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研究

2021-04-13王秀萍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网络游戏

王秀萍

摘  要 阐述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点,分析其现实意义,提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探索教学途径,以期为高职思政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虛拟实践平台;网络游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5-0039-03

0 前言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借助互联网虚拟空间为活动平台的全新实践教学模式即虚拟实践正在悄然兴起,虚拟实践将成为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未来发展趋势。因此,高职思政理论课教师应当把握时代脉搏,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把虚拟实践应用到思政理论课堂教学中,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

1 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内涵与特点

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内涵  就其内涵而言,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是依托手机、电脑等能够承载虚拟实践平台的网络终端,根据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情境,以虚拟仿真技术为高职学生创设网络化虚拟世界的实践教学活动。这种虚拟实践教学相对于传统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优势在于凭借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平台,使高职学生利用触觉、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方式与虚拟世界进行交流,并体验现实生活和社会交往。这种集娱乐和教育于一体的虚拟实践教学模式,大大调动了高职学生参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特点  虚拟实践教学是依托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方法,是互联网技术与思政理论课的有机融合,这种实践教学与传统实践教学相比,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虚拟性、交互性和创新性三大特点。

1)虚拟性。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是在互联网虚拟空间进行的,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根据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合理的想象,创设教学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虚拟情境,让学生既可以穿越历史,又可以再现现实,在虚拟世界中尽情地遨游。虽然这种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景是虚拟的,但学生的体验是真实的,这就弥补了以往受时空限制的实践教学方式的不足,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达到以往实践教学所不具备的效果。

2)交互性。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相对于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大提升了师生教学活动的交互性。在虚拟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同处于一个虚拟系统中,且无主客之分,师生之间可以就思政理论课某些问题通过互联网虚拟空间进行无障碍、全方位的交流互动,甚至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这种交互性实践教学过程改变了传统思政理论课堂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单向交流模式,真正实现了师生关系的平等。

3)创新性。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型实践形式,是对传统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超越和创新。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虚拟实践教学基于网络把抽象枯燥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容易接受的图片、声音、动画等形式展现给学生,达到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在享受乐趣的学习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在教学形式上,虚拟实践则可以通过展示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情景剧、微电影等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

2 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的现实意义

有助于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潮流和满足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  目前,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极大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互联网的普及,给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实践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面对这种新的发展契机,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将互联网技术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拓展思政理论课教学阵地。就高职学生而言,其日常学习、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在线交友、网上购物、玩网络游戏是他们的最爱,但互联网中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给社会经验不足的高职学生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因此,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看,高职思政理论课要利用学生所喜爱的网络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活动,以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并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最终达到思政理论课育人的目标。

有助于补充和完善当前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和缺陷  当前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实效,结合本校的实际积极探索和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虽取得不错的成效,但从实际情况看,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为: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手段落后、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和覆盖面不广、教学基地和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而虚拟实践教学借助互联网技术在较小的空间内创设对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虚拟化的实践教学环境,这种仿真的虚拟实践教学场境既吸引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更能有效解决当前实践教学因交通、经费、场地、人力、管理等各种条件的限制。

有助于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的积极作用  在高职思政理论课中开展虚拟实践教学能深化“双主体”教学模式,这种“双主体”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积极作用。从学生角度来看,在思政理论课中融入互联网技术开展虚拟实践教学,可以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多元的教学形式、良好的教学氛围自觉吸引学生参与相应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师角度来看,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更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因为面对互联网新技术的使用、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学习和创新,设计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

3 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就是说教师在实施虚拟实践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思想实际创设虚拟实践情境,让学生在仿真虚拟的实践情境中把握和领会思政理论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以解决学生在现实中碰到的一系列疑惑。因此,思政教师在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时不能恣意创设虚拟实践情境,应牢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  思政教师是虚拟实践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在开展虚拟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具体而言,由思政教师根据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自主创设虚拟实践平台,选择虚拟实践方式和指导虚拟实践。

与教材相一致  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紧紧扣住思政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并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仿真虚拟实践教学情境来验证思政理论的真理性。因此,思政理论课教师在设计虚拟实践教学活动的目标和任务时应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要求相一致,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创设虚拟实践教学时务必找到虚拟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堂理论教学的有机契合点。这个有机契合点就是开展相关的虚拟实践教学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则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就有可能迷失虚拟实践的方向,让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侵害。

