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河北省三所转型高校在校生满意度的调查

2021-04-14闫志利

关键词:众创高校学生转型

任 祥,赵 通,闫志利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职业教育研究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通信作者:闫志利(1963-),男,河北省唐山市人,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

转型高校指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地方本科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应用了众创空间的概念,提出“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建设一批能够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1]。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高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2]。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促进众创空间专业化发展,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低成本、全方位、专业化服务”[3]。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再次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2020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实施方案》,亦将“学生满意度”作为衡量专业学位水平的重要指标[5]。可见,人民是否满意成为教育评价的重要标准。当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以及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推动创新创教育发展是历史赋予高校的重任。众创空间是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场所和重要基地,基于转型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特殊地位,了解转型高校在校生(指在高校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或协助创新创业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对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的满意度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与分析方法

(一)调查方法

学生满意度调查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仿照Lasisi等的方法[6],调查了河北省3所转型高校学生对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的满意度。

首先,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制定了《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将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情况具化为20个项目,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量表法[7],将各项目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5个级次,依次赋值为5、4、3、2、1分。

其次,在河北省选取3所具有代表性的“转型发展示范校”(分别命名为K校、M校、S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K校为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普通高等学校,设置74个专业,涵盖农、教育、工、理、文、法、经济、管理、艺术等9大学科门类,教职工1 548人,全日制学生2.1万人;M校为市属高校,且为河北省创业大学,设置53个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管理学、艺术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等9大学科门类,教职工903人,全日制本科生1.28万人;S校也为市属高校,设置79个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教职工1 248人,在校生1.77万人。对3所学校进行了预调查,检验了问卷的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值为0.911,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KMO值为0.844,p=0.00<0.01,确定问卷在可接受范围内。

再次,面向河北省3所转型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50份,问卷回收率为87.50%。按问卷是否填写齐全等标准确定无效问卷73份,问卷有效率为79.14%。其中,K校、M校、S校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50份、130份、120份,回收问卷分别为135份、115份、100份,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0.00%、88.46%、83.33%;确定问卷分别为108份、95份、74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80.00%、82.61%、74.00%。

最后,针对回收问卷反映的满意度较低的项目,采用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相结合的方式,面向3所转型高校的部分教师和在校生进行了访谈。其中:访谈教师7名,包括创新创业理论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各2名,众创空间管理教师3名。访谈学生13名,包括一年级5名,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各4名。访谈内容包括众创空间基本情况和众创空间管理制度建设、众创空间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情况配置、众创空间学生容量(学位数量)、众创空间资金投入及其来源、创新创业项目后续跟进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二)分析方法

利用Excel软件分类汇总问卷调查所获取的资料,建立众创空间建设学生满意度调查数据库。而后,利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各高校学生对众创空间建设和服务项目满意度的差异情况。最后,结合面向转型高校部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结果,针对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满意度较低的项目进行了成因分析,旨在提出加强相关项目建设与服务的具体对策。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众创空间建设满意度

调查问卷将众创空间建设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2部分。其中,硬件建设包括提供办公场所、提供办公设备、配套基础设施等3个项目;软件建设包括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氛围、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创新创业导师数量和质量等6个项目,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河北省3所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K校众创空间建设各项目的满意度均值在4.02~4.43分之间,说明学生对众创空间建设达到了“满意”水平,但尚未达到“很满意”程度。硬件建设方面,学生对各项目的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提供办公场所、配套基础设施、提供办公设备;软件建设方面,学生对各项目的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氛围和创新创业导师质量(2项均为4.38分)、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导师数量。就满意程度而言,K校应将提供办公设备、增加创新创业导师数量等满意度较低的项目作为今后众创空间建设的重点。

M校众创空间建设各项目的满意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硬件建设方面,学生对众创空间提供办公场所情况的满意度为4.11分,达到了“满意”水平。对配套基础设施、提供办公设备情况的满意度分别为3.98分、3.86分,均不够“满意”。说明M校应加大众创空间配套基础设施、提供办公设备的硬件建设力度;软件建设方面,学生对众创空间提供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导师质量、创新创业文化的满意度分别为4.34分、4.02分、4.01分,均达到了“满意”水平。对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导师数量的满意度分别为3.85分、3.81分、3.79分,均不够“满意”。M校今后应改革众创空间运营模式,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增加创新创业导师数量。

S校众创空间建设各项目的满意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硬件建设方面,学生对众创空间提供办公设备、配套基础设施、提供办公场所的满意度均在4.0分以下,均不够“满意”,说明S校应全面加强众创空间硬件建设;软件建设方面,学生对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导师质量的满意度分别达到4.09分、4.03分、4.00分,均为“满意”水平。对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导师数量的满意度分别为3.95分、3.91分、3.74分,均不够“满意”,S校近期应进一步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改革创新创业课程,增加创新创业导师数量。

