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四构”阅读文本处理

2021-04-14潘沐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1期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核心素养文本解读

潘沐

【摘要】本文结合译林牛津版B1U2“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课例,探索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活动设计的“四构”方法,从文本的初构、解构、重构和创构四个文本处理过程,设计了层层递进的英语阅读学习活动,引领学生通过文本研究和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活动开展深度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  四構  文本解读  英语阅读  英语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语类理论视阈下高中英语主题式深度阅读教学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1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1-0073-03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四构”阅读文本处理

(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给广泛的英语一线教师指明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思路。英语学习活动观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整合英语课程六要素(即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通过设计从浅入深的、层层递进的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主题意义,习得语言知识,了解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用英语创造性地表达自身观点的能力。

(二)“四构”阅读文本处理

“四构”阅读文本法由葛炳芳(2015)提出,分别指的是对文本的初构、解构、重构和创构。在文本的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图片、观看视频等活动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唤醒,激活图式从而实现文本的初构。在文本的读中环节,教师一方面通过思维导图或信息结构图等多种阅读工具,引导学生获取梳理信息,从而实现对文本的解构;另一方面,教师通过主题语境下的问题链设计,提出思维层次从浅入深的问题,逐步启发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概括整合信息,内化应用信息,从而实现对文本的重构。在文本的读后环节中,教师通过读后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新创设的情境下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信地用英语表达自己,从而实现文本的创构。

(三)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文本“四构”

在学习活动观指导下,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是从浅层的语言信息梳理,过渡到语言整合运用,最后发展到需要高阶思维的语言迁移创造,这些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循序渐进、层层相扣的。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看,学生通过对文章的初构、解构、重构和创构逐步感知文章所承载的主题内容,内化主题语境下的语言和文化知识,最后实现对文本主题价值的理解。

二、阅读课案例研究

本文“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选自译林出版社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Let’s talk teens”,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主要讨论青春期的亲子关系问题。本文选自杂志,语篇类型属于议论文,主要围绕“亲子矛盾冲突”主题阐释了亲子矛盾产生的缘由,提供了亲子矛盾的解决途径,帮助青少年采取合理态度,理性认识成长中的烦恼,学会处理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变化所产生的家庭矛盾,理解父母在家庭中的贡献和难处。本文第一段提出了“Heated arguments and cold silences are common between teenagers and their parents.”这一“青春期的亲子矛盾是普遍现象”的论点;第二和第三段分别从“physical changes”和“mental needs”这两个角度分析了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第四段从矛盾解决方式角度提出了“The key to keeping the peace is regular and honest communication”这一“定期真诚的沟通是解决亲子矛盾”的主要观点。第五段呼应文本第一段的观点,为青少年读者给出建议“it is completely normal to struggle with the stress.”。笔者围绕该文本的主要内容,从“初构、解构、重构、创构”四个切入口进行文本分析,并设计了相应的课堂活动。

(一)初构文本:激活主题语境,铺垫主题词汇

在初构文本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目标主题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激活话题相关词汇知识,为课堂后期的活动铺垫好输出词汇。教师创设的语境应该是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关的或是与已有知识经验相关的。教师通过开放式提问,以语境问题链为引导,让学生逐步归纳出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并组织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片段1:

Lead in: Free talk

T: What do you often do when you meet a stranger?

S: Saying hello to strangers; Smiling at strangers…

T: Do you often say hello to every stranger or smile at every stranger?

S: No. In most cases, I just pass them without saying any word.

T: We treat strangers with indifference, showing no interest in them, no feeling, no reaction towards them. Sometimes, we even treat our parents like strangers, giving them the cold shoulder.

在本课的lead in环节,教师通过设计“遇到陌生人你会怎样做”这一自由讨论活动,引发学生对于文本标题“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 中主语“strangers”的认识和思考。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以及教师的追问引导,逐步归纳出真实生活场景中人们对陌生人的态度是“不理睬、冷漠的”。从这个讨论环节中,学生原有的真实生活经历被激活,为话题的引入和对标题的初步理解埋下铺垫,在追问过程中学生也对标题的含义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二)解构文本:梳理概括信息,感知主题内容

在这篇文本中,教师主要围绕“亲子矛盾”主题,鼓励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与该主题相关的新词汇表达,感知并理解语篇意义和语篇的价值取向,即“青春期的亲子矛盾是常见的,不必过分担忧”。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和概括整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将新知识应用于新的语境之中,为重构文本建起过渡。在读中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学习理解类活动进行文本主要信息的梳理概括和整合应用。

1.归纳同主题语境的语言知识

教学片段2:

Activity

(1)Find out the words related to poor family communication in paragraph1. Write them down on “word bank” worksheet.

(2)Choose one of these expressions and explain it.

