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峰测量为什么重要

2021-04-18

科学大观园 2021年7期
关键词:峰顶珠穆朗玛峰高程

2020年5月27日,8名攻顶队员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完成峰顶测量任务。图片|新华社

珠峰有多高?

你可能会脱口而出:8844!或者8848!

但这两个我国测量得到的数据,一直都没有得到全世界的广泛承认。你可能会疑惑,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珠峰高度不是8848米吗?

确实是这个数字没错。但是这个数据是1954年印度测量得到的,包括峰顶积雪厚度,是8847.6米。为了方便统计,四舍五入,就成了8848米。

目前包括珠峰南侧的尼泊尔在内,大多数国家,仍然沿用这个数据。还有一些国家,比如英国、澳大利亚等,用的是美国2000年“千禧年计划”测量所得的8850米。

300年前中国人首次测绘珠穆朗玛峰

西方国家称珠峰为“埃佛勒斯峰”,这是1865年英国人用某任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的姓名命名,以此来昭示英国对珠峰的“首次发现”。但是,这一名称并不为我国政府和人民所接受。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著名地理学家林超为代表的我国学者便指出,在有史料可查的历史中,世界上首次对珠峰进行测绘的是中国人。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乾介绍,馆内现藏的四游标半圆仪、铜质御制方矩象限仪等仪器,都曾用于当时对珠峰高度的测量,也代表了当时世界领先的测量技术。

多份史料证明,公元1715年前后,清政府从北京派出曾在钦天监学过数学的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专程进入西藏测绘地图。成果体现于我国首次用现代技术对国土进行测量并绘制的地图——《皇舆全览图》中。在这幅地图上,珠峰以山形符号被标出,并定名为“朱母郎马阿林”。

1852年,时任印度测量局局长的英国人George Everest(乔治·埃佛勒斯)通过平面几何观察等方法,确定珠峰是世界第一高峰。之后,埃佛勒斯成了西方人公认的珠峰名字。这也成为西方对珠峰名称百余年错用的起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也误用过,直到1952年才正式改为“珠穆朗玛峰”。

20世纪上半叶,英国、瑞士、法国等国家多次对珠峰进行探险,未有高度数据公布。1952年到1954年,印度测量局征得尼泊尔同意,把三角测量推进到尼泊尔境内,最后得出珠峰高程为8847.6米。

受测量技术等因素影响,世界各国对珠峰高程数据的认定并不完全相同。例如美国测得的数字为8850米,但这一数据并不为中国等国家承认。

1975年中国人首次将觇标带上珠峰峰顶

珠峰虽然一半位于我国,但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不满足,我们对它的测量比较晚。长期以来,都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数据。

我们所熟知的8848米和8844米,分别是1975年和2005年两次测量得到的结果。30年间,珠峰居然没有长高,反倒矮了4米吗?

并不是这样的,甚至反倒可以说,这两个数据的差异是科技水平提高的结果。

《皇舆全览图》 图片|中国地图出版集团

1975年,中国登山队攀登珠峰的时候,肩负着测量高程的任务。队员们冒着体力耗尽的风险,带上了3.74公斤重的觇标(觇标是指设置在三角点或精密导线点上供观测使用的标架)。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被插上珠峰峰顶的觇标。此后,它甚至成了峰顶的标志。

1980年,意大利登山家Messnen孤身登上珠峰,在日记中写道:“走着走着,我抬头一看,突然,金属三脚架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我惊喜若狂,这是世界最高峰的标记,是1975年中国人进行测量时设在这里的标记,是各国登山家们登上地球之巅的见证人,它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这次测量,我们虽然考虑了冰雪深度的影响,但当时没有轻便的雪深雷达,登山家潘多用冰镐测得峰顶冰雪深度为0.92米。最终确定,珠峰高度为8848.13米。从此,我国拥有了独立测算出的珠峰高程。8848米这个数字,陪着一代中国人一起长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2005年,我们启动了新一轮珠峰测量。最大的差异是,这次测量队带上了轻便的雪深雷达,刨除了积雪的影响,测出珠峰的岩体高度是8844.43米。

遗憾的是,这两个数据并未得到西方国家普遍承认。不过,我们的地图和教科书上,从此印刷着中国人独立自主测算得出的珠峰精确高程数据。随着技术的进步,更精确地测量珠峰成为目标。

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精确测定珠峰的高度,可以给地球动力学和板块运动等领域提供研究的数据。同时,也能够给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第一手资料。

曾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徐永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珠峰高程的精確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做出贡献。同时,它将用于研究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作用,对今后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和人会长高一样,珠峰的身高也是会变的。作为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位于血气方刚、不断上升的青藏高原。亿万年前,珠穆朗玛峰地区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5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发起俯冲,挤压作用使青藏高原隆升为世界屋脊。两个板块交界处的“缝合线”就是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就在其中。

事实上,珠穆朗玛峰还处于“幼年期”,是地球上上升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它所在的青藏高原也是年轻的高原,在板块挤压作用下不断朝天翻涌。巨大的压力使珠穆朗玛峰长势喜人,目前,它每年能长6到8毫米的个子。不过,长高并不是无止境的。它在隆起的同时,峰顶的砾石又会不断风化,被削下来。

