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研究

2021-04-16曾玲胡恒钊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

曾玲 胡恒钊

摘   要:网络空间作为一个开放、复杂且包容的全新场域,其生成的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聚合的引领力,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不仅有利于高效地治理網络和进一步维护国家安全,又有利于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营造一个清正的网络社会,而且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网络社会比现实社会具有其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给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新的现实困境。因此,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应加强队伍建设,创新传播范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吸引力,以此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关键词: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6-0014-05

“意识形态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国现行社会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关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信息芜杂性给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带来挑战,我们需要不断重视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提升。

一、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作为一个新的且具有强大创造力的生产力,其衍生出的网络社会,在数据的大发展中,同样也具有各种生产要素,它既是一个独立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社会,又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意识形态问题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现今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引领力,是一种具有自主导向性的力量,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在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一)有利于高效治理网络和维护国家安全

网络社会是线上线下高度融渗而成的一个新型虚拟社会,一个社会就需要一种好的治理方式,从中国接入互联网开始,互联网治理就一直在路上。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网络空间复杂化日益显著,治理难度也在不断提升。意识形态指向的主体是具有主客观意识的网民,坚持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就是不断凝聚网民的统一意识,国家的网络治理才会变得更加有效。“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治理是坚持将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的统一体,而以德治理的基础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提升网络社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即让人民将自发吸收主流价值观转化为自觉吸收的一个关键举措。维护好了网络安全,就是给维护国家安全一个坚实后盾,给国家发展一针稳定剂。

(二)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营造清正的网络社会

当前,反腐倡廉工作已经向纵深推进,清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建设富有成效,社会大环境持续向好。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不仅是让主流媒体更有针对性地重视起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持续报道和宣传,在舆情初现时,第一时间发声,能及时有效、有理有据地制止舆论发酵。而且给到网民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让他们具有更强的舆论鉴别力。建设一个清朗的网上社会,需要一个清正的舆论生态环境,需要将舆论引至正轨,需要将社会情绪引至平和理性,这些都是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题中之义。

(三)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

网络技术自由、平等、开放的特性,以及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利诠释,是提升人民文化自信的有效举措。不仅可以让广大人民群众对主流价值观有更深层次地认识,也可以让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更深地认同,增进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各项成就的支持。新时代提高党员的“四个意识”,做到“四个自信”,保证全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政治鉴别力、引领力和政治站位,保持一个优良的纪律作风都离不开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力支撑。

二、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

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困境:首先,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提升受其意识形态本身话语体系理论适度的影响,一旦形式不与人民接收范式相适应、理论适度不恰当,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将难以深入人心。其次,基于网络空间的复杂性、世界形势的不确定性,国家精准掌控意识形态走向愈加困难。最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给国内外敌对势力可趁之机,借助网络平台对我国进行干扰,冲击着我国的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难以深入人心

其一,理论深度掌握不恰当。在快餐文化盛行以及现代化飞速发展的进程中,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人们获取信息一般是以便捷、省事、省时、娱乐化为主,往往会忽略掉主流媒体宣传的价值观念等内容。如若宣传的内容太过通俗化,就会被人们所忽略;若理论程度太深,同样也会阻碍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这就造成了人们对理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观阶段,看到的只是文字的外部联系,并不会花时间去深究其内部因素。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由于内容理论性太强或者太过通俗化,往往达不到传播的效果。

其二,话语体系的传播内容混杂。随着手机的普及,短视频时代的繁荣,整体网民用户量的增加,农村网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根据CNNIC第四十六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增长至2.85亿,占整体网民的30.4%,较2020年3月增长3063万。在智能设备广泛使用、手机软件便捷性不断提高、大数据技术不断成熟的同时,也削弱了信息的多样性。而农村网民使用频率较高的短视频平台,恰恰是大数据技术应用非常深入的平台。这让他们在选择浏览内容时,增加了一部分的不可控干扰因素。平台给网民推送的内容千篇一律,甚至包括一些低俗内容,他们难以接收到主正的宣传信息。目前,乡村一代文化程度普遍还不够高,对主流媒体和平台发布的相关文章、政策文件接受度、关注度和点击率极低,相关文件精神和价值观念难以传达到位。

(二)网络空间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让国家精准掌控意识形态走向愈加困难

网络空间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给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提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一,网络主体是虚拟性和现实性的结合体。网络空间的主体往往是现实社会中具体存在的人,但是其反映到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可能会受线下的行为影响,常容易出现一些情绪化的行为。在网络上,人们浏览信息、发送信息,往往会被当下的环境、心境等因素所影响。其传播的思想观念有可能存在着巨大偏差,进而不假思索地跟着传播了一种与事实不符的价值观念,出现真相让位于情感的情况,呈现出“乌合之众”的效应。更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其传播量呈指数增长,影响之大,不可估量。其二,网络信息的多元化和欺骗性。网络空间传播的信息包括主流意识形态相关信息,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亚文化和二次元文化,在海量的信息中,包装着文化外壳,各式各样的信息所传播的价值观念,好坏难以辨别。其三,网络空间场域的技术性。尤其是大数据的应用,“网络意识形态由于存储介质的数字化,在大数据工具的特质影响下,网络意识形态信息较易受到大数据手段的干扰”。而大数据技术大部分掌握在少数的企业手中,对网民的推送信息大部分还有隐式的商业性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正面临着来自自然界发起的挑战以及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更明确的意识形态领域的论战,网络空间给全世界的网民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在这同时,信息的多元化和难辨性,又给大网民在精准筛选正确信息上增加了桎梏。

