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科学研究成果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21-04-13张瑞霞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脑科学外语教学大脑

张瑞霞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大脑对语言的加工活动的相关研究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成就。脑科学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对语言加工的科学规律,对小学英语教学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脑科学;小学英语;浸入式活动教学法;左右脑协同教学法;大小脑协同教学法;智能脑加情感脑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学法;全知觉调动教学法;全状态投入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5-0094-02

1 左右半脑不同语言功能机制的最新研究

当前,脑科学界研究者一致认为,左右半脑不仅在语言加工过程中具有不同作用,而且相对于左半脑,右半脑在加工延伸词义语义、整体理解语篇、语音语调、口语理解、暗示性语言理解过程中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右半脑词汇语义加工的特点  左右半脑同时进行语言信息的加工活动。科学研究证明,右半脑的语言信息加工功能侧重于更多的词义激活及语段信息功能,侧重于整体激活较大范围意义相似的词义,概括和维持综合性的意义信息。但同左半脑相比较,右半脑对词义强弱有差异的信息激活并没有明显区别。

右半脑语篇加工的特点  综合理解推断语言信息需要广泛的、发散的语言整合能力,右半脑主要负责加工整合这类语言信息。Beeman在著名的实时语义启动任务研究中发现,大脑两半球虽然都能支持激活相关词语义,但右半脑显然承担着更多词语义之外的暗示性信息与外延信息,左半脑对语言语篇加工侧重于浅层含义且速度快,而右半脑侧重于语篇的深层加工且速度较慢,需要调动更综合的素质。右半脑在前后自相矛盾或逆转性的信息加工处理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右半脑理解暗示性语言的特点  脑科学研究表明,语言信息的隐喻性意义主要由右半脑负责加工处理,完整的右半脑是正确解释语言上一系列比喻结构的前提,正常右半脑能保持比喻意义的多种解释,而右半脑损伤者只能依赖于左半脑作出的词语选择,没有办法借助其他的意义对已作出的选择进行更正[1]。因此,右半脑损伤者很难分析理解隐喻意义和暗示性意义。

右半脑对语言情绪表达理解的特点  研究者发现,右半脑损伤病人普遍会在理解语调所表达的情绪方面出现混乱,无法理解不同语调包含的情绪信息[2]。一些研究者还通过正常人的语调感知和表达,对比研究左右大脑情绪的变化。尽管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但是都发现右半脑在语调信息表达的情绪理解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受试者对语言的情绪表达和理解有所不同,但这一任务是由右半脑完成的,右半腦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从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探索外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当前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对转变小学外语教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带来重大启示,教师应自觉运用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变外语教学的传统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措施和方法,增强外语教学效果。

左右脑协同教学法  脑科学研究证明,标准的格式化的翻译主要由左脑完成,而创造性的表达则属于右半脑模式,双脑互动模式取得的效果呈几何倍数增加。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脑科学研究教授Marcel Danesi在《第二语言学习:右脑观》一书中提出右脑教学观和模式流动原则。这种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基础上的教育观,鼓励教师以激发学生右半脑为出发点,放开手脚,运用生动灵活、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全方位增强外语教学效果。

大小脑协同教学法  脑科学研究表明,在语言表达方面小脑起主要作用。语言信息首先经过大脑思考加工,然后通过大小脑联合区,最终在小脑区形成记忆模型。当以后碰到相类似的问题时,这种记忆模型就会被自动触发并作出相应反应。小脑承担了大脑的部分日常工作,和大脑互相配合、协调运作,减轻大脑的负担。小脑也叫智能脑、创造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外语教学中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强化小脑的这种功能,逐步达到语言习得由生到熟、熟能生巧的目标。通过创设情境、模拟交流,或者实际和外国人交流,在特定的场景中学英语,都是激活小脑参与学习的有效途径。

