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分层数学作业研究

2021-04-13张美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3期
关键词:学困生布置分层

张美华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3-0111-02

为学生减轻家庭作业的负担是当下社会当中需要进行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与延伸,也是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主要手段。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而在以往的作业布置中,大多数教师以作业完成数量的多少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而笔者认为,作业的布置不应过度重视数量,而是应当注重质量,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这也就是当前十分推崇的作业形式——分层作业。分层作业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情况及尊重他们的客观差异性,从而促进不同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布置好分层作业,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实现分层作业。本文对数学课堂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减负增效背景环境下的作业分层练习与相应策略。

一、学生数学课堂作业负担过重的原因

(一)部分教师过度注重理论教育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当中,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只有理论知识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在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时这部分教师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不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也不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忽视了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不仅如此,这部分教师对于学生想要提升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也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延缓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成长。而由于我国数学课程教育标准的时常变动以及考试内容的不时更新,许多教师会过度重视应试教育,在备课与授课的过程中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关注与培养。同时,在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时忽视对实际情况的考虑,使得作业任务的数量过于繁重,导致多数学生无法按时按量地完成对应的数学作业任务。

(二)部分教师忽视作业分层的意义

此外,在当前的教学与教育当中,许多教师并没有深刻地意识到作业分层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项教育政策要求学校取消对应的分班制度。这种情况的存在,便导致了班级内部组成的随机性,每一个班级中都会包含优等生、中等生与学困生。不仅如此,在每一个班级中,每种类别的学生数量也存在着随机性,进而导致班级内部学生的学习水准参差不齐,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强弱差距。基于此,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应用分层模式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逐渐被各级的教育单位所承认,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但是,尽管很大一部分的教师对分层作业的布置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愿意采用这种方式开展相应的教學活动,但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无法有效地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其中,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时,虽然充分考虑了学困生的处境,但其他层次的学生的作业仍然不尽相同。这种情况的产生是教师对分层教学过于浅显的理解所导致的。教师应当注意,采用分层的方式为学生布置对应的作业任务不可以照抄照搬,想要完美实现对学生作业的合理安排,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进行观察,进而充分了解学生作业的完成水平,使后续的分层作业任务安排能够更加合理充分。但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多数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不论是课堂当中还是课后的课程准备,都需要教师进行主导。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在分层作业的方面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使得教师开展数学分层教育缺少相应的依据。

二、减负增效背景环境下的作业分层练习与相应策略

(一)教师需要明确相应学生的层次标准

想要应用分层的方式布置作业任务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需要充分明确学生本身的层次标准。一般来说,教师在判定一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时的主要依据便是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方法以及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如果教师想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进行分层,那么教师便需要排除掉分层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偶然性因素。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存在波动,仅一次的数学成绩考核无法对学生个人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行充分判断。因此,为了解学生真实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教师需要组织多次的数学测验考试,并保证在测验的过程中不存在抄袭舞弊的现象。在进行多次的数学测验之后,教师便可以按照学生多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进行分组,进而开展相应的分层次教学。而将成绩作为分层标准的好处便是能够将学生进行量化,并且相应的操作流程十分简单轻便。然而,仅用数学成绩作为判定学生数学学习水准与学习态度的考量标准过于片面,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与判断时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切实地了解学生对应的水准与准确的学习态度,并在了解的过程中充分把握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方便教师进行更加充分的分层次教育。

(二)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充分观察

若是将学习方法作为教师开展作业任务分层布置的标准,教师就必须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进而有效明确学生对应的学习能力。必要之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借此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应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进行的分层标准设计往往能够更加适应教师的对应教学目标,并且,教师所设计与布置的作业任务也能够更加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层的模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教师也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变动,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相应分层方式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

(三)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巩固“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困生的状况进行充分考虑,引导这部分学生对教材中的课后习题进行解答,并要求其写出对应的解题思路;而对于中等生而言,教师则需要将教材中原有的习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动,适当地减少或增加题目当中的条件,在改动过后要求学生解答出对应的结果;对于优等生,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要求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这样的方式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知识的认知水平与理解程度,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质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获得有效提高。

(四)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教师需要提出不同要求

一般来说,学生的数学成绩都会呈现正态分布的方式,这种数据的分布情况表明中等生在班級当中占绝大部分。因此,教师应重点为班级内的中等生布置适宜的作业任务,并以中等生的作业任务作为基准为优等生增大或为学困生降低相应的任务难度。其一,就优等生而言,若是仅仅要求其完成数学教材或数学辅导书当中的习题内容,则无法使学生的个人学习水平获得相应提高。因此,小学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课外的习题,并以此作为给优等生所布置的作业基础,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得有效提升。此外,在设计课外的习题内容时,教师也应当注意布置少量但质量较高的作业内容,进而有效地做到对课堂拓展,以少量的作业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个人能力获得有效提高。其二,在对中等生进行要求时,应当注意在完成课堂的教学过程后,应当给予学生充足的准备与练习时间,这个时间是帮助学生巩固基本数学知识的重要时间。究其根本,中等生在数学课堂的学习当中,往往处于认真听讲的状态,但却可能由于一些细小的问题导致其分心,在分心的状态中,便可能遗漏课堂中所讲授的重点数学知识。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进行充足的设计,并且设计的内容需要包含大量的基础知识内容,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感获得有效满足,并且还能够为中等学生查漏补缺,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中等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有效提高。通过分层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对于以后的学习也会燃起更加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地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究。

举例说明,当数学教师为学生讲述“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要求学困生对相关的定义与定理进行理解,并引导学困生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用;而对于中等生来说,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任务便需要一定程度的提升,进而有效强化中等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与个人能力;而对于优等生而言,教师则需要以所学知识为基础为学生设置发散性的问题,并要求学生自身进行发散联想,使学生在原有的长方体表面积基础知识内容当中能够领悟到更多的知识,进而获得有效成长。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数学教育领域内,仍存在着学生学习压力过大的事实,这一点不可否认。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进行理性分析,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现象,课业任务过于繁重是其中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因此,教师为了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效率获得提升,需要将学生进行分层,并根据不同的层次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任务,使学生能够学习到与自己相适配的数学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水平与数学学习能力获得有效提高。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的作业负担全面降低,提升对应教师的教学效率,推动学生获得一定程度的成长。

猜你喜欢

学困生布置分层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