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战疫联盟”为载体优化疫情期间幼儿线上交往的模式

2021-04-13胡艳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4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心理健康疫情

胡艳

【摘要】疫情期间幼儿的人际交往受限,对其心理状态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线上交往成为幼儿居家生活中的交往方式,但是幼儿的线上交往中产生了诸多问题。“战疫联盟”融合幼儿园、社区和家长三方力量,以预约制交流形式,潜移默化积累人际交往规则;以主题式交流内容,让幼儿的线上交往有话可说;整合交往载体,让幼儿的线上交往效率提高;交往计划表,促进运用线上交往经验的运用。从而达到了改善疫情下幼儿的人际交往情况,舒缓了因缺乏社会交往而造成的的心理不适,同时也提升教师对幼儿社会交往的教育能力和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度。

【关键词】疫情  同伴交往  幼儿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4-0139-03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幼儿人际交往时间和空间势必因疫情而受到了诸多的限制。《指南》提出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的过程,社会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经。在疫情期间帮助幼儿维持良好的同伴交往,可以提升他们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心理保持健康的状态。社交APP可以跨越时空限制,是疫情期间幼儿开展线上同伴交往的有效载体。但是幼儿在使用社交APP 时遇到了很多问题限制了他们的交往行为,寻找有效的策略帮助他们开展健康有益的线上交往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幼儿线上交流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發现,幼儿在疫情期间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APP就是微信,他们和同伴也主要是通过班级微信群进行交往。然而在交往过程中,由于幼儿线上交往技能和经验的不足产生了许多问题。

1.零散交往,效率较低

有一天,幼儿A吃到了妈妈做的肉包,他开心极了,于是在班级群里发了一条语音:“妈妈的肉包真好吃!”过了几分钟后,幼儿B回复:“我妈妈也会做好吃的。”快到晚上了幼儿C发了一张家里吃饭的图片。像类似的幼儿班级微信群交流在疫情期间时不时地会发生,幼儿根据自己的临时的兴趣,偶尔用家长手机发送一些内容到班级群里,有些话题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而有些话题并不是大家都有兴趣的。因此,班级群聊参与人数较少,且主题不明确,幼儿难以进行高效的交流。

2.交往机会较少

幼儿D疫情期间住在老家,爸爸妈妈已经复工了,平时陪伴他的也就是两位老人。同伴们在群里面聊了很多,但是幼儿D爷爷奶奶不太会用手机聊天,所以也不会关注这些信息,幼儿D也就失去了参与的机会。幼儿参与线上交往有赖于家长的配合。有些家长看到群里的信息会告诉孩子同伴在说什么,引导幼儿与同伴积极地互动;特别是家长复工复产之后,工作较忙有的家长则是完全忽略班级群里同伴说的内容。

3.交往经验缺乏

幼儿收到班级群里的消息时,听到许久未见同伴的声音和看到图片后情绪往往很激动,但是这样的心情他们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班级群里就会出现很多尖叫,掺杂笑声的讲述以及无声音的语音,干扰了幼儿正常的交往。因为幼儿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使用微信的经验也不足,是他们进行线上交往的难题之一。

二、“战疫联盟”线上交往模式的组织

既然疫情期间幼儿的线上同伴交往有助于他们稳定自身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如何让幼儿在线上的交往能够高效且有意义,就需要提供相应的策略去支持和引导。

(一)预约制交流形式,潜移默化积累人际交往规则

在线上交往过程中,因为彼此不能直接接触,因此引导幼儿知道基本的社会交往规则可以支持幼儿的线上交往有序进行。

1.时间预约:教师在组织幼儿线上交往的时间选择上,应该避免幼儿正常的用餐和休息时间段。也要调查大部分家长复工之后哪些时间段是能够支持幼儿进行线上交往的。可以把时间较为集中的幼儿安排在一个小组里,在预定的时间段进行集体交流,既可以保证大部分幼儿的线上交往机会,也给幼儿形成一个与人交往必须守时的观念。

2.内容告知:幼儿之前的交往过程中,内容呈现零散的状态,往往你一言我一语,各自说各自的话题。经过电访调查后,教师梳理出一些幼儿较为喜欢的话题作为线上交往的主题,并提前告知幼儿。平时,幼儿就可以根据交往的主题来收集生活中的素材,以达到丰富交往内容的目的。

(二)主题式交流内容,让幼儿的线上交往有话可说

1.以生活为题,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没有具体的事物支撑,幼儿交流是空洞的,线上交流亦是如此。因此教师要寻找来源于幼儿疫情期间居家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引起他们交往的动机,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例如:疫情期间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了很多美食,以美食为题进行交往将宅家美食分享给同伴。幼儿在准备线上分享之前,和爸爸妈妈制作各式各样的点心,然后把制作的点心过程照片和材料分享在班级群里,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让幼儿有事可做,有事可分享,并教育他们爱护粮食,尊重他人的劳动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锻炼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参与家务劳动的能力。

