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现状及突出问题

2021-04-13姜可方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突出问题公安院校现状

【摘要】通过对公安院校在职警察警务实战培训现状的深入研究,紧紧围绕“警务实战”这一中心环节,分析现行警察培训模式的运行弊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人民警察队伍培养一支政治站位可靠、思想信念坚定、警务实战能力过硬的,既能成为促进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发展,又能提升公安民警实战能力和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的保障力量。

【关键词】公安院校  警务实战  培训  现状  突出问题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规划课题《在职警察警务实战培训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G18DB51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0-0019-02

一、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核心概念的界定

公安院校在职警察警务实战培训不等同于常规的在职警察培训,它是指以警察业务能力的提升为根本目标,全面培养警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公安民警的政治素养和法制观念,使其能够熟练应对日常公安工作中层出不穷的实际问题,并在圆满完满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保障自身安全不受侵害。公安院校多年来非常重视在职警察培训工作,公安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论文、课题等各项教研及科研蓬勃发展,但因历史积淀少,一些公安院校的高教研究人员和授课教师对在职警察培训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由于我国公安学教研及科研基础比较薄弱,整个公安系统内部的教育理论体系不成熟,培训体系和模式亦不完善等原因,在职警察培训还停留在主要以分析、借鉴、总结、提升的理论层面,对教学实践进行不断地总结,但体系性差,系统性不强,难以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形成有效的理论体系指导。通过对公安院校在职警察警务实战培训现状的深入研究,紧紧围绕“警务实战”这一中心环节,分析现行警察培训模式的运行弊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人民警察队伍培养一支政治站位可靠、思想信念坚定、警务实战能力过硬的,既能成为促进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发展,又能提升公安民警实战能力和公安队伍整体战斗力的保障力量。

二、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面临的现状和突出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安机关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还应当加强警务实战培训,促进公安队伍专业化建设,从而为社会、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实在、更为专业的执法活动。[1]

1.新时代的公安队伍应为应用型公安人才

应用型公安人才,其核心概念是指能将公安基础和警务实战应用于公安一线的一类专业人才,是随着公安院校的高等教育发展而逐渐衍生而成的。应用型公安人才的教育方式应以公安院校的高等教育为基础,以服务社会和人民为需求,以培养公安实战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适应公安一线工作为目标。我们的公安队伍和公安民警个人都应该有更高精尖的警务实战专业化技能,这也为我们公安院校提出了办学要求。培训理念、思路和定位都需要反复研究、琢磨和探索,实现在职警察培训的时效、优势和专业。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公安机关警察的队伍建设和警察个人的培养发展,在深化公安工作改革的同时,也对公安机关的应用型公安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2.人民及社会舆论对人民警察有了新的要求

多年来,老百姓习惯将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的要求定位在基础警务技能上,例如对体能的要求、对射击格斗以及技战术方面的能力要求,对现场勘查、预审、痕迹检验和鉴定、法医等打击违法犯罪的精准度要求。但是从人民警察的职业要求上讲,公安基础专业技能远达不到要求。新的时代,人民有了更高层次的变化和要求,尤其是在社会环境是否安全、社会主义法治是否公平正义、能否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我国的公安队伍除了打击违法犯罪外,还应当承担预防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和服务人民群众等职责。同时,社会舆论对人民警察的要求更严苛。例如一些网络媒体有时会通过照片、视频和新闻曝光一些问题,人民警察会遭受舆论的质疑和批评,质疑警察执法是否规范、批评警察权力是否被滥用。再如当人民群众陷身危难之中或是当公共环境出现安全缺失或秩序混乱,那么人民警察是否存在失职或渎职,也都在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可以说,在现代网络涉警舆情的监管下,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个人在公安一线工作中时刻面临考验和挑战。人民警察的警务实战技能水平,也就是他们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否能得到人民和社会舆论的有效肯定。所以只有全面培养警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使命感和幸福感。

3.司法体系改革对公安机关的专业水平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

公安機关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治安,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同时,公安机关依法侦查刑事案件,行使国家的司法权。因此,公安机关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具有特定的职责。[2]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属性决定了司法体系和改革对公安机关的专业水平提升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了公安队伍和警务实战在其中的核心地位,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体系,如何使公安机关的资源、战略部署、体制机制、技战术向着警务实战化建设倾斜和发力,这就需要公安院校针对警务实战化培训有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4.公安队伍警务实战和专业化培训是自身建设发展的必经之路

目前从社会各个层面日新月异的发展和转型,到新的社会矛盾日趋凸显,公安机关对警务实战专业化培训日趋重视。公安队伍和人民警察个人都要顺应这样的变化和发展,顺应新矛盾和新形势,顺应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国家法治和社会法治的新要求。只有业务水平的专业化、执法程序的规范化、办案流程的严谨化,才能有效提升公安队伍的形象,鼓舞人民警察的士气,获得行业和自身建设发展的认可。