而且,地震对珠峰高度也会有影响。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发生了8.1级大地震,震中距珠峰仅有220公里。本来,印度板块每年会向东北方向推进5厘米,受挤压作用,珠穆朗玛峰也在朝东北进发。前进的方向,正是我国东北的长春。大地震影响了珠峰向东北方向的水平移动进程。地震发生之后,珠峰反而向西南方向平移了4厘米。1934年,尼泊尔发生了一次8.2级的地震,离珠峰大概只有9.5公里。这次地震就影响了珠峰的高度,海拔降了半米有余。2015年的地震,也可能会影响到珠峰的高度。

珠穆朗玛峰上的野山鹰。

除了地质运动外,珠峰高度变化还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虽然听起来好像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但海拔海拔,顾名思义,是以海平面为基准测量的高程。气温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拔的数值必然会产生变化。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研究所所长、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我国法定的高程起算面是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根据青岛大港验潮站1952年至1979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可以说,我国海拔的起点是黄海。

而受洋流、重力、气温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国家的海拔起点都不一样,测算结果也会不同。此外,全球变暖也会影响到珠峰的积雪,若峰顶积雪融化,失去这层“帽子”,它的身高可能还会变动。

隆起作用、风化作用、积雪掩盖,甚至海平面上升……珠峰的身高,可能每年都在变化。而对珠峰高度的测量,也只能是一次一次地更接近真实值。

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做出贡献。同时,它将用于研究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作用,对今后地震预报和防灾减灾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为什么一定要人去登顶测量

我们都量过身高,脱下鞋子,站到标尺下面,照着脑瓜顶一按,齐活儿!但给珠峰测量身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们没法把珠峰揪过来站好,也没办法造出那么大的标尺。从海拔起点的黄海直接把标尺铺到珠峰脚下,也不现实。

不过,黄海的平均海平面可以通过一场接力传递到全国各地,如同将其延伸到了大陆内部一般。方法是,测出一个已知点的海拔,和未知点的高度差,这样相加就可以得到未知点的海拔。

测量珠峰,一般是由日喀则市的大地水准点作为起算点,这个结果,和在黄海边测不会有差异。

由于珠峰地区海拔过高,氧气稀薄,人在这里行走都困难,更别提携带测量仪器了。就算带着仪器登顶,狭窄的峰顶也很难设立测量标志。而且,珠峰峰顶常年积雪,怎么区分冰层最高点与岩基最高点呢?在低氧、低温的环境下,就算借助精细设备,分辨起来也要耗费好些体力。

有人问,为什么总要人去登顶测量,用无人机不行吗?

首先,珠峰峰顶风力极大,气温极低,气流也不稳定。无人机上去了,有可能中道崩殂,给本就难降解垃圾的峰顶增添负担。

其次,测量用的觇标、雪深雷达等设备,必须靠人力背上去,这点是无法替代的。

所以,即使是今天,贡献过珠峰测量数据的国家也只有英国、印度、尼泊尔、中国、美国等少数国家。测量珠峰的难度,可见一斑。

测量珠峰,除了登顶队员,大量幕后工作人员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比如气象小组,一直默默在背后记录和预测适合攀登的天气。从南坡攀登珠峰,主要的威胁是降雪和雪崩,而我国从北坡登顶,威胁主要来源于大风。

1966年—1975年,中科院组织了珠峰地区的气象科考,高登义等气象组队员们发现,珠峰峰顶的“旗云”,就是攀登的风向标。他们在足足9年的时间里,每隔一小时,昼夜不分,观测记录着珠峰旗云的变化。最后,从“旗云”的状态不仅可以知道当天的天气,而且还可以预测未来1~2天内珠峰地区的天气状况。

2020年这次中尼两国联合测量,我们更是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著名的北斗卫星系统,首次被运用到珠峰测量工作中来。GNSS测量、雪深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的使用,有助于给出一个更加准确的高程。

作为“基建狂魔”,我们修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G基站。如今它在海拔6500米的前进营地设置完毕,5G信号覆盖珠峰峰顶。这给我们欣赏珠峰提供了便利条件,也给了冲顶人员更多的安全保障。同时,攀登所需的大量装备国产化,精度和可靠程度都比2005年有大幅提升。不但轻便,稳定性也很高,适合峰顶周边恶劣的环境。

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60周年。在攀登珠峰已经商业化的今天,了解和测量珠峰,依旧是我们认识和探索地球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勇气、智慧和好奇心的明证。

◎ 来源|综合新华网、中新社华舆客户端

猜你喜欢

峰顶珠穆朗玛峰高程
看,测量工作在接力
珠穆朗玛峰的守护者
8848.86米
巅峰时刻
喜爱这世界
基于二次曲面函数的高程拟合研究
珠穆朗玛峰始终都在那里
珠穆朗玛峰翻越进行时
基于MATLAB的GPS高程拟合程序设计
雄伟的珠穆朗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