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家思想影响下的旬阳“中华太极城”景观雕塑设计

2021-04-16邵媛媛

陕西林业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铜壶旬阳象牙

邵媛媛

(西安市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西安 710082)

旬阳城位于汉水之滨、旬河之畔,从远处俯瞰陕西省旬阳县县城,呈现出典型的太极八卦图案。县城四周叠翠,谷低峰高,沟壑分明,八卦罗列,且阴阳回旋,绿水绕廊,故称“太极城”(图1)。“天然太极城”是因奇特的地貌所造成。由于旬河的下切、侵蚀、堆积,使河床呈“S”形,人们可体会到我国古代造城选址的独特思维和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道家通过“道法自然”而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以“无为”求得“天人合一”的境界,强调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刻意去人为,应因势利导和谐平和。天地之道,不被人为规矩左右而自成圆方,曲、直、圆、方、附离、约束,以“无为”态度而拥入大自然,这样使人生境界“天人合一”,“太极城”就是道家思路最直观的体现。

本设计在“太极城”原有的自然景观基础上,以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为依据,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对太极城旬阳大道景观雕塑进行设计,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各类功能区域,使景观和功能相互统一,将旬阳景观大道设计为集历史文化、山水风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本课题中所设计的项目位于旬阳县城老城南汉江之滨(图1红色部分,图2黄色部分),全长1.34 km,占地6万平方米,为中华太极城的首开区。

图1 旬阳“太极城”全貌

图2 旬阳“太极城”景观大道(黄色部分)

1 景观雕塑设计总体思路

旬阳县城有全国唯一的山环水复而形成的天然八卦太极型,旬阳“太极城”景观雕塑设计设计应围绕和体现太极文化,“以人为本,道法自然”,依托汉江—旬阳两岸得天独厚的太极湾风景资源及历史悠久的汉水文化,与广场、平台、亭台楼榭、绿地等协调搭配,营建山水之城、太极之城、幸福之城!

本设计是一整体规划,每一处的设计都需符合整体设计思想,节点处处连接着同一个主体,相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设计手法为的是体现同一个理念。保护自然生态完整,完善景观结构。注重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将文化元素植入雕塑的各个方面,形成具有文化底蕴、特色鲜明的标志性雕塑。

2 旬阳“太极城”雕塑设计

2.1 旬阳大道旬阳铜壶雕塑

雕塑具有生态性、功能性、参与性,雕塑可以传达人与空间环境的情感交流,改善空间视觉和人的体验感受,使环境更加具有文化气息[1-2]。

本设计的旬阳铜壶雕塑原型造型巧夺天工,1984年出土于旬阳县大河南汉墓群古墓葬,重约3.5 kg,高24.4 cm,口径为0.3 cm,腹围为2.5 cm,呈圆口,高领,鼓腹,圈足,壶的右腹侧各饰一对衔环,脖颈批饰大片蕉叶纹,自腹部至圈足又饰六道宽弦纹,各弦纹之间又饰蟠卼纹带。“旬阳重七斤”篆书铭文,竖书二行,首行三字,第二行二字,字迹深重而清晰。

图3 旬阳重七斤铜壶

旬阳铜壶雕塑(图4和图5)设计体现道家“有容乃大”“舍得”“和谐”思想。位于仿古商业街北侧起始位置,游客从这里便可以踏上旬阳历史文化之旅。旬阳铜壶是旬阳悠久历史的代表,该雕塑以铜壶为模本,将其抽象为一个铜壶的雕塑剪影,置于一个梯级圆台,圆台周围环绕一浅水池,水中设喷泉,为雕塑衬景。广场的铺装以水池为中心向外辐射,突出了雕塑的主景地位,同时也使整个空间融为一体。雕塑后的两块绿地里散置着许多铜壶,有的大半埋在土里,有的全部露出地面,以此来象征旬阳出土的大量文物,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来体现旬阳悠久的历史和文化[3]。旬阳铜壶雕塑的展示具有多样性,人们白天可以清楚看到铜壶的外观,近距离感受它的厚重感,体验它的美;夜晚可以翘楚远望,它将在灯光的展示下显得更加惟妙惟肖。

图4 旬阳铜壶雕塑效果图

图5 旬阳铜壶雕塑夜景效果图

2.2 旬阳大道象牙算筹雕塑

本设计中的象牙算筹雕塑造型舞动跳跃。设计来源于旬阳本地出土的象牙算筹(图6),象牙算筹为旬阳县博物馆原馆藏文物,1983年11月从佑圣宫一号汉墓出土,为汉代遗物,是我国古代特有的计算器具,共28枚,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国古代是以筹为工具来记数、列式和运算。汉代的算筹长度13.8 cm,直径0.69 cm。筹算起源很早,在《老子》《汉书》中均有记载,直到明代时期才用珠算代替算筹[4-5]。