发现幼儿宅家过程中的生活主题,有助于在线上交往中调其动内在积极性,打开幼儿的话匣子。感受宅家生活的美好,提高自身应对消极情绪的能力,引导幼儿对生活保持乐观的期待。

2.以游戏为题,感受共同游戏的乐趣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交往既可以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在游戏中产生的愉快情绪可以帮助幼儿在疫情期间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根据平时幼儿的喜好,总结了一些适合线上玩的小游戏,例如词语接龙、接歌活动、猜谜语活动,亲子瑜伽,你画我们猜,找一找等线上游戏主题。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都十分的积极主动,热情的与老师和同伴互动。同时,也促进了孩子对以往活动内容的回顾,在玩中学,在玩中有收获!

以游戏活动为窗口帮助幼儿找回往日和同伴游戏的快乐,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交往意愿,从而转移幼儿因长期居家而产生的孤独感。

3.以国学为题,发挥传统文化的精神

《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幼儿健康的社会交往离不开社区的支持。由社区和幼儿园共同组织辖区内幼儿参与线上国学活动,以国学中的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增强幼儿在疫情期间的爱祖国,崇尚社会正能量的情怀,从而增强我们能在当得领导下战胜疫情的信心。同时,社区的群中有更多的异龄同伴,可以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弥补幼儿因居家而造成的交往受限。

4.以防疫为题,提高对疫情的科学认识

疫情的发展和防疫的措施,是疫情期间媒体最为关注的信息,也是幼儿媒体接触的信息。组织幼儿进行线上疫情信息和防疫知识小问答,既能提高幼儿防疫的意识,也能帮助幼儿明辨真假信息,不被谣言所误导而产生心理恐慌,以科学的认知来战胜病毒。

(三)整合交往载体,让幼儿的线上交往效率提高

对线上交往的载体进行正确分类与梳理,可以帮助家长快速选择适合的方式收集幼儿的交往素材,从而提高幼儿的线上交往质量。幼儿除了口语交流,肢体语言和书面语言也是他们有效交流的方式。疫情期间幼儿无法进行现场交流,因此家长和幼儿共同选择最有效的线上交流载体延续幼儿的社会交往。线上交流既能满足了幼儿自身的情感需求,同时也将幼儿自己生活中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人,形成积极地情感共鸣。

1.视频。主要支持幼儿肢体和口语表达,可以分享过程性内容,比如游戏过程,制作过程……,家长需要前录制幼儿在家游戏的视频,并做好必要的剪辑。

2.照片。主要支持幼儿书面语言和肢体语言,用于静态展示的步骤,或是成果,如美食制作步骤介绍,美工作品展示……。家长可以将过程图片拼图,配以简洁的文字,方便大家阅览

3.音频。主要支持幼儿口语表达,适合语言类成果,比如:讲故事,绕口令……家长需协助幼儿说连贯的话,清晰表达意思。

三、成效与反思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的概念中说到: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疫情虽然给幼儿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让他们短时间难以适应,但是这也是一个教育和成长的契机。通过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在这一特殊时期,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心理保持健康的状态。

(一)改善疫情下幼儿的人际交往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线上同伴交往,他们不再因为没有同伴玩耍而神情恍惚,也不再害怕病毒。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每天都积极地准备线上交流素材,期待与同伴进行线上游戏,分享疫情期间居家生活的快乐。幼儿用自身的交往需求驱动社会交往经验的积累,在线上交往中赶走疫情为心理带来的阴霾。

(二)提升教师对幼儿社会交往的教育能力

线上交往设计与组织过程充分调动了教师组织线上活动中的创新能力。运用周边各种资源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了交流策略,有趣的主题,适宜的载体,以及交流表格,有效促进了幼儿同伴交往。因此,组织幼儿开展线上同伴交往也是教师不断提高幼儿社会交往水平的动态过程。通过教师的“战疫联盟”线上交往模式,幼儿在积极的社会交往过程中,释放了居家造成的负面情绪,促进了其心理健康。

(三)提高了家长与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力度

疫情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疫情期间幼儿居家也是对幼儿心理适应的一个挑战。社区与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多途径支持幼儿进行线上交往,緩解了幼儿宅家所产生的不良情绪。在线上交往过程中很多环节需要家长参与,家长也变得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好朋友,从而学会解读孩子的内心想法。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心理健康疫情
战疫情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