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因素研究

2021-04-13于磊符宸豪徐祯李婧一王春晓王志力辛程远霍俊爽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5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医学生创新能力

于磊 符宸豪 徐祯 李婧一 王春晓 王志力 辛程远 霍俊爽

摘  要 目的:通过调查吉林市某高校医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状况、了解状况以及认知状况,探索影响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情况提供参考。方法:以吉林市某高校五年制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按专业人数所占比例,随机抽取435名医学生进行研究。结果:该高校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为38.4%,在参加的医学生中主动参加的占多数,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未参加的学生中,自身创新知识、技能的缺乏是阻碍其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所学专业、对学校科研立项政策的了解程度、对自我创新能力的认知、对活动频率的认知、对创新活动中最重要因素的认知等可能影响医学生对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

关键词 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新能力;临床医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5-0023-04

0 引言

科技创新一直都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力量,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与科技时常相伴的便是创新,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时指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希望广大院士关心和爱护青年人才,把发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责任,为青年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1]科技创新已然成为一个大热的词,如“互联网+”等陆续推出,可见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对青年的意义之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吉林某高校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后找出可能相关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科学地改善和提高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供参考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吉林省某省属高校的五年制435名在校医学生。

研究方法  查阅文献得知,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为20.4%[2]。根据随机抽样公式n=100*q/p,计算出理论样本量为391,考虑到10%的无应答率,计算得到样本量不少于431人。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各年级各专业随机选取研究对象,实际调查人数为435人。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基本信息、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状况、对科技创新活动的了解状况、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认知状况等内容[3]。本次调查共计发放435份问卷,收回435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数据整理后,采用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以P<

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

1)不同人口学特征研究对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研究对象之间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学生的参与率高于少数民族学生,临床医学(教改)专业的学生参与率明显高于其他医学专业;未发现不同户口类别、不同生源地、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研究对象之间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对科技创新了解情况不同的研究对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情况。本研究发现,对科技创新政策及学校科研立项流程了解程度不同的研究对象之间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对科技创新认知不同的研究对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情况。本研究发现,不同自我创新能力认知的研究对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认为自己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率高;对学校举办科技创新活动频率认知不同的研究对象的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有差异(P<0.05),且认为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频率越高的研究对象的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越高;对学校所设课程与科技创新关系不同认知的研究对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科技创新活动对学习影响的不同认知情况中,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科技创新活动最重要因素不同认知的研究对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多因素分析结果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如民族、专业、对科技创新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学校科研立项政策的了解程度、对自我创新能力的认知、对学校举办科技创新活动频率的认知、对课程与创新关系的认知、对学习影响的认知、对科技创新活动中最重要因素的认知)作为自变量,将是否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详见表4。

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专业、对流程的了解程度、对自我创新能力的认知、对活动频率的认知、对创新活动中最重要因素的认知都可能是影响研究对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因素。详见表5。

3 讨论

专业对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  本次研究分别对临床医学(定向)、临床医学(教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五个专业的学生做了调查,比较后发现,五个专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情况不同。其中,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最高,临床医学(定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最低,其余三个专业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大致相同。

该校2012年开始对临床医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临床醫学(教改)专业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临床医学生为主要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中添加科学方法训练模块课程,通过小班模式进行教学,采用OBE结合PBL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授课形式及教学内容等更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科研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将为该专业学生提供更多创新指导,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临床医学(定向)专业的学生即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卫计委等决定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培养的从事全科医疗的应用型卫生人才[4]。该部分学生毕业后需履约到农村基层工作,工作单位的特殊性,加之不需要为找工作而四处奔波,按部就班的学习环境下,导致其缺乏强烈的竞争意识。再者,临床医学(定向)专业学生均来自农村,特殊的成长和教育环境[5]使得农村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综合能力没有城市学生强,做事情一般也偏于保守,缺乏冒险精神,对创新创业活动缺乏热情。

对自我创新能力的认知情况对医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对自我创新能力的认知情况可能是医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认为自己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高。这类医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且较为自信,能主动地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其他学生自我创新能力认知不高,不能正视自己的创新能力,缺乏自信,无法激发自我效能感,缺乏参与创新活动的主观能动性。由此可见,学生需要对自我创新能力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从而更加主动地参加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对学校举办相关活动频率的认知情况对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  本次研究发现,认为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频率越高的医学生相关活动参与率越高,说明学校对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情况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学校举办相关活动的频率越高,学生参与机会也会越多,全部学生中参与过相关活动的人数所占比例也会越大。为提高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率,多举办、多宣传类似的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学校科研立项政策的了解程度对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对学校科研立项政策的了解程度可能是促进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因素,相关政策了解程度越高,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可能性越大。为此,为提高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率,学校应从多个方面加大学生对于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加强科技创新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兴趣。学生也应积极补充科技创新知识,填补知识漏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只有对学校相关政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后,才能更好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对创新活动中最重要因素的认知情况对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  在多因素分析结果中,虽然并未显示单个“最重要因素”有意义,但最重要因素的认知情况作为一个整体,对于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影响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导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教师的科研实力、治学态度、教学水平、学术成就甚至是人格魅力都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情况[6]。平台项目实施条件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活动开展顺利与否和创新研究成果的取得,良好的实施条件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必然对学生是否愿意参与活动产生影响。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此,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优秀的实验技能,必然是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

4 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所学专业、对学校科研立项政策的了解程度、对自我创新能力的认知、对活动频率的认知、对创新活动中最重要因素的认知等可能影响医学生对于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情况。为提高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调整理论课程授课模式  强化“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将学生自主学习列入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安排中保证时间,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独立学习的态度、内容、方法、环境等进行考核、评估。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和基于团队的学习(TBL)。制定教学规范,开展教师教学法专项培训,遴选骨干教师,制订培训计划,促进教师教学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以自学为基础,以小组讨论、团队合作为主要形式,加强多学科知识整合及应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学业导师管理制度  加大国内外优秀医学人才引进力度,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与科研水平。加强在职师资培训,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和学习,邀请知名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行导师制学生管理制度,使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获得全面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宣传,提高学生自我认知水平  通过科技创新月、学术讲座、专题报告、主题班会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宣传活动。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树立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自信心,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28)[2020-09-20].http://www.gov.cn/xinwen/2018-05/28/content_5294322.htm.

[2]孙一喆,周恩国,姚晓丹,等.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5):714-717.

[3]于磊,李婧一,符辰豪,等.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A5):244-245,260.

[4]于淼,于杰,刘冰.全科定向免费医学生职业认同感构建:以牡丹江医学院为例[J].中國教育技术装备,2019(20):131-132,136.

[5]黄星,左延莉,唐琦,等.订单定向医学教育培养效果评价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6(5):779-783.

[6]刘晓云,向晓东,张榜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2(1):85-88.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医学生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