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教学研究

2021-04-13扇国军

天津教育·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堂组织课程改革小学数学

扇国军

【摘要】近年来教育在逐步改革,在课程改革的当下,教育部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思想,创造高效课堂。教师要适应这种改革,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把课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去参与学习、探究学习,要相信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实践中可以得到创新和发挥。本文就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课程组织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组织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7-0098-03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的教育十分关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学,若有一个良好的开头,对之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但是每个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日常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数学过程中的独立思考、推导、探究,这一切都是以逻辑思维为前提。所以,小学教师一定要正确认识逻辑思维培养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教学中通过一些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学生非智力的开发

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项,分别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我们并不陌生,往往是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多和遗传有关;二是非智力因素,则是指学生对待事情的兴趣和动机。数学教学中,最常用到的是智力因素,但在教育过程中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可以通过回答问题、思考探究,在几何课程中对图形的动态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些都可以充分体现出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摒弃精英式教育

在传统教学中都是大班教育,教师很难照顾每一个学生,很多教师就开始以成绩和班级排名对学生有差异性的对待,“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似乎成了我们达成的共识,在新的改革中提出了“大众数学”教学理念,数学教学的趋势是实用性数学,所以教师应该摒弃“精英教育”的模式,数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少量优秀学生。同时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小学教师更是学生数学道路上的启蒙教师,一定要以大众数学的理念教育每一个学生。

(二)摒弃纯理论化教学

“用进废退”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在数学中也是如此。新一轮的改革中要求数学与实际相结合,数学必须是有价值和发展性的,这就需要数学能适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能满足学生在未来对社会的需求,这样数学教育才能长久地延续下去。

(三)因材施教

世界上是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如此,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的独一无二不仅是因为外貌,更是因为人的思想。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常以课本内容为起点,传统的教学中起点就是终点,教师只是讲授课本上的内容不重视学生的创新发展。改革下的数学教学中,应该以学校课本为主要素材,让学生在课本内容的学习中发现问题,同时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了解和探究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开放式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真正的主人。

三、小学数学教学的课程组织策略

(一)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拟定弹性的教学路径

在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需要课堂上的每个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制定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全面,同时也要有层次化和多元化,在整个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教育目标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育目标,在课堂上力求做到灵活呈现。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共同创造,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构造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美丽。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空间自我发挥,给学生创造“不确定因素”的机会,把这些不确定因素作为一个契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二)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前途理想教育

黑暗中看到黎明透过来的光,知道离走出黑暗不远了,才能在历经种种磨难后仍旧拖着疲惫的身躯向前。学习也是如此,不可能一帆风顺,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抵达学术的高峰。长途跋涉中需要有一定的准备,在学习上就需要正确的思想,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违反纪律的危害性,只有学生在思想上真正判断了是非,才能在行动上做出改变。“学做事,先学做人”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教给学生的道理。因此,教师在日常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在课堂的第一节课中,教师可以提前设定好有针对性的规则,让学生在学习中遵守规则。同时教师也要以身作则,要言出必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每走一步都是在学习知识,但要知道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制定目标,给予学生对自己数学未来的思考,找到正确的道路并勇往直前。

(三)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兴趣并产生乐学意识

1.巧妙设计探究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课本为基础拓展,提出一些新颖的问题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提出这些新颖的问题可不容易,需要教师熟知课本内容,研究教材的种种案例,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确保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在思考后可以得出答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研究问题。例如,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三角形”这一单元中,有这样一个性质“三角形有稳定性”,但是三角形为什么有稳定性,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很少甚至根本不会和学生解释这个问题。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可以根据这个问题开展一节实践课让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也可以提前抛出几个问题“为什么双脚并拢没有双脚分开站得稳?”“如何让一本书立在桌子上?”等。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准备教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数学学习还不是很熟悉,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因此,在对小学生的日常教学中需要教师用最简单的方式解释课本的内容,让学生能听懂,提高上课的效率。数学本身就是较为抽象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在教授一些定义和概念的时候,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容易引导小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用一些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事物,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

3.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纸上谈兵不可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在课后及时给学生做练习,在练习中巩固和复习所学的内容。在选题的时候教师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过于简单的题目让学生有都学会的假象,过难的题目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掌握每个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不同的题目,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引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在练习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导的教育理念。练习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度干涉学生学习,在结束练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

4.活学活用教材,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教育改革要求学习“有价值”的课程,什么是有价值呢?在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就是有价值的。因此在教师讲解数学的时候,要以课本内容为主,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深化教材的内容,将课本的内容进行再丰富和再更新,更好地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给予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也要注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解答,数学的解题方式往往不止一种,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善于探究的好习惯。

四、结语

教育的改革把中心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置教学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用更好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好的根基才能建高楼,正确的学习习惯能够为之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课堂组织课程改革小学数学
基于生成性教学的高中化学课堂组织策略研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管理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浅谈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