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法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2021-04-14许凌洁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

【摘要】民法典从立法目的、基本原则、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道德行为、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保护、无偿捐献与人体基因、胚胎等医学和科研活动的规范,以及崇尚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引导树立职业道德等六个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从立法上落实、保障并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工作,实现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价值,指引行为,构建和谐美好社会的目标。

【关键词】民法典  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民航局2020年教育人才项目(14002600100020J209)。

【中图分类号】D923;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6-0059-02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5月28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颁布。纵观民法典,全文体现着六大关键词:权利保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等保护、意思自治、绿色原则、科学发展。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甚至可以说囊括了其他几个部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它有怎样的意义?民法典视野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体现和弘扬?这些问题的厘清有助于我们真正了解和适用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核心的价值观,是一定社会思想观念中的主导价值观,体现着社会制度、社会运行的基本原则和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追求、价值判断,就体现在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简洁的24个字既凝练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又吸收了世界先进文化,更反映了中国当代发展的需求和导向。

第一层次的核心价值观由八个字组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反映了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即追求经济发展富强、政治民主文明、社会和谐。

第二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也由八个字组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指引社会发展的方向,即我们建设的社会能满足人们对这八个字的价值追求。

第三层次的核心价值观还是体现为八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公民培养方向和培养要求,即这种要求涵盖了道德的四个分层(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职业生活的道德、家庭生活的美德以及个人品德)等方面,是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道德要求。

精确凝练的24个字就反映了我们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和个人完善的目标和方向,指引我们按照目标和方向去行为,去评价是非曲直,不断完善自我。

三、民法典弘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和具体条款

民法典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主要表现为以下六大方面。

(1)立法目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凝练,是中国法治的特有价值内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基石[1]。在民法典开篇第一条就明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放在首位,指导规定整个民法典内容。可以说它是民法典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整个我国民法的核心和灵魂。

(2)六大原则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法典的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这六大原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等在民法典中以法律规则形式的直接再现。

自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自由自愿,意志自由,自我支配、自我安排、自我决策,不受他人强迫、欺诈,体现出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2]。

守法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依法从事民事行为,不得违反法律,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这实际上是核心价值观中法治的基本要求。

诚信原则则延续着以往法律的规定,继续强调诚信这一民法帝王条款。另外新增了自甘风险,对自愿参加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造成损害的责任进行了规定,以避免现实中出现的一有损害无论过失不讲诚信随意索赔的现象。自甘风险规则可以保护人们参与有风险的文体活动,激励人们诚信行为。

“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自古以来,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都有公序良俗的类似规定,这说明一个社会基本的道德要求在民法中获得的确认并支持。我国民法典中对公序良俗作了系统规定,包括总则编规定了公序良俗原则,各分编中亦有具体规定,如无因管理中本人的权利行使、姓名权的行使以及新闻报道权行使,均要求以符合公序良俗为前提。

绿色原则。我国宪法对保护环境有基础性规定。此次立法将党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写入了《民法典》,无疑是一大贡献。具体包括第九条、第三百二十六条、第三百四十六条、第五百零九条第三款、第六百一十九条的规定。

(3)提倡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道德行为,提升公民道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助人为乐和见义勇为一直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此次立法一方面延续了《民法通则》对无因管理和见义勇为的规定,继续确认、鼓励和弘扬这一传统美德;同时,规定见义勇为者可以获得适当补偿,避免救人者流血又流泪,其目的就是保护见义勇为者权益。其实,我国《工伤保险条例》早就将维护公共利益受到伤害的情形,视同工伤。另一方面民法典增加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救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责任,这也是鼓励积极助人的道德行为,避免救助人产生心理负担和法律责任,整体而言,均为了从法律制度上确认、弘扬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道德行为,并且保护助人者的权益,激励更多的公民投入助人行为中,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和谐程度。

(4)加强英雄烈士人格利益的保护。早在2016年10月19日,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颁布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就集中发布了有关英烈权益保护的5个典型案例,对侮辱、诽谤英雄人物人格,诋毁其声誉、丑化其人物形象的行为进行了有效遏制和坚决打击。这些案例有效地引导了社会公众积极敬爱英雄、学习英雄。2018年4月27日我国颁布了《英雄烈士保护法》,其立法目的就是要加强对英雄烈士的保护,维护社会公共道德和共同价值取向,褒扬英雄烈士精神,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此次民法典中增加了侵害英雄烈士等的权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责任,就是在民事立法上强化对英雄烈士的保护,以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时代主旋律[3]。124F931E-8FDE-46F6-A06F-34B347194CC2

(5)无偿捐献与对人体基因、胚胎等医学和科研活动的规范。民法典一方面规定了人体细胞、组织、器官和遗体禁止买卖但可以无偿捐献,以确认人们捐献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以救助他人的高尚目的,同時规定了进行人体临床试验时要进行基本的伦理符合性审查并充分告知,取得被实验者的同意,平衡新药、医疗器械研发,促进人类医学进步与临床试验受试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并且强调从事人体基因、胚胎等医学和科研活动不得违背伦理道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6)崇尚家庭美德、弘扬社会公德,引导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民法典新增了优良家风、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建设的内容,确立了敬老爱幼,互相帮助,平等、和谐、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这正是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道德。新增了离婚冷静期,给予协议离婚的夫妻双方30天的冷静期,以提示他们珍爱夫妻关系,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规定了应当依法饲养动物,饲养动物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影响他人生活。尤其针对现实生活中极度不道德的高空抛物行为进行了禁止性规定,详细确定了责任承担主体和承担方式。另外,民法典中虽然没有直接规定职业道德,但是规定负有法定救助义务的组织或者个人对自然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受到侵害或处于危难时的施救义务,从法定义务的层面确定并引导相关职业施救他人这一职业道德,促进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这些特殊职业包括警察、医生、机长、船长、消防员,以及经营者,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当然在法定救助义务中还有先行行为的救助义务,这就为某些特定先行活动的特定人群给予了互相照顾、互相救助的义务,如结伴野外游泳、探险的参与各方、共同饮酒的参与各方等,这也符合中华传统美德团结互助的精神。至于特殊身份关系的救助义务,如监护人的救助义务,亲属的救助义务更是符合我国家庭美德的要求,将其列入法定义务,更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确定和倡导。

概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全体人民价值观的统一、集合,是价值观的核心,体现了国家、社会、公民发展的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涵和基础。民法典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从六个方面以鲜明的立法予以指导,这将直接提升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践行。只有把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民法典规范、贯穿法治实践,法律也才能与全体人民的道德需求相符合,法律也才能真正成为人们所信仰的良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相信随着民法典的生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根植老百姓心中,统一思想、引领价值,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实用版,中国法制出版社2020年版,第2页。

[2]宁韬,高春乾.《司法审判贯彻民法典权益保护原则应兼顾多元价值》.人民法院报,2021-01-15

[3]《进一步彰显法律法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湖北日报,2018-05-08

作者简介:

许凌洁(1975年-),女,汉族,云南昆明人,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学。124F931E-8FDE-46F6-A06F-34B347194CC2

猜你喜欢

民法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