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之谈

2021-04-13吴娟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0期

吴娟娟

【摘要】习惯养成在人生阶段越早越好,小学低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日常行为习惯更是各种习惯的基础。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是这项伟大工作中的重点奠基工程。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把握好这一关键期,抓好时机细指导,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关注积极情绪,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关键词】行为养成  心情晴雨表  故事德育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0-0013-02

教育是什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一年级是人生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人一生中各项能力形成的初始阶段。良好行为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教师细细指导,多多培养。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德育就从小事做起,抓实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小学低年级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抓好细小的日常行为规范,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引路人,到底该如何在日常行为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呢?笔者一直在思索着……

一、巧抓时机细指导

培根在《论人生》中强调:“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甚至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从幼年起就要在长辈的引导教育下养成良好习惯。”它强调了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每接一个班级,开学的前几周是班主任和本班学生的“磨合期”,这一时期是非常关键的教育时机,它有个先入为主的惯性,一定要关注这个时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时,需要老师告诉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辈子受用。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可以用儿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指导。上课铃声响后教室还是吵吵闹闹的。根据孩子们爱听儿歌的特点,可以尝试编写儿歌:“铃声响,进课堂。摆书本,坐端正”。课堂发言总是不懂得先举手,可以用这样的儿歌来强化:“小小手,举起来,我来说,你来听”。排路队时:“走起路,眼睛看,靠右走,快静齐”。训练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必须做到“三个一”,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边拿起书,边读儿歌:“书本立起来,双手拿着书两边,书本稍稍往前斜”让学生明白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排队的时候,让学生诵读:眼看前方同学后脑勺,双手摆臂大步走,嘴儿闭紧眼看清,整整齐齐到操场……此类儿歌朗朗上口,好读好记,教学生读几遍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在刚入学阶段,就每天接触此类儿歌,润物细无声,为养成正确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又如,这一时期的值日工作也要细化要求,细致指导。班主任在学生问题发生之前,就要事先估计好孩子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自己要在心中想好应对方法。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更要细化一切要求,让孩子明白自己要做哪一点。针对这些,在班级把卫生值日表重新排过。把值日任务细化,细化,再细化。每天规定谁扫哪一组,谁排哪几张桌子,谁专门负责倒垃圾,擦黑板……还选了专门的孩子负责关灯,擦窗台。对于怎么把桌椅排整齐,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难,就教他们可以站在什么位置看是否整齐,如果不整齐要先从哪一张桌子开始“动”,这些都要一一到位。还得每天选一个较能干的孩子来当值日长,先培训这些值日长每天要怎么提醒同学做值日,怎么检查卫生等。这些小细节都指导到位,学生的值日工作就逐步进入正轨了。

二、持之以恒有落实

《好习惯伴我成长》一书中提到: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刚入校,需要班主任大手牵小手,一步一步带着他们走好小学生活的每一步,在期初我就用几个星期的时间,在班级成立一个扫地培训班。我跟他们说:排桌椅的人一个负责三排,要做到横竖对齐,椅子推入桌子下。扫地的人要把各自负责的那一组扫干净。没有达到要求的,或者是没有留下来的同学,就会被我招到这个特殊的“扫地培训班”。试了几周,还真的有效果。学生把地扫干净了。于是,再办一个“扫地高级培训班”……更多的培训班开起来,让学生养成各项常规的好习惯。

当卫生值日表已经尽可能细化安排好,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时,接下来就是落实与养成的问题了。第一周我每天到班级,亲自指导孩子做值日;第二周我请来家长到教室指导孩子做值日,我在旁边看着,有不对的再马上指出来,并且把值日长叫到身边,告诉他每天他该做些什么?注意观察些什么?第三周请来学校大队部的督导队员教孩子做值日,并在场观察着,纠正着。第四周,就让小值日长上场了,看看这几周的指导培训成果如何了。当看到值日长也有模有样地当起小老师时,我想我可以稍稍喘口气了。但这些都只是刚开头,后面还需要常抓不懈。第二个月改变顺序,还是照样做着。一个学期下來,事实证明,我的坚持是有用的,值日长的检查非常认真,班级的卫生值日非常到位。到了二年级,班级的卫生值日工作完全放手给孩子去完成。在这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做人做事都贵在坚持,坚持可以让你离成功越来越近;坚持可以让你离优秀越来越近。

