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风锐气振曲声

2021-04-18张岚

曲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曲艺英雄精神

张岚

“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遥远的喀喇昆仑高原,横亘严寒的西部传来绵延不绝的歌声。

立春过后,大江南北暖意渐浓,高原深处的加勒万河谷依然严寒彻骨,大河冰封,群山耸立。这里是西部的边陲,是高寒缺氧的极地,也是守卫和平安宁的一线。这里有来自天南海北的边防官兵,他们日复一日守护着边防,用热血和青春筑起巍峨界碑。2020年6月,面对外方的非法侵权挑衅行径,我边防官兵保持克制忍让,尽最大诚意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外军蓄谋已久的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取得重大胜利,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但陈红军、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4名战士的名字却以另一种方式第一次让我们熟知。

赤胆忠诚?大爱永存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的陈祥榕写下的战斗口号。班长孙涛问他:“你一个‘○○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班长,这跟年龄没关系,我就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的。”他坚定地说。这种爱无关年龄,是一份热爱祖国的赤胆忠诚。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张女生的照片,每每看起时,他的脸上都洋溢起笑容。他还憧憬着未来:“她支持我在部队长干,我想娶她,给她做一辈子的菜……”还有4个多月就要当爸爸的陈红军,身在一线仍想方设法托后方的战友,提醒妻子按时产检。他们都爱着家人,他们都失约而去。丈夫身许国,私恩邈难顾。驻边战士踏进高原的那一刻,就注定身后背负着整个国家。他们不是不会爱,而是把全部的爱和时间给了国家。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昨日的一缕英魂,今日的万里长城。尽管在不同时代,人们对英雄的定义和表征认识有所不同,但不论古今中外,英雄的精神特质仍然有高度一致性,表现为“优秀素养、品质、追求的一种稳定的集中的反映”。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英雄模范的鲜明品格进行了更凝练的概括,“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

弘扬英雄精神,能与中华民族“英雄情结”的心理结构相契合,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夯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从“夸父逐日”的遠古神话到“精忠报国”的真实英雄,中华民族的“英雄崇拜”逐渐凝聚于民族心理结构的最深处。而从“革命声传画舫中”到“南昌起义风雷动”,从“陕北的好江南”到“东北的大油田”,从“舍身许国铸长剑”到“改革开放谱新篇”,从“神舟远上青云端”到“灾难无情人有情”,红色精神谱系下的新英雄辈出。而在为英雄画像、替英雄塑型的过程中,曲艺仍要秉持最接地气的艺术特质,以“轻骑兵”的姿态继续一马当先。

爱国精神?曲艺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而在旧时代长期处于社会底层、备受歧视的曲艺人,对国运与时代的变化尤为敏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艺人与全国的劳苦大众一道翻身得解放,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因而对为实现民族独立、社会发展、国家富强而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更为感念。相声《英雄小八路》、评书《肖飞买药》《铁道游击队》、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京韵大鼓《黄继光》、单弦《地下苍松》等一大批洋溢着爱国主义光辉的佳作就是明证。这些作品不仅生动反映了曲艺工作者对历史的思考,集中体现了他们对英雄人物的深切感受,更能以“润物细无声”的通俗易懂的表演方式,寓教于乐,让广大群众在欣赏文化大餐的同时,接受英雄精神的洗礼。

抗美援朝时,老一辈曲艺家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热爱和当家作主的自豪化作了实际行动,赶赴朝鲜战场参加慰问演出,冲到了最前线。1951年3月,以廖承志为团长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正式成立。而在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浓厚氛围下,国内曲艺界纷纷通过义演、捐款等形式资助和支持抗美援朝。当时的天津曲艺界人士在一块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纪念手帕上集体签名留念,表达对“最可爱的人”的支援。可以这样说,曲艺人在说英雄唱英雄的同时,更深刻地将英雄精神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在作品之外,让自己也成为了英雄精神的坚固载体。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常宝堃、程树棠两位烈士,就为曲艺界树起了永恒的精神丰碑。

英雄事迹可以壮怀激烈,也能平凡感人。凡能为大我而忘小我,求公义而却私利者,皆可称为英雄。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曲艺人的笔触也不局限于“重整河山待后生”的豪迈中,也在发掘刻画平凡人家不平凡的英雄气质。2020年初,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平凡的声音共鸣为英雄的和声,昭示着这个古老国家具有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曲艺杂志融媒及时跟进,开展了“抗击疫情,曲艺在行动”主题活动,同步展示曲艺界团结一心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的动态,也对奋斗在抗“疫”一线的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祝福。

快速反应?说唱英雄

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它通过记忆的形式传播特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

讲究“有人、有事、有情、有趣”的曲艺应当是最会讲故事的文艺形式之一,而讲好新时代背景下的英雄故事,作为一个初涉曲艺的文字工作者,我谨提几点建议,聊供参考。

1.同时抓紧历史与现实。“英雄”是传统曲艺作品的重要创作素材,“发迹变泰”的“说公案”和“士马金鼓”的“说铁骑儿”自不必说,就是在讲“烟粉、灵怪、传奇”的“说银字儿”中,也不乏对英雄形象的描述,“三国”“水浒”题材的作品,如《武松打虎》《单刀赴会》《关公挑袍》等,数量更是繁多。但此类作品可能有较为浓厚的帝王将相英雄史观留存,让其融入新时代中,当需在保留其中英雄精神内核的同时重新阐发内容,使之成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色的“新”曲艺作品。同时,还要进一步立足生活,将感人事迹或哲理故事进行曲艺化再现,及时阐释新时代下的新的英雄精神,如在疫情期间创作出的《抓阄》《站哨台》《大老冯》《天使颂》《秀发》等作品,都体现出曲艺家将深刻的认识融入到作品,进而刻画平凡人身上不平凡的英雄气的创作理念。

2.加强“快速反应能力”。曲艺“短、平、快”,具备“船小好掉头”的特质,天然具备一定新闻的时效功能。与其他姊妹艺术不同,曲艺工作者可以以最小的组织态势(两三人一组)、最灵巧的演出状态(有时甚至两肩抬一张口就行)、最便捷的演出需求(有立足之地,曲艺人就能表演)、最快速的创作方式(甚至可以现编现演),跟上新闻的步伐,让原本可能有些刻板的文字生动起来。以牺牲在加勒万河谷的4位烈士的英雄事迹而言,如果能有一支曲艺小分队在左近,那就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为英雄的事迹插上艺术的翅膀。如果能将此类模式进一步推广,辅以一定的融媒体渲染,就能进一步发挥艺术的心理聚合优势,有效形成“正能量”的强大冲击,更能发挥曲艺的公益效能。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英雄的事迹不能被遗忘,让英雄主义作品更有效地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曲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猜你喜欢

曲艺英雄精神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曲艺泉城》
英雄
拿出精神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