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疫苗瓶”被“卡脖子”?

2021-04-20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国建材卡脖子管制

随着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的展开,关于疫苗玻璃瓶产能等话题引发关注。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说“中国能造疫苗却造不了疫苗瓶,国产疫苗全部用的进口瓶”。

小小的疫苗瓶真的被“卡脖子”了吗?

难度大不代表造不出来

疫苗瓶的生产要求确实很高,按照国际标准,疫苗使用的容器必须为“一类中硼硅玻璃瓶”。

“瓶身耐水性越强、性能越稳定,瓶内的疫苗质量也就越可靠。”国投创合基金投资部高级副总裁李键说,中硼硅玻璃因其耐酸碱侵蚀,有较强的抗冷热冲击性,化学性质稳定,是市场上主流的疫苗瓶材料。

中硼硅玻璃制造过程并不简单,不仅面临着难成形等问题,管制工艺的拉管环节也一度成为制造难点。但难并不代表着不能做。

从早期的钠钙玻璃、低硼硅玻璃到中硼硅玻璃,我国药用玻璃产业不断升级,中硼硅玻璃技术不断成熟。一些国内企业分别攻克模制、管制两种工艺,有的实现产业环节可控。

在近日的一段采访中,中国建材董事长周育先介绍:2017年前,我国还无法实现疫苗瓶的量产,而中国建材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突破这项技术瓶颈。在2020年疫情期间,中国建材已经无偿为疫苗研发机构提供了上千万个疫苗瓶。

中硼硅玻璃的中国制造之路

全世界生产中硼硅玻璃的企业为数不多,但中国企业位列其中。和肖特、康宁等老牌药用玻璃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虽然进入相对晚,但也掌握了相关技术。

中硼硅玻璃的制造工艺主要分为模制、管制。前者通常是玻璃液通过模具一次成形,做出的瓶子相对管制工艺较厚;管制工艺中的拉管环节要将玻璃液拉成细长管,难度非常高,目前全球掌握拉管技术的企业并不多。

中国建材旗下凯盛君恒采用全氧电助熔技术,2号窑炉实现稳定量产;山东药玻在模制工艺上深耕突破;重庆正川建设了中硼硅玻璃窑炉……不少国内企业发力中硼硅玻璃制造,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3家经营范围含“中硼硅、中性硼硅”,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中硼硅相关企业,约有一半成立于3年之内。有超2500家经营范围含“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玻璃生产专用设备、玻璃包装容器”,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企业。

此外,看重中国市场,老牌药用玻璃企业也陆续在国内建厂,成为国内产业链的一环。比如,肖特玻管在浙江建设中硼硅玻管工厂,预计2021年上半年该工厂可为中国本地客户提供样品,并逐步实现本地供货。中硼硅玻璃的中国制造之路将会越走越宽。(据新华社、《对话》)

猜你喜欢

中国建材卡脖子管制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
卡脖子与保鲜问题
中国建材:高杠杆并购阴霾难消
中国建材水泥资产重组拉开序幕海螺水泥或迎最强对手天山股份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环境管制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管制会计理论在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换个视角研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