(二)众创空间服务满意度

调查问卷将众创空间服务分为教学服务和环境服务2部分。其中,教学服务包括创新创业培训、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与专业结合情况等3个项目;环境服务包括融投资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众创空间日常管理、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创新创业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注册营业执照办理等7个项目,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2。

K校众创空间各项目服务的满意度均在4.07~4.33分之间,说明学生对众创空间各项目的服务均达到了“满意”水平,但尚未达到“很满意”程度。教学服务方面,各项目服务的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创业项目与专业结合、创新创业培训;环境服务方面,各项目服务的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和注册营业执照办理(均为4.29分)、众创空间日常管理、融投资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创新创业资金扶持。就满意程度而言,K校近期应将创新创业培训、创新创业资金扶持分别作为改进众创空间教学服务、环境服务的重点工作。

表2 河北省3所转型高校众创空间服务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M校众创空间各项目服务的满意度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教学服务方面,学生对众创空间创业项目与专业结合、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的满意度分别为4.06分、4.05分,均达到了“满意”的水平。学生对创新创业培训服务的满意度为3.88分,不够“满意”,需要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环境服务方面,学生对众创空间日常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的满意度分别为4.05分、4.03分、4.00分,均达到了“满意”的水平。对创新创业资金扶持、注册营业执照办理、市场信息服务、融投资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3.97分、3.93分、3.91分、3.89分,均不够“满意”,M校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项目的服务工作。

S校众创空间各项目服务的满意度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教学服务方面,众创空间创业项目与专业结合的满意度为4.22分,达到了“满意”的水平。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培训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3.95分、3.88分,均不够“满意”。环境服务方面,注册营业执照办理、众创空间日常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市场信息服务的满意度分别达到4.27分、4.18分、4.09分、4.00分,均达到了“满意”的水平。学生对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政策扶持、融投资服务、创新创业资金扶持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3.99分、3.84分、3.81分,均不够“满意”。说明学校今后应将组织创新创业大赛、搞好创新创业培训以及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做好融投资服务和创新创业资金扶持服务等作为改善众创空间服务的重点。

(三)众创空间满意度差异

不同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和服务满意度差异的分析结果见表3。

3所转型高校学生对众创空间的总体服务能力呈极显著差异(p<0.01),K校学生的满意度最高,M校次之,S校最低,说明不同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和服务水平不尽平衡。

众创空间建设的满意度差异:硬件建设方面,不同高校学生对提供办公场所的满意度呈极显著差异(p<0.01),K校学生满意度最高,M校次之,S校最低;对其他硬件建设项目的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软件建设方面,不同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文化、创新创业氛围、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和创新创业导师质量的满意度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M校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的满意度最高,K校次之,S校最低;K校学生对创新创业导师质量的满意度最高、M校次之,S校最低;其他项目均为K校学生的满意度最高,S校次之,M校最低。对创新创业导师数量的满意度呈显著差异(p<0.05),K校学生的满意度最高,M校次之,S校最低。

众创空间服务的满意度差异:教学服务方面,不同高校学生对组织创新创业大赛的满意度呈极显著差异(p<0.01),K校学生的满意度最高,M校次之,S校最低。对创新创业培训的满意度呈显著差异(p<0.05),K校学生的满意度最高,M校和S校均次之(满意度均为3.88分);对其他教学服务项目的满意度无显著差异(p>0.05)。环境服务方面,不同高校学生对融投资服务、注册营业执照办理、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的满意度呈极显著差异(p<0.01),K校学生对融投资服务和创新创业政策扶持的满意度均为最高,M校次之,S校最低;K校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和注册营业执照办理的满意度均为最高,S校次之,M校最低。对其他环境服务项目的满意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河北省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满意度差异的比较结果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转型高校学生期待加强众创空间项目建设力度

本研究将众创空间建设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2部分。硬件建设方面,调查的3所转型高校中,有2所高校的学生对众创空间提供办公设备、配套基础设施均不够“满意”,1所高校的学生对众创空间提供办公场所不够“满意”。可见,河北省转型高校应将提供办公设备、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作为众创空间硬件建设的重点,个别高校也应加强众创空间办公场所建设。软件建设方面,在调查的3所转型高校中,有2所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导师数量均不够“满意”,有2所高校的学生分别对创新创业课程、众创空间运营模式不够“满意”。因此,河北省转型高校应将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增加创新创业导师数量作为今后众创空间软件建设的重点,部分高校也应进一步改进众创空间运营模式,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2.转型高校学生希望提升众创空间各项服务水平

本研究将众创空间服务分为教学服务和环境服务2部分。教学服务方面,调查的3所转型高校中,有2所高校的学生对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培训不够“满意”,有1所高校的学生对众创空间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不够“满意”,可见,河北省转型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培训,加强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工作。环境服务方面,调查的3所转型发展高校中,有2所高校的学生对众创空间融投资服务、创新创业资金扶持不够“满意”,河北省转型高校应在众创空间内建立相关服务组织或机构,做好创新创业资金扶持及融投资服务工作;有1所高校的学生分别对众创空间市场信息服务、创新创业政策扶持,注册营业执照办理工作不够“满意”。因此,部分转型高校应广泛采集市场信息,强化政策扶持,主动为创新创业学生办理注册营业执照等具体事宜。

