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2021-04-20祁殿文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培养策略

祁殿文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是落实新课改理念的必然要求,教师应以培养初中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设计和规划教学方案,引入丰富性和创新化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规划课堂教学的流程,使学生在优化和完善的教学模式中形成家国情怀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家国情怀是一种精神认同感,是我国人民的重要情感寄托。初中历史学科中蕴藏着大量历史文化及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还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有助于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中华民族是重视教育的民族,有着自己的教育观念和道德教育观念。从初中历史教材来看,其中也包含了大量能够用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素材,需要教师能够对这些素材加以认真提炼和分析,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德育机制。在初中历史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时代介绍和历史背景介绍,教师则可以结合这些知识,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在讲到张骞通西域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析我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形势,拓展学生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明确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历史长河中一些人对我国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使学生能够了解到奋斗和艰苦牺牲的精神,满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初中生已经掌握一些历史知识,能够分析一些历史事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无论哪一阶段的历史教学,教师都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客观、全面地分析历史事件。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一)以教材为基础深入挖掘和补充,灵活开展家国情怀渗透

对于初中时期的历史教材而言,其浓缩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在教材当中不但讲述了各个时期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同时也阐述了当时人民的喜怒哀乐,属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一种重要教育资源。例如,在教学《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这部分知识时,教师便可以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到对于民族冲撞(主要指淝水之战)以及民族交往(主要指孝文帝改革)而言,都属于民族交融的一种方式,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显著地促进了南北方民族大融合。而对于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来讲,其为之后隋唐时期呈现的多民族国家统一以及国家繁荣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讲到这里时,教师可以将中华民族团结发展进行引入,告知学生中华民族属于多个民族共同缔造而成的,而且各个民族的界限实际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历史发展来看,你中有我以及我中有你,整个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统一才属于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主流旋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播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不但可以实现教学立意,即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悄然生成。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看待民族问题,同时还有助于促使学生借助唯物主义观念以及民族平等原则,有效地理解和探索民族关系对国家发展以及人民发展存在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二)巧妙结合社会热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就要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社会热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在教学“民族大团结”时,教师可以融入社会热点,增强学生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景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情境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历史图片或视频形成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争取在强化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也能实现动态化教学,从而促进历史教学体系的优化、创新。例如,在教学“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教师可以将历史资料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分享到班级群里,促使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体会长征精神的本质内涵,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为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与民族情怀创造有利的条件。此外,微课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视频保存,时不时地拿出来观看,以便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将家国情怀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对教学结构有着较高的要求,广大教育者只有不断均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才能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以便深化学生的情感认知,从而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信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公益活动或历史知识竞赛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家国情怀的本质内涵,从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的培養目标。例如,在教学“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时,教师除了要进行理论指导以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和辩论赛,引导学生搜集多样性的历史资料,借助历史资料证实自己的观点,从而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到公益组织中参加义务劳动,并在劳动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起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结束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能够结合教学要求,引入更加完善的教学机制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确保教学过程符合客观、可行的要求,推动学生历史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征.浅谈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性及措施[J].魅力中国,2020(5):62-63.

[2]刘君慧.基于家国情怀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交流,2020,27(10):194.

[3]黄宜琳.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20,6(7):76+80.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漫谈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