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核心素养

2021-04-18嵇宪长

天津教育·中 2021年2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核心素养数学

嵇宪长

【摘  要】问题意识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苏教版第一学段数学教材为例,通过探究问题意识的理论内涵,分析核心素养和问题意识的内在联系,明确数学问题缺失的主要原因,以此提出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核心素养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问题意识;核心素养;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5-0031-02

【Abstract】Problem awareness i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first-stage mathematics textbook of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as an example, through exploring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problem awareness, analyz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e literacy and problem awareness, clarifying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mathematics problems, and proposing to enhance problem awareness and improve core literacy Basic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Problem awareness; Core literacy; Mathematics

问题意识主要指问题性心理,是学生在面临疑惑的、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时,形成的探究、焦虑、困惑、怀疑等心理状态。在问题意识的影响下,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活动,使学生个体能够有效地发掘问题的本质,探析问题的解决路径,将问题解决所需要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地促进自身的全面成长。

一、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内涵

在数学层面上,问题意识主要指学生通过对已知问题的分析、提问、反思,所形成的探索品质,其本质是探索与挖掘,是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兴趣及主观能动性的抓手,是内在隐性的数学品质。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其在突破传统、摆脱模仿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真正地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其次,能够丰富小学生的知识结构。问题意识能够让学生更快、更好、更有效地由未知向已知、由迷茫向熟悉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和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与反思,从而深化并建构各个知识体系,真正地使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过程中,扩充知识量,完善知识结构。最后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通常来讲,基础技能和知识是问题意识架构的基础和前提,而思考是问题意识的核心与关键,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手段。

二、小学数学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

首先在学校教育上,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主要以应试教育为导向,以成绩为核心的评价手段,因此在经济社会对小学数学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培养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教师和学生所承担的压力较大。在此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问题意识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使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传统的数学教育更注重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认为数学教师是中心,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与统筹者,从而导致教师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会将与教学大纲无关的问题过滤掉,使小学生难以形成较高、较强的问题意识。其次,在教师教学方面,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导致其在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过于关注问题的解题过程、分析方法及其正确的结果,进而轻视了对数学问题的反思,使学生无法在课堂活动或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此外由于数学教师对课程建设或教育科研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教师难以形成自主分析与探究的能力。而这也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的重要因素。

三、增强小学数學问题意识的策略及方法

(一)完善外部环境

根据影响小学数学第一学段问题意识形成的因素,能够发现,应试教育体制和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及素养,对教师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提升核心素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想真正地培养并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构建出良好的外部培养环境。首先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办学观念,深化理解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涵,明确教育本质,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构建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数学评价体系,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更从容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其次在教师层面,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问题意识,将问题意识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对问题的反思,对原有知识体系的梳理,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

(二)营造教学氛围

和谐民主的数学教学氛围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手段,是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主导者的关键手段和方法。假如无法使学生形成智力振奋或情绪高涨的心理状态,将导致知识传授与能力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无法有效地鼓舞学生,发展学生,难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发觉自我、探索自我,促进自我的成长与发展。而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则需要利用情感教育的手段,以朋友的姿态,引导学生掌握形成问题意识的方法。而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探究和情感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课程)。如教师在与小学生构建良好的情感关系的基础上,可以帮助学生从矩形的角度出发,提出“矩形变形后会是什么图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随后,在帮助学生在梳理知识架构的过程中,使其以实践的形式,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特点。进而为数学教师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数学教学更有的放矢,循序渐进。而在平行四边形知识学习后期,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反思,进而帮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使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构建提问机制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问题意识,教师需要将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将主动权让给学生,使传统的知识灌输转变为问题探究及知识架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提问机制,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多参与、多动手的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首先,构建提问制度,即在不影响教师授课的前提下,允许学生积极提出教材内或教材外的问题,但这类问题必须与数学学习活动相关。其次,教师应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并探究问题的本质,并在课程结束后,统一回到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及时记录问题”的习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总之,在小学第一学段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提高对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视程度,明确问题意识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而从教师职业能力、问题意识及教学方法等层面出发,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构建提问机制的方式,提升问题意识的培养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注:本文为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增强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F/D/2020/13)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郁留红.探究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培养策略[J]. 内蒙古教育,2020(09).

[2]达健花.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5(09).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核心素养数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