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1-04-16何东伟魏冬梅

吉林畜牧兽医 2021年7期
关键词:养猪场猪瘟非洲

何东伟,魏冬梅,马 颖

吉林省辽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辽源 136200

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损失,许多养猪场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近两年,随着国家强有力防控措施的落实和生猪养殖惠民政策的推行,非洲猪瘟疫情进入平稳期,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但是从长远看,非洲猪瘟仍将长期威胁养猪业的安全。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小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1 非洲猪瘟流行情况

自我国2018年8月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在短时间内自北向南肆虐全国,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生猪产能严重下降。近几年,政府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养猪产业整体生物安全意识提高,非洲猪瘟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2020年,国内发生了多起违规调运生猪引起的非洲猪瘟疫情,各地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防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2021年1月和2月,广东和新疆陆续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叠加2020年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的零星散发,说明非洲猪瘟病毒污染面很大,已在国内定殖,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零星散发还将持续,中小型规模养猪场要继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

2 存在问题

2.1 生物安全条件差

中小规模养殖场场址选择不合理,出于方便管理考虑大多数就近而建,坐落在人口集中区。场区设计不合理,周围没有隔离设施,生产区与生活区直接相连,不利于防疫。猪舍设计不合理,粪污排放不畅,缺少通风保暖设施。相关配套设施也不齐全,缺少粪污处理、无害化处理、消毒池等设施,防疫卫生条件差,不利于非洲猪瘟的防控。

2.2 饲养管理不规范

中小规模养殖场缺少专业的兽医人员,饲养管理全凭经验。养殖场缺少相关管理制度,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规范的免疫程序,存在疫苗选择不科学,操作不规范等现象,导致群体免疫失败。没有严格的消毒程序,为了节约成本,只有发病时才紧急消毒,日常很少消毒或消毒不规范,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缺乏科学的疫病防控知识,防控观念差、意识淡薄,防控措施没有针对性。

3 应对措施

3.1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非洲猪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列性传染病,国内外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做好生物安全隔离是中小规模养猪场阻断病毒传入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强生物安全设施建设。结合自身条件,在场区周围建设隔离设施,生产区和生活区也要有效隔离,场区入口要设立消毒池,建设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化粪池;二是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不要随意丢弃,要按照要求进行焚烧、掩埋、消毒或到就近的无害化处理场点进行处理;三是对场区要实行封闭管理。坚决禁止外来人员、车辆、物品进入,如必须进场,要严格进行消毒。

3.2 加强饲养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各项防疫卫生制度,并严格落实做好各项记录。二是因地制宜按照疫病流行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突出重点疫病的免疫接种,同时兼顾其他疫病,构建有效的免疫屏障。三是制定严格的消毒程序,日常消毒与紧急消毒相结合,并做好记录。四是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有效降低疫病传入风险。五是科学规范引种。引种前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并向相关部门申报检疫,引进猪只进场前要隔离饲养,确定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4 小结

我国养猪产业规模化不高,中小规模养殖场是我国养猪产业的主力军。中小规模养猪场生物安全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差,一旦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将遭受毁灭性打击。中小规模养猪场要从饲养管理做起,切实提高生物安全意识,严格落实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做得好,饲养管理跟得上,才能有效阻止非洲猪瘟的传入。

猜你喜欢

养猪场猪瘟非洲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非洲鼓,打起来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浅谈猪瘟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