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21-04-13汤佳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项目教学法核心素养

汤佳宁

摘  要 阐述项目教学法的内涵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变化,具体分析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案例,指出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以期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信息素养;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5-0074-03

1 项目教学法

项目  何为项目?通过中国知网词典的查找,对其解释主要两种:第一种认为项目是按事物的性质分成的门类(建设项目、服务项目、体育项目等);第二种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限定时间、资源、质量标准等),具有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本研究采用第二种项目的解释。

项目教学法  有关项目教学法,美国教育家基尔帕特里克在1918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第一次给出定义,即项目教学法由目的、计划、实施、评价等阶段构成。后来,又有不同的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他们的定义中包含几个要素: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自己完成、有展示的成果(如报告、作品、演出等)。

我国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报告中提出:“项目学习是以学习研究学科的概念和原理为中心,通过学生参与一个活动项目的调查和研究来解决问题,以建构起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能运用到现实社会当中去。”

通过中国知网词典的查找,来源于《澳大利亚教育词典》的解释: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学习者接受任务,收集和某一问题相关的数据并综合数据。学习者可以随时寻求教师的帮助,但一般都是独立完成任务。

笔者认为,项目教学法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教师的教,另一层是学生的学。对项目教学法可以这样理解:

1)教师对这种教学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也了解项目学习的方法;

2)教师可以给定项目,也可让学生自己确定项目,并且项目是可行的;

3)学生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但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

4)教师要设置时间限定,以便能够有效地督促学生完成,也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

5)学生完成项目后必须要有相应的作品(如报告、作品、演出等)进行展示。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确定项目。项目的确定一般情况下由教师给出,教师会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项目主题需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也可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项目可以很大,需要很多学生协作完成;项目也可以很小,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项目是小组合作还是个人完成,是由项目本身决定的。

2)制订计划。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对项目进行详细分析,把项目进行分析和分解,然后进行组内人员的分工,并设定时间进度和完成的要求,如遇到问题可随时进行调整。

3)项目执行。根据制订的详细计划开展活动和研究,遇到问题时小组成员需要共同商讨,如果还是解决不了,可以向教师请教,教师可以幫助其分析和指导。小组成员要有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不可有分裂的想法和举动。小组成员最终要形成项目的呈现结果。

4)项目展示与评价。项目完成后需要展示成果,可以书面、口头、作品、表演等形式分享组内成员的合作过程和付出的努力。

项目成果展示即是对他们的肯定。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能够让大家认可小组成员的付出,同时能够认识到组内的不足,取长补短。

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变化

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几年来的课程教学实践,对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技术、文化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所以也就催生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更新、前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全面提升全体高中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又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信息意识(先导)、信息知识(基础)、信息能力(核心)、信息道德(保证),共同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在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中又提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这和课程的宗旨即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一致的。同时,2017年版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以,在新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融入项目教学法,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3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案例

在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江苏省将采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作为高中信息技术教科书,这两本教材在内容上、教法上都做了很大的调整和创新。下面以这两本教材为切入点,提出对新教材教学的一些想法。

项目1:2.1 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本项目是《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中第2单元“编程与计算”中的第一部分内容,包含“表示游戏的算法”和“用Python

语言实现游戏”两个任务,以有趣的游戏“最强大脑”为项目主题,贯穿于整个项目中。表1所示为这个项目的活动过程。

项目2:2.3 无线局域网的组建。本项目是《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中第2单元“信息系统的集成”中的第三部分内容,以“组建无线局域网”为项目主题,在学生了解网络中的软件设备和硬件设备的基础上进行组建和配置。表2所示为这个项目的活动过程。

这两个项目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分析、合作、交流、实践,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他们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每个人都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取得满意的成果。同时,每位学生也在知识积累、合作能力、探索能力、实践能力、演讲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升。

4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

经过两个项目的教学和研究,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讲练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人,他们能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思考、实践。所以,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学生坐在教室里不能再只听教师讲,需要自己去分析项目,去查找资料,整理准确的资料来解决细化的问题。在这个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他们对所学知识和查找整理的过程印象更深刻,能够把所学技能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这就是教师授人以渔的目的。

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综合能力不断凸显。

1)需要学生形成小组,他们在这个小组中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每位学生都要发挥所长参与其中,共同为项目的完成付出努力。项目小组还必须要有领导者,进行成员关系的协调、任务的分工、时间的安排等。所以,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需要在成员之间建立信任和理解,从而不断提升合作能力。

2)小组成员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需要准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所以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实践力,所以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需要进行展示和交流,所以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3)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含四个素养。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和提升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

①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与小组成员共享信息,主动分析与处理问题,这些就是学生信息意识得到提升的体现。

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寻求准确的信息,提供知识基础,巩固自身的知识储备,这些是学生信息知识得到扩展的体现。

③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分析、探索、思考、实践、展示等,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些是学生信息能力得到提升的体现。

④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维护组内成员的合法权益,这是学生信息道德得到培养和提升的体现。

5 结语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够通过小组独立自主地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不断激发各项潜能,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孔维维.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2]张柳.高中信息技术“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研究[D].江蘇:苏州大学,2017.

[3]赵科.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以《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教学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4):48-50.

[4]黄亚涛,林铭.基于项目的高中信息技术融合创新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9(8):49-52.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项目教学法核心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flash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