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政策分析

2021-04-19李彦龙曹胜陈文静肖平冯鑫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政策分析健康发展

李彦龙 曹胜 陈文静 肖平 冯鑫

摘 要:体教融合是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治理的重要议题,深化体教融合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深入理解《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背景、政策目标与政策要义,运用文献资料法、公共政策分析法,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全国教育大会等系列政策与精神是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生成逻辑,政策目标指向是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并分析了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措施的八大政策要义,为新时代体育、教育、健康等多领域服务提供政策指引。

关键词: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健康发展;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21)02-0031-06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youth health governance in the new era and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ng people. In order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policy background, policy objectives and policy gists of the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t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licy of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th”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public policy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spirits such as sports power, education power and national education conference are the generative logic of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th, the goal of the policy is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th, and analyzes the eight major policy implications of the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youth and provide policy guidance for sports, education, health and other servic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Youth sports; Healthy development; Policy analysis

新时代,我国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始终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焦虑与关注,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发展的痛点和难点[1]。主要表现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和普通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究其因,青少年运动员“重武轻文”,“唯冠军”论的不良导向,竞技运动场域重竞技运动成绩,轻文化学习,导致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水平不高;普通青少年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重文轻武”,教育场域重视文化学习,体育锻炼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导致普通青少年肥胖、近视、体力活动不足,普通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运动员与普通青少年学生分属体育与教育不同场域。体育与教育部门仍然存在门户之见与场域壁垒,体育与教育之间出现了割裂现象。体育与教育场域不同主体的体育锻炼与文化学习功利化严重,违背青少年健康成长规律,污染學校育人生态环境。新时代,为解决我国广大青少年健康危机的实然困境,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发展,2020年4月27日,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2],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2020年10月13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3],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4],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和国家领导人的系列讲话精神不断强调要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目标,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新时代,必须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同发展,促进广大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进体质、磨练意志、健全人格。“四位一体”全面深化体育、教育、健康等领域改革,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与多元价值,全面优化学校场域育人环境,加快推进体育、教育、健康等多领域协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在《意见》刚刚颁布之际,分析《意见》生成的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指向和政策要义,提高政策的关注度与敏感度,为新时代体育、教育、健康等多领域服务提供政策指引。

1 政策背景: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生成逻辑

政策背景是指政策问题在提到政府议程之前,被决策者密切关注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环境。《意见》制定的政策背景为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全国教育大会等系列政策与精神。

1.1 体育强国政策指引: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体育是民族振兴的标志,体育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第二部分“战略任务”第一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中明确指出:“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将促进青少年健康素养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在重大工程专栏提出青少年体育发展促进计划,构建青少年冬夏令营,丰富赛事活动,举办精品体育赛事,促进体育俱乐部、营地等活动开展[5]。可见,《意见》的制定与执行是体育强国的政策内容指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求。

1.2 教育强国政策指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五育育人

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不断强调健康第一,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注重融合发展,全面强化学校工作[6]。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基石,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以体育人,以德树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立德树人”融入体育运动、知识传授、道德建设全过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环境,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基于体育强国、教育强国等系列政策与全国教育大会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健康中国大健康、大卫生等理念驱动与教育改革与体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政策出台。因此,系列政策的先后出台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以及在大健康理念和体育与教育系统深化改革的政策环境影响下,制定出台《意见》。《意见》倡导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彻底从部门系统走向国家的顶层设计,成为新时期体育、教育等部门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之一。

2 政策目标: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政策目标亦称为政策理想,是指为解决政策问题,政策实施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意见》政策对象是青少年,与“旧体教融合”以往相比,“新体教融合”的核心由运动员转向全体青少年,政策对象范围边界扩大,政策目标指向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新体教融合”确立了教育中的“以体育人”的价值导向,厘清了体育与教育的关系定位问题。体教融合不是体育依附于教育,不是体育学归属于教育学科门类之下,而是深化体育与教育事业改革,体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体系发展导向再调整,是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以体“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青少年是体教融合的根本导向所在。

2.1 时代呼唤:体教融合以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标

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健康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新时代,青少年的健康至关重要。不难看出,《意见》的时代使命是要解决青少年健康问题。究其因,青少年是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青少年是学校体育的重点人群,青少年是体育产业的消费源头,青少年是体育文化的培育主体,青少年是体育外交的形象大使。《意见》政策制定的目的是青少年健康促进,体育与教育系统的有机融合是青少年健康促进保障。实践证明,深化“体教融合”是青少年健康促进的有效方法与手段。