图6 象牙算筹

象牙算筹雕塑(图7和图8)位于旬阳大道的东侧,面向汉江,是一处极佳的观景点。象牙算筹雕塑中央由28个景观灯柱错落伫立在之字形的铺装地面。灯柱的设计以象牙算筹为原型,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进行表现,其通体为鲜艳、热烈的红色,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渲染力,象牙算筹连而不乱,隔中有连,连中有隔,形成空间与景观的韵律、节奏,是活的空间、灵的空间,有艺术生命的空间。与周围古朴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使现代与历史相互交融。顺着台阶向下行进,映入眼帘的便是浮雕景墙,墙面上刻有算筹发展的历史和其运算法则。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学习到历史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人们可以轻松的欣赏象牙算筹雕,穿梭其间,体验它的妙趣。

图7 象牙算筹雕塑效果图

图8 象牙算筹雕塑夜景效果图

2.3 旬阳大道独孤信印雕塑

本设计中的独孤信印雕塑造型美观大气。设计来源于旬阳本地出土的独孤信多面体媒精组印(图9),它为西魏时期的文物,1981年在陕西省旬阳县出土,高度为4.5 cm,宽度为4.35 cm,独孤信印是古时候一枚用煤玉制作的印章,印章是一个多面体,由26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14个正方形印面上篆刻着规范整齐的楷书阴文。根据印文内容及核查史书,此印为北周时期朝廷大司马独孤信之印。印章的十四面印文内容均不同,且各有其用途,是研究我国北朝印玺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6-7]。

图9 独孤信多面体媒精组印

独孤信印雕塑(图10和图11)位于商业街的高举式圈形广场,其视野开阔,可以将对面的江景尽收眼底。独孤信印雕塑设计外形酷似立体的太极八卦图,虽似圆非方。为不规则组合形体,但整体造型天圆地方,有阴阳平衡的统一规律。信印表面又嵌有凹凸不平的镂空文字,体现“虚实相合,藏露相因”道家思想。以一个大型雕塑为中心,将独孤信印作为模本放大,做成真空的现代雕塑,雕塑上的印文做镂空处理,配合夜晚灯光效果将文字投射在地面,可以让人们更加生动形象的了解独孤信印的内容和历史,同时利用光影效果也增加景观趣味性,此外周边种植池的设计以太极八卦图案为原型,以此紧扣中华太极城的主题,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呼应。

图10 独孤信印雕塑效果图

图11 独孤信印雕塑夜景效果图

人们可以登上独孤信印广场全方位欣赏美轮美奂的雕塑,夜晚灯光点亮时独孤信印雕塑上的印文投射地面,可让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独孤信印的历史。

2.4 旬阳大道老子讲经雕塑

老子讲经雕塑设计来源于老子讲经和中国竹简(图12和图13)。竹简为“直”,意为老子游学讲道,虽道阻且长,但道法深意绵长,“曲直载道”。半包式的圆形特色护栏为“曲”,围而不避。大道通天,各走一边,“道”亦非一成不变,而是遵循正道,在等距离下人人平等,即为圆融和谐。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拖景寄情。为此“曲”“直”二例构为和谐道家思想。竹简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式,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播至关重要,它的出现带动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盛行,也使孔子、老子等哲学家、思想家的思想和文化流传至今[8-10]。

图12 老子讲经图

图13 中国竹简

老子讲经雕塑(图14和图15)将老子讲经和中国竹简相结合进行设计,该景观雕塑以一大型竹简雕塑为中心,在竹简上雕刻着老子讲经途中的场景和道德经的内容,用雕塑的形式体现道家思想的曲直载道。讲经台还由景观绿篱、护坡绿化、特色护栏构成,其中特色护栏为圆形半包式,以老子讲经雕塑为中心向周边等距离辐射扩散道家的道德品行,意为在道家思想影响下,人人平等,团结和睦,包容和谐,其中残疾人坡道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图14 老子讲经雕塑平面图

图15 老子讲经雕塑效果图

3 结语

景观雕塑是一个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掘能够表现城市特色的题材,将景观雕塑打造成为城市标志及特色景观。道家“见素抱朴”的朴素自然观对景观意境的营造产生了很大影响。旬阳大道上每一个构成空间环境的要素都存在道教的寓意。旬阳铜壶、象牙算筹、独孤信印以及老子讲经的历史故事,每一个元素都渗透着道家的韵味,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铜壶旬阳象牙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传统音乐类】 旬阳民歌
“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旬阳民歌大家唱活动正式上线
题天台山铜壶滴漏
一根象牙筷
粉色象牙梦
传承保护民间文艺 塑造动感美丽旬阳
象牙长啊长
一刻钟为什么是15分
象牙战争
铜壶:千锤百炼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