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闻·问·切”

2021-04-13钟璐韩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四步走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钟璐韩

【摘要】新课程标准将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内容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五部分,然后又按照学段对每个部分的教学目标进行详细的划分;以目标为基础,结合新课程标准三维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构建高效综合性学习课程模式。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明确教学目标,搭建生本课堂;在课堂活动中,以兴趣为抓手,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措施,以多样化作业为主要活动模式,多维度推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质量的提升与发展,为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四步走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8-0186-02

一、前言

综合性学习是检验学生语文学习综合效果的关键步骤,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小学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新课程标准的逐渐深入以及教材内容的重组,让教师开始从多维度关注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既是高效课堂创建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多样化作业的重要素材,因此如何打造打造高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平台,成为当务之急。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分析

第一,从课堂教学思路分析,以往活动组织过程中,比如关于汉字知识的学习时,往往出于学生能力以及教学时间限制的考虑,教师比较偏向于讲解活动,认为教师的讲解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短时间内的知识学习能力以及掌握能力,容量过大的语文课堂往往适得其反,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第二,从教学方法分析,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搜集整理信息,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相关问题;那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就要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以往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基本上以教师为主,虽然有所改变,但是传统方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依然没有彻底改變,因此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效果展现有限。第三,从综合性学习课堂活动组织来看,课堂活动是锻炼学生能力的有效渠道,但是就以往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组织来看,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主动思考、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锻炼也是非常有限的。第四,从课后作业安排来看,综合性学习以实践为主,但是以往作业形式缺少的正是实践性,往往通过书面作业的方式代替学生动手实践过程,因此作业的查漏补缺、能力提升、情感培养等方面的功效没有展现出来。

基于上述几方面因素,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高年级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需求,制定“望·闻·问·切”四步教学法,在明确的课堂目标下,以兴趣为基础,以课堂项目为抓手,以作业安排为保障,为学生搭建综合性学习的高效活动平台。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四步走措施分析

(一)望——明确目标,搭建生本课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高段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一,在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过程中,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资料,并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其二,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与社会活动,讨论分析相关主题,并进行活动计划和总结的撰写。其三,能够结合身边问题,组织讨论、演讲等,并学会辨别是非善恶。其四,初步掌握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方法。

在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制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活动计划。以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本单元教学内容,首先确定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与汉字相关的文本素材,引导学生理解汉字文化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够掌握各种渠道搜集整理与汉字起源发展,汉字韵味等相关资料,从更多维度体会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制作活动计划,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课堂汉字探究学习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种类型的汉字文化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理解汉字的魅力所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传统文化的情感。同时借助活动过程也能够规范学生汉字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建立起写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话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为弘扬汉字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于上述三维教学目标,以及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具体学情,将教学活动环节设计如下:

其一,课前导入环节,通过几分钟的课堂趣味导入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了解意愿,同时初步引入汉字文化相关的内容,从而为后续项目化学习奠定基础。其二,通过不同项目的实施,将具体的活动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汉字之美、汉字之趣等,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调查计划等,自主搜集整理材料,在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中一步步深入了解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三,通过活动总结、评价、随堂作业等环节,对整堂课的活动效果进行检验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指明方向。

基于上述明确的教学目标,从学生具体学情入手,合理安排后续探究的趣味教学、项目式教学活动项目,引导学生以兴趣为抓手,安排具体的活动内容。

(二)闻——挖掘兴趣,寻找活动抓手

兴趣是课堂活动组织与开展的基础,以兴趣为出发点,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切入点进行课堂活动的组织,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以课堂导入环节为例,结合上述目标,导入环节重点是以“汉字之趣”“汉字之源”等为主题,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趣味、生动特征,以教材阅读材料为基础,同时添加一些趣味化的与汉字起源与发展相关的内容、汉字相关的游戏等,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汉字文化的意愿。

比如在导入环节结合教材内容,在汉字趣味动画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生活中、学习中见到、了解的多种汉字形式,比如艺术字;还可以谈一谈自己生活中接触过的汉字文化形式,比如说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或者自己学习过哪些书法课程,比如硬笔书法、毛笔书法等。再者,还可以融入汉字游戏活动,结合教材中的歇后语、笑话等,开展“汉字王国大闯关”游戏活动,通过生活中接触的歇后语、谐音字谜等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的热情,同时也在歇后语、字谜中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由此,通过趣味化的课堂导入环节、游戏环节,改变学生对于枯燥的讲解课堂的认知,从而为后续项目活动环节做好铺垫。

(三)问——项目学习,引领探究课堂

以项目为引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分析、自主总结,小组内部互相合作、探究建立起完善的课堂探究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汉字内涵,并能够为后续的应用扎实基础。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进行汉字文化交流活动。例如“汉字之奇”“汉字之用”“汉字之美”“汉字之情”等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小组的汉字活动计划:

主题活动:汉字之奇

活动计划: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各自在探究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如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一名同学负责讨论过程中的资料整理,一名同学负责结果记录等)讨论过后形成完整的活动计划。

活动内容:(1)搜集汉字的演变历史,以及甲骨文等文字的演变过程等。

(2)查找体现文字演变过程中能够体现不同文字特征的古诗词、歇后语、对联等。

活动作品展示:将小组活动成果通过PPT、手抄报或者其他形式展現出来,然后分享自己小组的收获。

如此结合综合性学习每一课时的不同侧重点,设计不同侧重点的汉字文化探究项目,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活动计划、分享成果等过程,创设良好的探究氛围,从而引导学生高效学习。

(四)切——作业拓展,提高学生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让更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几十分钟课堂质量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综合性学习课堂活动形式与内容的转变,让学生意识到了课堂也可以有不同的模式与特征;那么课后作业也可以通过更加多元化的形式展现出来。

汉字文化本就内容丰富,除了教材中提供的阅读素材之外,还有更多内涵深刻,趣味多样化的内容等待着学生去挖掘、去探索。因此结合上述课堂活动形式,在课后作业活动中,以学生课堂活动成果为立足点,结合每一个课时项目探究过程中的遗留的问题,可以设计针对性的分层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作业内容,一方面查漏补缺弥补自己活动过程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展学生课后学习的效果。

(1)基础作业:结合五则材料,查找总结与其相关的汉字文化资料。

(2)自选作业:搜集与汉字起源、发展、演变有关的材料,通过手抄报、科学画报、文配画等方式展现出来。

(3)个性作业:艺术字大变形,结合自己对于汉字的了解,进行创意汉字大比拼,看看谁的作品最具创意。

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形式,首先学生需要完成基础作业,然后自选作业和个性作业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项即可;如此,既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的课后作业与教材紧密衔接,同时也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不同形式的汉字文化展现出学生的特长。

四、结束语

通过望、闻、问、切四步走教学措施的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能够逐渐摆脱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不同模式的课堂活动中体会自主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在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养成勤于学习、善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进一步推动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筱静.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以“遨游汉字王国”教学为例[J].教师,2021(18):26-27.

[2]蒋兰兰.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教学内容及实施策略[J].黑河教育,2021(5):30-31.

猜你喜欢

四步走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
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四步走”
电流表使用“四步走”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