教師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找出与主题语境相关的信息词,并对词汇进行理解和解释。学生能够很快找到表示家庭亲子关系紧张的英语表达,例如“battle, guarded, cannot see eye to eye, heated argument, cold silences”。学生获取信息并根据主题语境归类,能够积累相关表达,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并为后面的输出提供了铺垫。

2.利用思维导图整合信息

教学片段3:

Activity

(1)Find out the words related to the feelings of the physical changes in Para 2 and the words related to reasons for the unbalanced mental needs in Para 3.

(2)Summarize the two main reasons for the breakdown in parent?鄄child relationship. Describe the process with the help of the mind map.

教师通过让学生阅读第二段和第三段,根据思维导图找出文本中关于造成家庭矛盾的两个主要原因,并通过关键词 “battle,heated arguments,cold silences”串联,引导学生思考标题“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现象所导致的缘由。在细读第三段文本时,通过文本事实信息的寻找,逐渐梳理出不平衡的心理需求的表现和原因,清晰地展示出了成年期和孩童期之间的“minddle ground”中间地带。根据思维导图所梳理出来的文本事实信息,之后通过复述文本内容,进行语言的内化,实现文本解构到文本重构的过渡。

(三)重构文本:深度加工信息,内化主题知识

在学习理解类活动基础上的文本解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亲子矛盾主题和所形成的新语言知识进行语言的深度加工,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重构文本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应用实践类活动进行文本信息的分析阐释和内化应用。

1.利用标题引导批判性思考

教学片段4:

T:Do family members really become strangers? Why does the author use a “?” here? Have a discussion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S: Family members are not real strangers. The stormy period will not last long.

S: The opposite of love isn’t hate; it’s indifference, which means we still care our parents and we’re connected and we have a chance to set the relationship right.

教师可利用本文标题设置如下批判性思考问题“Do family members really become strangers? Why does the author use a “?” here?”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此类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学生可通过文本中的事实信息初步梳理出观点的支持性事实,即从facts过渡到evidence for opinion,只要言之合理即可。学生逐步依据文本中的信息逐步推理出,家庭矛盾关系是短暂的,所以标题中的strangers并非是一定的,问号的作用就是引发读者思考。学生通过此活动,进一步加深了主题意义理解。

2.利用同主题语篇重构语言知识

教学片段5:

Activity:

(1)Find out the words related to solutions to the solutions.

(2)Complete the short story with the key phrase: “calm down; from one’s point of view; think it through;address one’s concerns; back down ”

T:How did boy solve the conflict with his mother?

S: The boy solved the quarrel by talking it out sincerely with his parents.

T: This healthy discussion will help recover the broken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教师通过同主题语境创设新情境,鼓励学生用在解构文本阶段所归纳的语言知识进行输出和总结,内化语言知识。之后,教師通过追问“How did boy solve the conflict with his mother? ”让学生思考得出家庭矛盾的解决方式是健康的对话。通过探索新文本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学生能够基于刚学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并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实现对文本的重构。

(四)创构文本:迁移创造语境,升华主题价值

在迁移创新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真实的、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展开想象和创造,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在新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文本的创构。

教学片段6:

Activity 4: Role play“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picture”.

1.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

2. Make up a dialogue showing the conflict.

3. Make up a dialogue to solve the quarrel by healthy discussion.

4.Compare the healthy discussion with the quarrel, and try to conclude the dos and don’ts when it comes to family communication.

教师通过图片再创设同主题新语境,鼓励学生围绕话题进行情境创设。学生通过模拟图片中母亲和孩子的角色对话,构建健康对话和争执对话起两种不同方式的对话,并通过对比,寻找出正确的亲子对话方式,给出建设性的促进亲子关系的建议。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创造性地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对话方式,通过对比对家庭亲子矛盾有了深刻的思考,升华了主题价值“健康的沟通是解决青春期亲子矛盾的关键”。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关注标题“strangers under the same roof?”中的“roof”一词,提炼出屋顶在这里的象征意义,即“Parents’ unconditional love is like an invisible roof which gives us a shelter where we can grow into a well?鄄rounded individual.”

三、小结

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四构”文本处理为阅读课的活动设计和文本处理提供了参考,具有实际操作的意义。“四构”文本处理方法也为教师理清了英语阅读课的价值所在,即为体现文本价值的为内容而读,为实现文本价值理解的为思维而教,为检验基于文本输出的为语言而学,通过初构、解构、重构和创构四个层层相扣的过程,进行文本的深度阅读,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葛炳芳.英语阅读课堂教学:阅读素养与综合视野[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核心素养文本解读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探索和创新高中英语课堂活动
例谈高中英语课堂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
构建英语生命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英语核心素养在初中教学中的体现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设计思辨性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