虚拟与现实的融合  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线下的现实实践和线上的虚拟实践,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高职思政理论课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本意不是完全取代现实的实践教学,而是对现实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和补充,使之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以增强高职思政教育的实效。因此,要求高职思政教师在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时坚持现实实践和虚拟实践的有机融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做到优势互补,发挥两者最大的合力。

4 高职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化和普及,各高职院校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积极探索虚拟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果。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有效的虚拟实践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喜爱和接受程度,并与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其教学方法和途径。

创建虚拟实践教学专题网站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高职院校已经逐渐开始重视思政理论课专题网站的建设,但从目前已建的网站情况看,存在无人问津、流于形式、水平参差不齐、使用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亟待加强和改进。一般门户网站的建设大致包括基本模块和常用设计两方面内容。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专题网站是用于完成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任务特别开发的网络空间,其建设过程不同于一般门户网站的建设,除了上述这两方面内容外,还要增设教学任务发布、答疑讨论、作业提交、在线测试、成绩记录与查询、教育游戏下载等内容。在资料和素材的选择上要坚持贴近学生和现实需要的原则,提升专题网站界面的可欣赏性,吸引更多的学生关注和使用,把专题网站真正建设成为思政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真心喜爱的实践教学活动平台。

创设虚拟仿真实践情境,进行虚拟仿真体验  传统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名人故居等,既要考虑大量的经费,又要考虑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要组织所有学生参与实地参观和考察活动有很大的难度,而创设虚拟仿真实践情境,让学生进行虚拟仿真体验,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虚拟仿真体验,就是思政教师在组织虚拟实践教学时让学生带着一定的实践教学任务,在已创设的虚拟仿真空间利用声、光、电等三位一体的方式,并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各种手段呈现相关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经历和感受。

如在思政理论课中要组织学生进行“重走长征路”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可借助虚拟现实系统软件开发并模拟出当年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的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让学生在虚拟的仿真环境中真正经历和感受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以及遭遇的国民党围追堵截的困境和各种生离死别的场景,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长征精神,学习红军不怕艰难、奋勇向前的优秀品质。

开发思政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对于当前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很多高职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而浪费青春,导致学业荒废。思政教师可以尝试将具有极强吸引力的网络游戏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开发网络游戏的方式开展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这将是一种寓教于乐,既吸引学生又与时俱进的实践教学新方式。所谓思政理论课网络游戏实践教学,就是教师通过设置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相一致的特定时代背景,将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相关知识要点融合在游戏的各环节,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和承担相应的义务,主动学习和了解相关思政理论知识,并能通过游戏的亲身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思政理论课知识的理解,真正达到让学生将思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的。这种新颖、未来化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需要思政理论功底深厚的教师、精通互联网技术的开发者和教育对象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就目前情况看,真正要付诸实施的难度较大,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创新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虚拟实践教学网络游戏定能占有一席之地。

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技术培训,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虚拟实践教学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实践活动,对思政理论课教师提出更高素养的要求。思政教师要开展虚拟实践教学活动,既要具备扎实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也要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而从目前思政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来看,思政教师的信息化操作技术相对比较薄弱,不利于虚拟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实施。因此,各高职院校为了增强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促进虚拟实践教学广泛应用,必须重视思政教师互联网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为思政教师制订互联网技术培训计划,设置相关教育信息化技术实操课程和提供专项保障的培训经费,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内外互联网技术教学信息化的各种进修学习和培训。总之,要采取多种措施,把思政教师着力打造成既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又能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宝,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学生自主参与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新探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2):108-111.

[2]杨湘红.虚拟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意义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6):68-70.

[3]陳红,孙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虚拟实践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8):79-82.

[4]李军,刘丽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模式与实施路径探析[J].高教论坛,2015(9):42-45.

[5]庞永红,舒招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探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3-100.

[6]张毅翔,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内涵及其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59-61,77.

[7]陈雨.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内涵、价值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11):59-62.

[8]宋成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虚拟实践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网络游戏
停止侵害在网络游戏侵权案件中的适用
大学生网络游戏行为及其影响调查分析
网络游戏的品牌推广策略研究
冰川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综合案列分析
青少年网络模仿性暴力犯罪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
网络游戏对当代大学生造成的危害研究
探讨游戏动画中的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