体教融合是体育教育事业的重大改革事项。深化体教融合,建立部门协调机制,破除部门壁垒,整合资源,共同发力。《意见》是由体育与教育两个最高权力机构联合颁布的,这也充分体现了体育与教育最高机构的高度重视,协同配合。周知,国家体育总局是我国体育部门最高权力机关,教育部是我国教育部门最高权力机关,由两个领域最高权力机关联合颁布的《意见》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有针对性地治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和普通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新时代,健康已经摆在我国各项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体教融合已经成为时代新命题和新诉求。

2.2 政策途径: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深化体教融合是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再升级,体教深度融合的主体应为体教双方,其根本目的指向是促进青少年健康。从青少年培养的教育体系来看,体育是教育体系(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体系不能缺少体育,体育更要强调教育。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学校体育是学生身体的教育[7],体育是身体的实践,强身健体。教育是知识的生产、传播、消费,心智增强。青少年健康成长既需要体育,又需要教育。因为,健康的心智寓于健康的身体,身心同等重要,身心统一,和谐发展,使身体锻炼与思想锻炼相互调剂,融合发展,五育并举,这也是《意见》政策提出的体教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真意图。

通过体育与教育融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体教融合是青少年健康促进政策目标的有效方法,体教融合不是体育学科回归到教育学科门类之下,体育学科需要独立发展[8],体教融合是在体育中蕴含教育,在教育中“体育在场”,体育与教育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资料显示与实践证明,通过深化体教融合的途径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与教育综合育人的作用,对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促进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工作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3 政策要义: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措施

为破除体育与教育部门的门户之见与行业壁垒,改革体育与教育领域割裂的实然困境,实现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政策目标,《意见》政策对象为全体青少年,包含精英运动员与普通学生,从青少年关乎国家未来,民族發展的战略高度,体教融合的本质是体育回归教育。如图1所示,体教融合的实质是对广大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策略。一方面,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教育是体育的重要功能。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不仅要发挥体育的健身育心功能,更要发挥体育的乐群功能,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

3.1 《意见》政策要义的体系框架

一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体育强国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深化中国特色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综合全面发展。二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涵盖多个领域改革任务组成,最大亮点在于将体育纳入初、高中考试范围,让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爱体育、会体育、懂体育,开创学校体育新局面,确立学校体育核心地位。三要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改革三级赛事体系,破除部门之间的利益藩篱,构建分学段、跨区域的四级青少年赛事体系,部门融合统一比赛,制定运动员等级认证统一标准,以赛事的引领作用为助推器,创新体教融合融点的新机制。四要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破除门户之间,教育、体育部门联合发力融合。既要遵循竞技运动规律,又要渗透竞技育人的思想;既要提高竞技水平,又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五要深化体校改革。找准体育与教育共同作用青少年的切入点与着力点,推进体校精准改革,鼓励体校与学校合作,鼓励体校教练员参与学校体育课教学与课外指导。六要规范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激励优秀退役运动员和教练员担任体育教师。七要大力培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破除体教融合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不同场域互通通道,为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工作拓宽渠道。八要强化体育政策保障[2]。构建一条龙人才培养模式,为体育特长生提供了优惠政策,拓展了体育特长生的成长空间。此外,对场地设施利用和青少年赛事的宣传力度提出要求。

最后对《意见》政策执行提出部际联席,压实地方责任,建立联合督导机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等要求。

3.2 《意见》政策实施策略是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是释放体育与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价值,改革落后的体育、教育观念与方法,破除体育与教育部门的门户之见,破除“精英运动员重体轻文,普通青少年偏文轻体”的思想。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协同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习总书记指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体教融合,破除教育部门重视文化学习,轻视体育锻炼,破除体育部门重视体育锻炼,轻视文化学习的思想。破除体育与教育部门的行业职能壁垒,推进青少年学生和运动员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从体育与教育部门的中观层面来看,体教融合,改革落后体育课(安全课、说教课、测试课、单一技术课),三无体育课(无运动量、无战术、无比赛),体育锻炼少,“不出汗”的体育课,使教育领域知识型人才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使体育领域技能型人才增智涨知,正如学者易剑东提出的“做最懂体育的文化人,最有文化的体育人”,进而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从家庭微观层面来看,破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狭隘唯读书论[10],改革应试教育,提高家庭成员对健康、体育、教育的价值与功能的认识,特别是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予与高度重视。

其实,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人民健康问题,将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把少年强提升到国强的战略高度。那么关键是如何促进我国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哪些有效措施,《意见》的政策导向是深化体教融合,从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再到深化体教融合,是逐层递进的。其宗旨是培养广大青少年既懂教,又懂体,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诚然,未来一段时间内,体教融合将成为教育界、体育界、社会、政府、媒体等多部门关注的焦点。

