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需要正确的曲艺教育

2021-04-18

曲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曲艺文艺美育

近年来,受到国外类型节目影响,国内的偶像养成类选秀节目不断涌现。不可否认,此类节目进一步削平了授受之间的“高低差”,有意无意地为憧憬大舞台、向往聚光灯的少男少女们营造出了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终南捷径”,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视觉平台。但在逐利的资本的操纵下,此类节目的同质化、媚俗化甚至肤浅化态势日益明显,对文艺价值的轻视甚至无视更值得重视。

成功的偶像应该具有较为浓厚的文艺气质或者一定程度的文艺专长,这是长期的训练积累而成的。但部分类型节目打着努力付出、积极向上的口号进行宣传,却不注重对选手实力的培养,以“养成”为主打,以唱歌、舞蹈和其他文艺形式为表现内容,以舞台张力为热点的节目却在相当程度上被扭曲为了集浮华、浅薄、拜金等为一体的怪物,不仅无法为节目的主要受众——青少年们——培養正确的价值观作出应有的贡献,反而会间接输出一种“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就此而言,我们在思考对类型节目的矫正手段的时候,更要透过现象看到,用正确的方式培养正确的文艺气质,进而锻造积极向上的文艺人才这一本质。

1903年,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提出“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的观点,美育中就包含艺术教育。而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更是认为艺术教育既可以陶冶性情,还能启迪知识的学习,是美育的重要方式,因而喊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并终身大力倡导美育。就此而言,文艺教育不应该成为系统教育中可有可无的附加产品,这可能会导致文艺教育的自我矮化甚至自我否定,进而消减文艺自我锐化和提纯的意志和根基,或变成水中浮萍,或成为镁光灯下令人疑惑的点缀——就如同台上练习生脸上的脂粉一样。所以用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方法厚植文艺培养的根系,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思考的,更是曲艺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的。

树从根起,水自源生,正本溯源,保证曲艺教育中小学这“一亩三分地”的纯洁性是非常必要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副主席籍薇就认为,曲艺人才培养应从“娃娃抓起”,建立幼儿训练班,开展曲艺文化教育,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借此筑牢曲艺文化根基。

筑牢曲艺文化根基的过程也是让曲艺成为幼儿美育重要助力的过程。曲艺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兼有教育功能、娱乐功能、认知功能,可以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年儿童拥有有效的情绪表达方式、初步奠定合理的价值观尤其有益。

曲艺教育有助于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艺术家的所思所想,对未知的事物进行自我的理解与想象,最终有效提升创造力和想象力。当儿童还不具备较有体系的语言表达能力时,曲艺不仅可以成为他们与长辈或同龄人合理交流的有效手段,更能成为一个窗口,让人们在节奏的波动起伏中感受到他们的情绪。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直觉即艺术”,认为艺术家的创作来源都是凭借直觉产生。而直觉不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只是在大脑中呈现出来的形状和现象,这同样也适用于欣赏者。对于还处在缺乏抽象思维阶段的儿童来说,曲艺教育需要多看、多听、多体会,在活动的寓教于乐中体验美,有效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思考能力、情感能力和感知能力,进而初步构建起正确的审美意识,在“说书唱戏劝人方”中,为随年龄增长而进一步增长的美学理解力提供明晰的方向。

基于曲艺教育对幼儿美育的重要作用,籍薇委员建议,一要定向培养曲艺小演员,制定选苗——育苗——助苗——造星的完整计划,让传统曲艺成为当今青少年的喜爱与时尚追求,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展示民族文化的良好平台。二要注重校园辅导,坚持教师培训,着重提高音乐教师的曲艺艺术基础知识并聘请老演员、老艺术家传习授课,有效提高学生们的艺术水平。三要组织专业团队科学编纂曲艺音乐教材,使校园曲艺教育有章可循,有本可依。

猜你喜欢

曲艺文艺美育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1942,文艺之春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曲艺泉城》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美育教师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浪漫雅痞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