3.不同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满意度差异较大

表面上看,河北省3所转型高校学生对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均达到了“满意”状态。但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各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得满意度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不同转型高校众创空间的建设和服务水平不一。在本研究设定的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满意度调查的19个具体项目中,仅有K校各项目均达到了“满意”水平,M校学生不够“满意”的项目多达10项,占设定调查项目总数的52.63%,且学生不够“满意”的项目分布在众创空间软硬件建设、教学与服务等各个方面。S校学生不够“满意”的项目达11项,占设定调查项目总数的57.89%,除具有M校表现出的特征外,学生对众创空间硬件建设的3个项目均不够“满意”。可见,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做好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工作已成转型高校的当务之急。

(二)对策建议

1.提高转型高校众创空间硬件建设水平

实际上,在本研究设定的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项目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包括提供办公场所及办公设备情况,之所以将其分列,是因为学生更加关注相关方面的情况。在本研究调查的3所转型高校中,有2所高校学生对众创空间提供办公设备、配套基础设施不够“满意”,1所高校学生对众创空间提供办公场所情况不够“满意”,应引起转型高校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社会力量为主构建市场化的众创空间,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出发点,促进创新创意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1]。访谈得知,目前各转型高校众创空间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仍在“单打独奏”,未能有效引进社会资金,市场化程度明显不够,导致众创空间硬件设施建设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转型高校积极推进众创空间的开放共享工作,聚集社会各类资金,为众创空间提供更多的高端设备、仪器和设施,进而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

2.增强转型高校众创空间软件建设能力

确保众创空间建设形成服务能力,需要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做好软件建设工作。本研究将众创空间软件建设具化为6个具体项目,有2所高校的学生对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氛围、创新创业导师数量不够“满意”,对创新创业课程、众创空间运营模式不够“满意”的高校各有1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转型高校应将浓厚创新创业氛围作为众创空间软件建设的重点,实现环境感召、实践引领。要千方百计地增加众创空间的导师数量,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持续完善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学好基本知识,通过专业课程学好行业本领,通过实践课程锤炼应用能力,通过竞赛课程体现个人特长[8]。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明确转型高校众创空间的主要功能,积极推进运营模式的多元化,以此带动创新创业政策服务的集成化、创业导师的社会化、创新与创业教育的融合化[9]。

3.持续改进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学服务

本研究将众创空间的教学服务具化为3个项目,在调查的3所学校中,有2所高校学生对创新创业培训不够“满意”,1所高校学生对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不够“满意”。访谈得知,众创空间组织的创新创业培训多聘请校外专家或创新创业成功人士担任培训师,两者讲授内容难以实现有效结合并付诸于具体实践。各转型高校均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旨在让学生在大赛活动中获得较好名次,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然而,由于大赛准备工作仅面向少数学生实施,引发了其他学生的不满。同时,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多以创新为主,对创业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难以对学生创业就业发挥引导作用。2010年5月,教育部提出“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10]。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引领转型高校全方位提升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4.不断优化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实践环境

本研究将众创空间创新创业环境服务具化为7个项目,在调查的3所转型高校中,有2所高校学生对投融资服务、创新创业资金扶持不够“满意”,2所高校学生分别对市场信息服务、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不够“满意”,这与汤龙升调查的安徽省高校众创空间存在的问题一致[11]。转型高校应积极拓宽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引入创投公司、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资金注入众创空间。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努力为社会资本进入众创空间提供各种便利。转型高校应单独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根据项目质量给予不同额度的资金扶持。同时,改变众创空间管理机构隶属于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做法,成立专门机构,广猎市场信息,及时准确地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做好信息服务。要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制定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不仅要让学生明白,也要让家长知晓,进而形成校、生、家创新创业合力。充分利用国家推进“新个体经济”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新机遇,努力拓展创新创业新领域,增强众创空间环境建设的针对性。

5.推进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的均衡发展

不同转型高校学生对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水平均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本研究调查的3所高校均为转型高校,但K校学生对众创空间各项目均达到了“满意”程度,而M校、S校学生不够“满意”的项目均达到设置项目总量的一半以上。访谈得知,K校为省政府投资兴办的“省属高校”,省财政除按“生均拨款”外,还为学校拨付了转型发展补助经费、综合水平提升经费、教学质量工程经费等;M校、S校均为市政府投资兴办的“市属高校”,市财政仅按省政府规定的“生均拨款”额度拨付经费,专项投资极少,直接影响了众创空间的建设水平与服务能力。在维持现有转型高校办学经费渠道不变的情况下,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制定转型高校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的统一标准和具体规定,使“市属高校”与“省属高校”的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实现均衡发展。转型高校要按照“扬优势、固基础、补短板、强弱项”原则[12],持续提升学生对众创空间建设与服务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众创高校学生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