3.3 《意見》政策关注的媒体参与

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敏锐地感知中央深改委第十三次会议精神,意识到“体教融合”必然会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率先举办“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因为,正值疫情期间,研讨会是在线上研讨体教融合的理论探析与实践改革,此次学术研讨会吸引近20万人次观看,武汉体育学院期刊社及与会专家学者为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武汉体育学院李爱群博士提出优化体教融合的推进策略,加快体教融合与健康促进协同,保障体教融合与人才培养对接,提升体教融合与育人效应关联,优化体教融合与科学方法之间的支持环境,把握体教融合与政策治理的现实机遇[11]。

随后,上海体育学报期刊社约稿教育部体育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上海体育学院唐炎教授、校长陈佩杰,武汉体育学院柳鸣毅教授,就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体教融合的问题与展望、高考动力因素、《意见》的顶层设计与推进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王登峰指出,体教融合的目标是发挥学校体育的基础性作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体育改革方向为改革竞赛模式、师资聘用模式、考核评价模式和教学模式[12]。钟秉枢指出,35年的改革探索未能建立起体教结合的竞训体系,通过加强学校体育,完善体育赛事,加强体校、体育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队,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构建体教融合多元治理体系[13]。唐炎指出,高考是体教融合的发展动力,上海开展的体育素养评价为体育纳入高考提供经验借鉴[14]。柳鸣毅指出需要在思想、目标、资源、措施方面融合,提出“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策略”[10]。

南京体育学院期刊社也设立专题研究刊发了首都体育学院毛振明教授在《论体教融合的问题缘起与目标指向》指出“金牌”的成本与意义,运动员的文化素养与全面发展等六大问题,从过程论讨论了体“结合教”“融合教”皆是过程,体应回归教[15]。首都体育学院校长钟秉枢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的路径研究》提出,把核心价值锁定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部门协同治理,整体推进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16]。武汉体育学院柳鸣毅教授探讨了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策略[17]。南京体育学院校长杨国庆探讨了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的“南体模式”[18]。南京体育学院李波教授提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本质是回归,表现为学科回归,体育本源回归,竞技回归,体育教育正常化[19]。可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引起多家媒体、学者及读者的广泛关注。新时代,深化体教融合已是大势所趋[20]。

4 结 语

新时代,体教融合不仅为我国体育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活力。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已经联合制定《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媒体等多部门高度重视。《意见》政策背景主要为体育强国政策指引与教育强国的政策呼应。政策目标指向为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目标关注点为青少年健康促进,深化体教融合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政策途径。《意见》政策要义宗旨为八要。新时代,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合力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国家《意见》政策的顶层设计已经为我国体育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路线图,关键是要落实,各级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协同合作,凝心聚力,共同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落实贡献智慧,为体育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科,杨国庆.生成与指向: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思考[J].体育学研究,2019,2(1):87-94.

[2]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S].2020-09-21.

[3]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S].2020-10-1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S].2020-10-15.

[5]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纲要[S].2019-08-10.

[6]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S].2018-9-10.

[7]李彦龙.学校体育的科学认知与时代价值——韩丹学术访谈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4):17-22.

[8]李彦龙,费郁红,蔡维敏等.场域论视域下我国体育学独立建设的构想[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4):23-28.

[9]李彦龙,常凤,曾吉.“健康中国”战略下学校体育的本质与价值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4(6):25-28.

[10]柳鸣毅,丁煌.我国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13-27.

[11]李爱群,吕万刚,漆昌柱,等.理念·方法·路径:体教融合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讨——“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7):5-12.

[12]王登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1-4+12.

[13]钟秉枢.问题与展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5-12.

[14]唐炎,陈佩杰.体教融合发展中的高考动力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10):28-33.

[15]毛振明,夏青,钱娅艳.论体教融合的问题缘起与目标指向[J].体育学研究,2020,34(5):7-12.

[16]钟秉枢.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完善的路径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0,34(5):13-20.

[17]柳鸣毅,孙术旗,胡雅静,等.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策略[J].体育学研究,2020,34(5):21-30.

[18]杨国庆.论新时代“南体模式”新发展——关于高等体育院校体教融合实践的探索与思考[J].体育学研究,2020,34(4):1-10.

[19]李波,丁洪江,朱琳琳.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再考量[J].体育学研究,2020,34(5):31-40.

[20]梁凤波.体教融合的价值取向与“融点”探索[J].体育学刊,2020,27(5):87-89.

[21]赵西英.基于体质健康促进理念的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3):54-59.

[20]侍崇艳,沈鹤军,张美玲,等.体育专业大学生健康素养:现实逻辑、潜在风险与治理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10):68-74.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政策分析健康发展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关于研究生淘汰制实施成效的政策反思
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研究
在纠结中前行的网约车改革
效能监察助推企业健康发展的探讨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基于广州流动儿童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探究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阳光管理 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