“互学”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两两交流、小组交流,就一定的教学内容展开对话交流活动,打破学生界限,让学生随意组合、随机组合,全员参与教学活动,体现语言习得的工具性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智能脑加情感脑教学法  情感脑和大脑中记忆存贮的部分密切关联,对学习的趣味性起着催化作用。人们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往往是那些曾引起情绪强烈波动体验的事物。因此,教师要重视强化学生情感需要,活跃学生情感,引导学生和文本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学习过程就会变得趣味化、游戏化、情感化,就会充分发挥情感脑的积极作用。教师要始终保持教学激情,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计好课堂活动、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要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营造个性化的课堂学习氛围,适当安排学生参与学校活动,转换成外语情境下的交流展示。教学活动要不拘一格,积极营造情感氛围,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成就性体验,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促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和外语教学相结合,为开发学生右半脑提供了良好条件。如利用网络教学、人机对话等,能够使语言学习的情境、图像、音响同语言意义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外语教学不再单纯依靠视觉、听觉来进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实现了右半脑潜能开发,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感官更丰富,学习的路径更综合,学习的过程变得自然流畅、轻松愉悦,大大提高了学习质量。而且借鉴电脑信息的输入、储存、检索等原理来设计教学和学习程序,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如相关研究者设计出的“英语心理词典”“英语语法脑地图”[3]等。教师要科学设计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音乐、歌唱、绘画、舞蹈视频、身体语言等方式,实现外语教学情境化、趣味化、彻底转变仅仅把外语当作一门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照搬的教学观念。

全知觉调动教学法  如何全面调动学生的各项知觉功能,激发他们的视觉、听觉、动觉,大声朗读、全身心投入,充分唤醒他们全部的知觉功能,积极融入学习的整体学习氛围中,从而提高互动交流的能力,有效保证学习的效果?以下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1)动觉功能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即兴创作表演、行动感知亲身参与活动,体验外语学习实践过程。课堂上要尽量穿插学生体验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最大限度发挥肢体语言的优势,激发右半脑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2)图像学习法。教师一开始不直接给出意义,而是启发学生展开聯想形成记忆,运用备课时搜集的相关图片、图像材料授课,从而实现由图像图片直接切换到右半脑的学习模式。反复训练学生的第一反应,重视图像学习型学习者的学习规律,力求避免把语言意义直接输入给他们。

3)反复诵读教学法,就是通过音乐声响,由听觉功能自然指向语言意义本身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反复听、说、读,在此基础上打通听、说、读和语言意义的联系[4]。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鼓励学生大声读出来,只有敢读、大声读,才能消除学生对英语的陌生感、畏惧感,有效激发右半脑参与语言习得的过程,提高语言学习效率。

全状态投入教学法  研究表明,在放松警觉状态和睡眠初期状态,重温和回顾课堂学习的内容,比单纯依赖课堂教学更能加强记忆效果。播放旋律优美舒缓的音乐,或者运用幻灯片、图像,欣赏自然风光,营造学习者身心宁静放松的氛围,诱导学习者放松警觉的状态,往往极易激发大脑的深层开发,甚至做梦也会促进语言信息的加工和重组。外语教学应注意张弛有度、劳逸结合,自觉营造学习者全状态投入的教学氛围,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3 脑科学研究成果对小学英语浸入式活动教学法的指导意义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类对大脑的不断探索不仅有助于认识大脑的秘密,而且有助于从大脑运行的科学规律出发,寻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基于脑科学研究的小学英语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全身反应法(TPR)、自然法(NA)、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表现性学习(Performers-based learning)、沉浸式教学法(Immersion)、全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5]等,让儿童全身心投入游戏(任务)化的学习世界,激发其特有的开放性、娱乐性、形象性、行动性和创造性,指向儿童的基础学习素养,使二语习得变得愉悦轻松而又引人入胜。随着脑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包括英语浸入式活动教学法在内的各种科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获得更坚实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穗苹,黄红清,吴烈坚.大脑两半球在语言加工中的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5-121,160.

[2]黄红清.阅读理解中大脑半球在主题表征中的作用[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3]孟万金.从“双脑全能”教育思想看外语教学改革:运用脑科学研究成果优化外语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1(7):49-51.

[4]拨云见日:脑科学研究新进展[EB/OL].(2017-9-19)[2020-12-2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6909-1076656.html.

[5]基于脑科学的儿童语言学习[EB/OL].(2018-10-05)[2020-12-18].https://wenku.baidu.com/view/eff62c0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5.html.

猜你喜欢

脑科学外语教学大脑
从STEM到STEAM:脑科学基础及教育启示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脑科学改变教育
董奇:脑科学研究与未来教育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