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理想追求的百年探索

2021-04-17郭红军

关键词: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共产党

郭红军

(贵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共产主义为理想追求的伟大政党。《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明确提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1]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就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不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一步步地向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2]2

的确,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牢记初心使命,已经进行了为期百年的不懈探索,其中既有我们党成立之初以俄为师的初学型探索,也有建立在实践反思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型探索,又有三大改造胜利完成之后急于建成社会主义的曲折型探索,还有改革开放号角吹响之后的稳健型探索,更有新时代谋划新局的成熟型探索。

一、以俄为师:中国共产党理想追求的初学型探索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应运而生,尽管当时“还只是一个很小的党,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根本改变中国各族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开始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历程”[3]。1922年7月,中共二大通过决议案,决定参加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4]。这在当时是一个必要的选择,对此后的中国革命产生过积极的作用,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因此,接受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就成了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的必然举措。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革命事业纳入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系,获得了思想、政治和干部等方面的支撑,为理想追求的达致提供了重要条件。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影响下,中国共产党早在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力量开展声势浩大的工人运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二七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风起云涌,铸就了中国工人运动的不朽丰碑。大革命失败之后,我们党毅然决然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革命道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等壮怀激烈,吹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声声号角。所有这些,不仅表现了我国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崇高品格,展示了人民军队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优良风范,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追求远大理想的初步探索。

在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对共产主义理想执着追求的探索中,带有明显的初步学习型特质。不管是我们党当时发动的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还是我们党领导的让国民党反动派胆战心惊的三大武装起义,均受到了共产国际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其“城市中心论”的直接影响。的确,作为革命成功范例的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城市中心论”思想,对成立之初尚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影响在我们党当时领导人的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陈独秀、李立三和瞿秋白等党的初期的领导人,由于缺乏领导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同时受到共产国际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要么以右倾机会主义的姿态出现,在客观上放弃了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要么以“左”的姿态出现,发动工人阶级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进行面对面的较量,使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以上两种情形,其具体表现形式尽管不同,实际上都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所一贯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重要原则,都是机械执行相关决策的结果,都是初步学习和简单模仿俄国革命道路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共产国际及其代表虽然对大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也作出过许多错误的指示,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还难以摆脱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5]然而,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但其具体应用则要结合不同国家的实际情况,俄国不同于法国,中国也不同于俄国。那种把他国革命成功经验直接照搬过来的简单做法,是很难取得革命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幼年时期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做法,通过流血牺牲的深刻教训,充分印证了这个令人深思的道理。

二、结合国情:中国共产党理想追求的创新型探索

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党以俄为师,开展城市工人运动和武装起义受到挫折之后,便根据敌强我弱的客观情况,带领人民军队在广袤的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以毛泽东和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领导人,带领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的队伍,实现了井冈山的胜利会师,从而开启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进而建立了以井冈山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我们党早期的其他领导人,也纷纷在农村发展革命力量,并建立了湘赣、鄂豫皖、湘鄂赣、左右江、琼崖、川陕等诸多辐射面广、影响深远的革命根据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开展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我们党领导革命军队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游击方略,既保存了自己的实力,又使敌人闻风丧胆,先后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辉煌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了追求理想,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启了前无古人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史诗。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等革命领袖的正确领导下,人民军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成功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而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在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延安整风,逐渐确立了以三大作风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作风。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写进了党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6]党的七大党章的这一规定,为我们党的理想追求提供了重要的行动指南。在三年的解放战争期间,我们党领导人民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把国民党反动派赶出了大陆。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开展了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2]5,建立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为自己的理想追求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纵观我们党这段令人振奋的理想追求之旅,可以发现,经过幼年时期的挫折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充分考虑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特别是富有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摆脱了机械照搬别国革命经验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路线。事实告诉我们,只有结合国情,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在要求。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既有理论脱离实际的惨痛教训,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经验。理论脱离实际的具体表现就是主观主义,既包括用书本来裁剪实践的教条主义,又包括建基于局部经验之上无视理论指导的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这两种形式,都是以理论和实际的脱节为内在根源的,“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7],都是党性不纯的具体表现。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鲜活的革命运动,才能使革命取得预期成效;同时,只有用革命运动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不断丰富理论,进行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青春和活力,才能使理论真正成为行动的先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正是得益于上述的真知灼见,正是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优良品质,正是坚持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党才在理想追求的漫漫征途中取得了遵义会议、延安整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改造等伟大成就,从而使梦寐以求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新中国建立。的确,不管从事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要深刻体察国情,紧密结合国情。只有这样,才能使科学理论之光照亮伟大理想之路,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得到应有体现,才能取得预期的实践成效,这是我们党在革命道路探索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三、急于建成:中国共产党理想追求的曲折型探索

“社会主义作为理想是完美的,因为它是图景;而作为现实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因此,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需要建设的。”[8]从时间维度观之,早在1956年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我们党就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而言,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与十月革命后的俄共一样,中国共产党也面临着从“夺取中国”到“管理中国”的伟大的战略转变。而在国际社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取得的辉煌成就令人震撼。特别是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在“一五”期间开展了156个重点项目的建设。因此,一方面,我国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而倍感振奋;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我国充满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特别是在全国人民强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驱动下,我们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采取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等举措,还提出了“超英赶美”的口号。

