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蛋鸡育雏和育成期的管理

2021-04-16杨志操

吉林畜牧兽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鸡场均匀度雏鸡

杨志操

辽宁省绥中县万家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绥中 125208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动物蛋白的消费需求也逐年增长,鸡蛋已经作为日常消费性食品走进千家万户,这也直接促进了我国蛋鸡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目前蛋鸡存栏量已经达到11~12亿只,完全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为了帮助大家更科学地饲养蛋鸡,本文就蛋鸡的育雏和育成期管理作以下介绍。

1 育雏期管理

育雏期是鸡饲养的关键时期,入雏前需提前做好鸡舍环境的恒温恒湿工作,入雏后科学对鸡进行开口[1]。雏鸡出壳后需进行公母鉴别和疫苗免疫,加上运输时间,一般入雏时都是出壳后的第2~3天,期间由于高温刺激,有些雏鸡会有脱水和能量供应不足现象,开口时可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葡萄糖等,便于抗运输应激和补充能量。光照对雏鸡的培育也比较重要,因其前期需要寻找饲料和水源,也需要熟悉新环境,故必须保证充足的光照,入雏的前3天内需要24 h不间断开灯,以便满足育雏需求,3日龄之后光照强度和时间需要下降,因太强光照容易导致鸡兴奋,打架现象增多。

为了降低呼吸道病发生率,日常管理过程中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2]。雏鸡大量集中在鸡舍,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同时粪便的发酵也会产生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等,如果通风不良,环境中有害气体会超标,很容易引发呼吸道病。冬季通风需兼顾舍温,防止过度通风导致温度下降而出现受凉感冒。雏鸡饲养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很容易造成鸡与鸡之间接触频率增加,气流通过性变差,导致传染性疾病。在3周龄之前,饲养密度可控制在25只/m2,3周之后维持在15只/m2左右即可,也没必要过分降低密度,过低的饲养密度会造成空间未充分利用而影响饲养效益。

雏鸡白痢是入雏后最易发生的疾病,其症状是粪便不成型,呈灰白色石灰乳样,肛门周围羽毛被污染,有时甚至堵住肛门无法排便。雏鸡白痢死亡率较高,有效的防控措施就是保持饮水和饲料的干净卫生,必要时用抗生素进行开口。鸡群饮水要用温水,由于雏鸡舍前期环境温度一般在25~35 ℃之间,为减少每次饮水都加热的麻烦,可提前2天左右时间将储水桶置于鸡舍内,这样桶内的水经过环境温度的热传递作用维持在25~35 ℃之间,雏鸡饮用时不会引发大的应激。

2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之后鸡群就进入育成期,育成期的鸡必须注重环境卫生,坚持每日消毒,饲养环境尽量保持恒温恒湿,且尽量保持安静,鸡场周围不要有放鞭炮、敲锣打鼓、高声广播等噪音。鸡群从育雏舍转入育成舍时应注意育成舍温度在转群前要提前升温,尤其是冬季,否则很容易导致环境应激,建议育雏舍温度和育成舍温度差不超过4 ℃。转群时需要抓鸡和运输鸡,相关人员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

转群日要避开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必要时在转群前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维生素C可溶性粉、微生态制剂等以抵抗应激。转群后的48 h之内可将光照调暗,因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每个鸡笼的鸡数量有了限制,活动范围也受到了限制,鸡之间也需要有个熟悉过程,强光照很容易引发打斗互啄,光照调暗后,从视觉上降低了鸡兴奋性,也有利于快速适应新环境。育成期间要定期检查体重,体重和均匀度是该期的重要考察指标,每次随机选取100~200只鸡逐只称重,通过数据判断体重是否达标,均匀度的误差值一定要小,理想的均匀度值要在90%以上,均匀度差的鸡在进入产蛋期后生产性能会较差。

养鸡最怕出现疫病,而疫病的防控除了加强管理外,还应按科学程序接种疫苗,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3]。病毒病方面要以疫苗免疫为主,常见的禽流感、新城疫、鸡痘、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疫苗必须接种。细菌病方面要以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和魏氏梭菌四种病原的预防为主。寄生虫方面要加强球虫、蛔虫和体表虱螨虫的防控。已经出现疾病的鸡要及时治疗,防止对产蛋期造成影响。

3 小结

蛋鸡养殖在我国畜牧业中占着重要的比重,育雏期和育成期又是为开产打基础的时期,如果这两个时期不重视饲养管理,那么鸡群进入开产后很可能会出现生产性能不佳的情况。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鸡场规模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同,饲养的鸡品种也有差别,使得每个鸡场都有自己的育雏和育成管理模式,只要这些模式是科学的,适合自己养殖场生产的,那么就一定能将鸡饲养好。

猜你喜欢

鸡场均匀度雏鸡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优选雏鸡四法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雏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诊治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愈创维林那敏片的含量和含量均匀度
复方丹参片中冰片的含量均匀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