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沙坑北部上洞断裂带成矿远景分析

2021-04-15俞祺智

西部探矿工程 2021年4期
关键词:矿田辉绿岩硅化

马 骥,俞祺智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1 地质背景

下庄矿田位于贵东岩体的东部,处于闽赣后加里东隆起的南西端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交接部位,下庄矿田受大东山—贵东东西向岩体控制,处于粤北山字型构造的东翼,处于黄陂断裂、马屎山断裂及油山—下庄新华夏系断裂带交汇复合部位控制,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图1)。东西向、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构成了矿田的棋盘格子状构造格局,控制着矿床矿体的形态及分布。区内已查明多个铀矿床及一批铀矿(化)点,构成“下庄矿田”。

黄沙坑地区位于下庄矿田西部,处于黄陂石英断裂带的西南延,其北东与竹筒尖铀矿床相连。区内岩浆活动以印支期为主,主要为印支期的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粒二云母花岗岩、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等。区内脉岩发育,主要以辉绿岩为主,具备成矿有利围岩。岩石围岩蚀变强烈,为含铀热液富集提供有利条件。围岩蚀变普遍发育于构造带内及上下盘围岩,碎裂程度高,主要有硅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钾(钠)长石化等。铀矿化与硅化、赤铁矿化和钾(钠)长石化等蚀变关系紧密,铀矿体赋存于硅化带和蚀变碎裂岩带中,且构造带延伸稳定,矿体多呈莲藕状、透镜状产出,围岩蚀变越强烈,构造带延伸稳定程度越高,铀矿化就越明显。

2 物化探特征

黄沙坑北部上洞断裂带成矿条件与F3组带相类似,位于物探、水化晕圈的叠加部位,预测该带具有寻找蚀变碎裂岩型铀矿的潜力;同时该带与辉绿岩交汇部位存在“交点”型铀异常,为寻找“交点”铀矿提供了线索。

图1 下庄矿田大地构造位置示意图

上洞断裂带位于F3组带的下盘,与F3组带近似平行,都切穿白水寨岩体,构造形态、产状、物质成份、围岩与F3组带相似,为压扭性质,左行扭动,产状145°∠55°~85°,成份主要由硅化碎裂岩、赤铁矿碎裂岩、杂色微晶石英、玉髓胶结角砾岩、蚀变碎裂花岗岩组成,围岩都为白水寨岩体,岩性为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因此通过类比F3组带,上洞断裂带成矿条件与F3组带相类似,预测其深部具有较好的蚀变碎裂岩型铀矿。

在上洞断裂带附近,圈定伽马高场晕圈4 个,伽马异常场晕圈8 个。晕圈受构造带控制,且有一定的规模,晕圈的长轴方向多与构造走向基本一致,根据前人的工作经验及验证情况,该现象反映深部有盲构造的存在,为寻找深部的矿体起到指示作用,因此上洞断裂带深部值得探索(图2)。

图2 黄沙坑地区物探成果图

在上洞断裂带的北东端以及西南段,发现有大量水化学异常点,这些水异常点大多都与上洞断裂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水力联系。前人根据这些水点圈定了水化学异常晕圈,在上洞断裂带上圈定了3个水化学异常晕圈,根据水化学异常晕圈的特征,推测水异常点的补给与上洞断裂带有关,上洞断裂带是一条水化学找矿成果较好的构造,深部值得探索。

3 钻孔验证

通过钻探施工,在钻孔ZK103-2 揭露的上洞断裂带与上盘辉绿岩交汇部位深部见两段“交点”型铀异常,异常部位严格受构造带控制,岩性为硅化碎裂岩及硅化、赤铁矿化辉绿岩;同时钻孔ZK200-1 在91.90~102.70m也揭露到上洞断裂带与上盘辉绿岩交汇部位,揭露该带整体较破碎,主要由硅化碎裂岩组成,其次为硅化、赤铁矿化辉绿岩及少量烟灰色玉髓。蚀变主要为中等至强硅化、弱至中等赤铁矿化、弱至中等高岭土化,局部为弱至中等绢云母化、弱绿泥石化。分析认为上洞断裂带与上盘辉绿岩交汇部位深部存在较好的“交点”型铀矿化。

4 结论

通过对比上洞断裂带与F3组带的成矿条件,同时从上洞断裂带的物探、水化特征分析,认为黄沙坑北部上洞断裂带具有寻找蚀变碎裂岩型铀矿的前景;同时该带与辉绿岩交汇部位存在“交点”型铀矿的找矿潜力。

猜你喜欢

矿田辉绿岩硅化
安徽省宣城市溪口—鲍坑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SN 地区辉绿岩下弱信号宽方位采集与成像
阜平辉绿岩饰面石材矿废石利用简析
诸广长江矿田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湖南水口山矿田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第二找矿空间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诸广岩体南缘长江矿田铀矿成矿机理探讨
柴北缘牦牛山地区辉绿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山湾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综合评价
古木硅化处理对其物化性能的影响
新疆博格达地区发现类似稀土四分组效应的辉绿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