然而,建设的高涨热情并不一定转化为相应的建设成果,甚至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因素。为此,邓小平指出:“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9]。当然,人们对于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认识,都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只有在正确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人们才能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进而才能够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因此,对于刚刚从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步入百废待兴的和平建设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而言,要正确把握和灵活运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需要一个过程。邓小平曾专门提出这一问题:“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9]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原因固然很多,思维方式没有完全从“如何革命”转变到“如何建设”上来是一个主观因素,社会主义建设的时间较短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实践,才能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发现规律、利用规律,探求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于急于建成社会主义的迫切心情,我们党在1957年之后的20年时间,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探索出现了曲折,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深刻历史教训。当然,在这20年中,我们党也一直在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而不懈探索。“建国以来,无论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还是60年代和70年代,毛泽东一再强调‘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个‘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10]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指引下,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取得了大庆石油会战的胜利,“两弹一星”的历史创举,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同美国等大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外交领域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这是我们在进行这一时期深刻反思时应该充分认识到的。

四、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理想追求的稳健型探索

为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为了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我们党在1978年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在此前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代表我们党发表了被誉为改革开放第一次宣言的重要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提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根本指导方针。这篇重要讲话,为即将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了思想指南,实际上是这次中央全会的主题报告[11]。因此,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把工作重心由此前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而要实现经济建设的目标任务,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就必须进行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在此意义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5,使我们党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创新。在实践层面,发端于安徽小岗村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不断向全国推广,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以芜湖商人年广久创立的“傻子瓜子”为代表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拓宽了致富渠道,满足了诸多城乡人员的就业和择业问题;以沿海地区三资企业为标识的新兴经济形态风靡全国,拓展了非公企业的发展空间,解决了我国当时发展生产所面临的资金和技术问题;以“三步走”为步骤的发展规划,不仅解决了富起来的问题,也使人们迈进了全面小康的门槛;以“西部大开发”为标志的区域发展战略,使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繁荣成果;以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极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理论层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党对基本国情具有了清醒定位,也深化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被誉为改革开放第二次宣言的南方谈话,更是廓清了困扰大家头脑的种种疑惑。具体来说,“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既驱散了弥漫在人们头脑中的重重迷雾,又使广大人民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昂首向前;“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将传统观念中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两种事物有机结合了起来,不仅使人们从思想观念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也空前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共同富裕目标的提出,使人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进,行稳致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不仅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也使党的群众基础得到空前扩大;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既搞清楚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的问题,也弄清楚了怎样进行发展的问题。

事实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作为事关我国前途和命运的第二次革命,势不可挡地推进着我国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翻开了新的篇章。改革开放,不是对各个领域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触及人们灵魂的深刻性变革和长远性举措。同时,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有序推进的,从本质上而言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修复和不断完善,因而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理想过程中的稳健型探索,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之后,各个领域的活力得到了空前激发,一些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瘴痼疾得到了有力破除,公平的利益分配体制机制得到了适时确立。当然,作为一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之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因此,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才能使改革开放的时代音符更为悦耳动听,才能使改革开放的繁荣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才能使人民群众不断成为改革开放的自觉发动者、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12]在此意义上,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改革开放顺利推进,这是我们党以改革开放为特征进行理想追求过程中实现稳健型探索所积累的实践经验。

五、谋划新局:中国共产党理想追求的成熟型探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理想追求之旅中跨入了全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既吸纳了先前积累的宝贵经验,又反思了此前的深刻教训,从而使我们党迈进了在变局中谋新局的成熟型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在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同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站位,使我们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得到了不断提高。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进一步铸就中国文化新辉煌。以社会建设为抓手,着力解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凸显了社会建设的新亮点。以生态建设为保障,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广大人民群众深刻感受到生态宜居的幸福生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证,形成了一个目标和三个举措的有机统一。就此而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13]。具体而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让广大人民群众亲身感受到小康社会的温馨。在此基础上,通过两个十五年的分步骤发展,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进一步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确立宪法的应有权威,把法律作为治国之重器。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全面从严治党,基础在全面,就是覆盖面非常广泛,涉及全党;关键在严,就是要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要害在治,就是从中央到基层,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参与者,都要肩负起义不容辞的主体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进行了新的探索,并以谋划新局的显著特征表现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成熟与从容。无论是“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还是“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都是我们党追求理想之旅中不断走向成熟的时代标识,都是我们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谋划新局的具体表现。在新时代,党中央通过顶层设计和擘画蓝图,为全国各族人民指明了前进的航向,描绘了美好的未来。这个前进航向,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科学指引的航向;这个美好未来,就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不竭动力的未来。就此而言,科学的航向已经明确,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诚如列宁所指出的:“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14]实现前无古人的伟大理想和崇高信念,惟有进行长期不懈的艰苦奋斗。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15]“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16]的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2]7,中国共产党人才能通过谋划新局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成熟和成功,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才能在不懈奋斗的新征程中得到进一步实现。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作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是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最终目标追求的。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为中国共产党人达致最终目标开辟了前进道路,提供了可以逐步实现的近期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最终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统一论者,忘记最终目标将会迷失方向,忽视近期目标则会陷于空想。中国共产党也是最终目标和奋斗过程的统一论者,共产主义最终目标的实现需要不懈奋斗,只有不懈奋斗才能实现最终目标。进而言之,尽管共产主义最终目标尚未实现,但我们却完全可以成为共产主义战士,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感召下践行共产主义行为。只有从我做起,不断践行共产主义行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才能不断实现。只有胸怀远大梦想而又脚踏实地,才能胜利抵达理想的彼岸。中国共产党在追求理想的漫漫征途中,以最终目标为精神引领,以近期目标为实践指向,克服了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使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过程中意气风发,信心十足,走过了曾经的艰辛,拥有了稳健的发展,迎来了成熟和成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在前边引领着全国人民,梦在前方召唤着华夏儿女。只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2]22,中国共产党就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远大理想追求之旅中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理想中国共产党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