(三)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冲击着我国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社会信息化与文化多样给网络的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内容。网络空间赋予了信息全球双向性传输的必然性,各种信息层出不穷、良莠不齐。网络空间让我们更便捷地获取到各种资源的同时,也给国内外敌对势力可趁之机。西方敌对势力打着文化走出国门的交流旗号,向我国输入各种文化产品,尤其是影视作品,这些都隐蔽地向我国的青少年主体灌输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的价值观念,甚至有些国家在其文化作品中歪曲中国的历史,抹黑中国的历史人物,给媒体受众呈现一个虚假的中国形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西方敌对势力眼红我们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在网络这个舆论主战场上,国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的隐蔽性,四处挑起针对中国的言论,而国内一些反动势力,则借助网络平台,四处散播谣言,不停歇地扮演着跳梁小丑。

这些外来文化渗透的主体正是我国的重点群体——青少年,而青少年正值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海量的芜杂信息,大部分青少年的判断力还不足以认识一些反主流意识形态信息的危害,其价值观念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到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三、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宣传队伍的创新能力,坚持以党和人民为中心的向心力;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创新对外宣传工作,不仅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力度,还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将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线上线下联动,不断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一)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提升宣传队伍的战斗力

提升宣传队伍“四力”本领。这四种能力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眼力”判断形势动态走向,给“脚力”指明调查方向,“脚力”给“脑力”以丰富的实践素材去结合理论创造出言辞犀利明了的“笔力”,以此才能更好地提高宣传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首先,增强“脚力”,不断践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方针。意识形态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人民和实际,要不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人心、举民意,走进尋常百姓家,了解人民群体的实际状况和心理状态,用“百姓视角”去看民生问题,而不是坐观八万里,浮于形式、做漂亮的表面工作。其次,夯实“脑力”,要努力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国内外环境中,保持头脑清醒,坚守意识形态高地。还要学习建党以来,党处理各种思想领域斗争的历史经验,于波诡云谲中守大局、见真知。正确地把握国内国际发展大势,保持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然后,提升“笔力”,敢于与泛滥的信息思潮做斗争。“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写好文章,不仅要文章写得好,还要以一种人民群众所接受的方式去写,深入群众之心。提升“笔力”,一方面要笔耕不辍,写事写实,不断丰富写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样式精彩,紧跟时代潮流,写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后,锤炼“眼力”,在动态中准确研判舆论走向。锤炼“眼力”,“不仅仅是眼见为实, 而更在于以什么样的眼光来观察, 突出的是政治鉴别力, 明辨是非, 去伪存真”。宣传工作者要脚踏实地,立足事实,深挖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础,从事物的内部矛盾出发,探究事物的内部联系。

(二)创新群体性传播范式,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

只有通过创新宣传的方式和更新宣传的内容,贴近广大网民的生活,才能不断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亲和力。

首先,要创新不同群体的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方式。语言的统一,是一个民族统一的重要标志,但更多的应该去接纳群体之间的语言文化差异性。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是一个包含着统一和多样性的整体。因此,对不同群体创新出一种符合其交流的话语体系宣传方式,才能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才是落实到位。转化为不同网民群体熟悉的话语体系,不仅能够增加其对主流价值观的接受度,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比如,重视起短视频平台的地方性方言的作者,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和主流价值观念的灌输,通过他们的群体影响力将主流的政治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方言等形式传播,让其成为具有地方特色且又受党中央主导的意识观念。其次,应丰富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要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亲和力,必须要了解人民群众的话语范式,丰富话语体系的内容。要善于用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多传递一些接地气的、带有人情味的、能够深入人心的话语,主动地将所讲的东西,变成人民大众想要听、乐意听的。将人民大众想要了解的东西,润物细无声地传播,将“理论的哲学”转化为“大众的生活哲学”。

(三)加大对外宣传工作,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全球总共有13台服务器,其中10台分布在美国,在很大程度上美国通过技术霸权控制了全球大部分国家的网络,世界话语权也成为美国霸权中的一部分。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文化渗透来宣扬他们的自由主义以及他们的各种价值观念。我们应建立起坚固的意识屏障,防止被西化。要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才能打出一套多快好效应的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组合拳”。

首先,中国应该面向世界,加强多维度对外宣传。面对西方的媒体强权,我国的主流媒体应该敢于亮剑。我们应该在世界各地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伟大成就,宣传共同富裕的理念,以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语言,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与中国的故事。让他国人民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我国的发展与成就,而不是片面地了解被他国媒体肆意篡改抹黑之后的假象,让高喊“中国威胁论”的西方敌对势力不攻自破。其次,应发挥民间社会组织的宣传作用。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仅是网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组织对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提升也起着间接的、巨大的作用。政府要激励社会组织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进行宣传,发挥好社会组织的平民化和接地气的特点,将相关文件精神以企业文化和乡俗文化为切入点,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要鼓励网络组织,包括大型的网络企业,网络博主以及他背后的宣传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群体性的社会影响力,将网民引向具有正确价值观的轨道上。还应重视和发挥广大网民在網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提升的作用。网络空间治理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离不开网民的自觉主动参与。只有增进网民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才能更好地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00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ac.gov.cn/2020-09/29/c_1602939918747816.htm.

[3]罗丽琳,蒲清平,黄   燕.大数据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0.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001).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

[6]张百新.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努力谱写新闻宣传工作新篇章[J].中国记者,2018,(11):16~19.

[7]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001).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
本期导读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美国网络空间军事战略演进脉络
网络空间的法理分析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我国网络空间国家治理的难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