绩。

猜你喜欢

受训者技战术发球
基于熵值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羽毛球技战术综合评价分析
破解电动车火灾扑救关键技战术的几点思考
东京奥运会谌龙与安塞龙决赛技战术特征对比研究
对女子花剑近距离交锋技战术运用特征的探究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努力改进军事教学训练方法 全面提升受训者军事技能
如何延缓队列训练中的疲劳现象
“订单+临床+辐射”三段式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实践探索
印度:将招收女战机飞行员
发球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