三、关注心情有引导

一个班级的班风学习与班主任的个人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在班级中快乐地生活,尽量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氛围,让学生爱上老师,爱上班级,进而爱上学校生活。微笑可以带来正能量,可以解决遇到的很多问题:学生成功时的赞赏,遇到困难时的鼓励,需要帮助的关心,犯错时的宽容……用微笑来面对每一天的生活,不但给别人带来好心情,自己也会得到快乐。可是人的心情不是每天都会是晴天,有时也会多云、阴雨。那怎么来转变学生的消极心情,让他们快乐学习呢?在班级启动了心情晴雨表。在班级的“每天新闻”一栏中张贴班级的心情晴雨表,孩子每天早上进到班级,就去登记自己今天的心情,开心用一个笑脸表示,不开心就画上一个哭脸。愿意的同学可以在个人采蜜本中把自己开心和不开心的原因写下来,和老师进行纸上谈话,倾诉自己的烦恼,请老师帮忙出谋画策,调整自己保持快乐。这些心情登记表就是采蜜本,就像是提前的问卷调查,班主任可以从中发现不少孩子的烦恼问题。针对这些开展主题班会课,教给学生消除烦恼、找回快乐的方法。在活动中,学生懂得了积极向上的心态可以带来更多的成功、欢笑、自信;希望大家都能微笑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少年。

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是需要班主任时时关注,加以引导,使学生的负面情绪能得到有效管理,得到正确引导。有一个学生在疫情期间,因为老是宅在家里,对周围的一切都觉得很无聊,他说:每天关在家里,没有伙伴,没有友情,这个世界和他的联系只剩下那冰冷的电脑。看到这样的一个情况,可以对这个心情记录表作一个升级版。利用钉钉系统平台中的那个打卡程序,每天上传学生的表情图,外加文字说明,几天系统就会生成一个数据图,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使得班主任在疫情线上教学时,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往积极的情绪方向发展。

四、学讲故事做德育

低段的学生非常喜欢听故事。而很多故事都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淡化了教育者的形象,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每次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时候,借助名人故事。比如怎么教会学生学会去关爱别人,可以先讲了一个《爱心链》的故事,告诉学生什么是关心,什么是关爱,它们陪伴着我们,让我们有勇气挑战困难。“关爱”是人世间最温暖的力量。班级就要有这些爱心来照亮生活。班级里有一个特殊的存在,上课时,苏同学会自己到处跑,坐不住,学生的倾听肯定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就跟学生说:上课时,苏同学在走来走去,我们不要看他,继续听课,如果他走到你位置上跟你说话,你就直接跟他说:我要听课,别吵我,然后继续听,剩下的事情老师来解决。我自己先带了一包面巾纸来班级,让有需要的学生和老师用。接着我跟他们说如何让这包面巾纸一直存在呢?学生一听,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从组长开始,每周都有人带纸巾来班级,讲台桌总有一包方便大家的面巾纸。这就是故事德育的力量。

有一个学生多动,上课总是坐不住;老师讲课的时候,她总是站在讲台桌旁,订正练习的时候,还会趁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挪到你身边,用她的两只小手抱住你的手臂。而当你一说她的名字,她就马上把头低下,做出一副已经知错的样子,让你都不忍心再说她什么,可当你说“下次别再这样了”,她马上欢天喜地地跑开。每天上课,上学都不能按时到班级。看到这些,我就在班级讲了一个“坚持到最后”的故事。听完之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跟她约定,如果她一个星期都能每节课准时到班级参加课前诵读,每天早上、中午都能跟大家一起排队进教室,到周五我就给她一个小惊喜。没想到她那个星期的表现超好,同学也没说她迟到了。于是在周五的时候,把她叫过来,说要兑现我的小惊喜:带她到文具店买一盒水彩笔,她非常高兴。就这样,在微不足道的故事里,一起抵达幸福的彼岸。

当班主任外出学习培训时,怎么借助他人的力量来进行班级的管理呢?平常我都是在事先跟班级学生交待清楚,给帮忙代课的老师几个故事,故事的主题事先跟学生说清楚,可以是課堂纪律、卫生值日工作,也可以是文明礼仪等,请代班的老师帮忙讲,让学生在听故事中明白自己要怎么做,然后等班主任回来,再针对具体情况颁发表扬信,给予奖励。学生都非常喜欢这种方式,班主任不在学校也比较放心。

播下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在生活中,本着一颗快乐的心,捎上一颗“精益求精”的心,宏观把握班级育人目标,微观规划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就能让“良好行为习惯”这一颗稚嫩的小种子,在班级这块肥沃的土壤中,开出璀璨的五彩花。

参考文献:

[1]安萍芳.浅谈班主任怎样帮助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216-217.

[2]刘胜兰.论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8(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