三、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方案设计的应用性不强

公安院校在职警察的培训方案老化、陈旧,实战和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严重不足,导致人民警察警务实战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不能及时填充到培训内容中去。多年来,公安院校的在职警察培训缺乏专业的、科学的、系统的警务实战教学内容,专业教师和警种缺乏良好的定位和匹配,导致培训的针对性受限制,教学内容和警务实战内容脱节,课堂教学的经验与反思无法适应人民警察专业化建设和发展。使得培训后的在职警察依旧无法适应工作实践,警务实战技能水平低,面临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差,丧失了警务实战培训的意义。

目前,通过公安高等学历教育和社会招录的新警,均有新警入职前培训,但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警务实战技能水平不足的问题。几个月的新警培训,的确可以提升体能和些許警务实战技能水平,但这明显是不够的,容易导致其业务不熟练、上手慢,遇到突发事件冲动执法,滥用执法程序,又或者畏首畏尾、犹豫不决。这种差强人意的表现轻则招来投诉,重则引发人民质疑与涉警舆情风波,严重影响公安队伍整体形象。为此,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只有直面公安高等学历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和瑕疵,勇于探索警务实战培训的创新体系与模式,使培训警察成为应用型公安人才。

2.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教师的胜任力不够

警务实战教师实战教学胜任力,指在警务实战技能战术教学训练组织和实施中,为了达到提升学员警务实战能力的目的,教师在安全执法方面的身体、心理、知识、经验、技能等各个层面所具备的个体条件,以及在施训方面的方法手段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3]

现行的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的课程设置和体系中,绝大多数的专业教师仅钻研一门课或照本宣科。授课教师没有走向公安一线工作,没有在公安实践中历练,使得其教学和实践不能相适应,相会通。例如讲执法程序没有亲自办案的案例支撑,讲案例又不能很好地结合执法程序,公安基础知识不能联系公安实战,公安实战又不能很好地回归到公安基础知识。如此教学,培训警察很难透过真实案例学习基础执法和法律程序,也难以运用基础知识分析案例并解决案例,形成警务实战的思维模式和能力。当前警务实战岗位上,要求的是应用型公安人才,是一专多能的警务实战人才,是能够适应日新月异不断改革的警务运行机制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要强化公安专业的通识教育,逐渐形成通识与专业相结合的培训体系与模式。

3.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和公安机关的工作矛盾突出

公安机关的工作和培训矛盾非常突出,各级公安机关组织培训和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差,领导层面上对于警务实战培训的重视不足。基层公安机关的思想容易滞留在传统意义上的培训模式层面,例如师徒传帮带、指定不合理的任务指标和考核项目。公安工作中只考虑在职警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面对公安院校的警务实战培训也是消极应对,抱着调休、放松压力的心理参训,而没有考虑在职警察在警务实战工作中遇到的压力与困难主要来自于新形势下已经无法依靠传统执法办案思想去适应日趋发展的新要求,无法适应人民群众、社会舆论和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抓不住主要矛盾,也就解决不了核心问题,只有克服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和公安机关的工作矛盾,才能抓住公安队伍和在职警察警务实战专业化水平不足的主要矛盾,增加公安院校与各级公安机关的沟通,增强校局合作,充分发挥公安院校和各级公安机关主管部门和领导的统筹作用,从而加强各级公安机关积极参与警务实战培训,从根本上提高公安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升在职警察警务实战能力,从合作培训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4.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的使命感和忠诚度教育弱化

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注重理论知识与公安实践相结合,既有课堂讲授、交流研讨,又有实操实训、技战术训练。但这些都是围绕“警察”这一身份展开。塑造培训警察的“警察意识”最应放在显要突出的位置,即他们作为人民警察的使命感和价值感。我们基层警察在繁重的公安工作中往往因为压力大而抱怨,因不堪重负时常倦怠,时常不能积极面对压力,因忽视心理疏导时常缺乏使命感,无法履职尽责,无法摆正心态,使得公安队伍缺乏士气,缺乏活力。同样,对于警务实战培训来说,忠诚教育是培训教育的根本。何为忠诚教育?忠诚教育也就是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体系模式和内容中往往倾向“实战”更多,而弱化了政治和党性教育。公安队伍和在职警察应如何忠于党和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如何在公安工作中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如何用纪律作风和道德品质严格要求自己,如何永葆红色生命力,这都离不开忠诚教育。警务实战培训必须结合忠诚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有针对性的忠诚教育培训体系。

综上所述,笔者致力于以“警务实战”为中心的在职警察培训现状和突出矛盾为突破口,以警务实战为抓手,以课程体系构建为突破口,充分以理论指导实践,科学规划警务实战培训,从而进一步优化公安院校警务实战培训体系和模式,促使培训密切联系警务实战。

参考文献:

[1]吴凡.立足武汉警务实战训练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民警察专业化建设[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9(3):86-88.

[2]耿青国.公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及改革思路[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9):141-144.

[3]陈永辉.屈晨曦.新时代警察院校警务实战教师实战教学胜任力研究.北京警察学院学报.2020(3):119-124.

作者简介:

姜可方(1986年-),女,汉族,辽宁沈阳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培训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高校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突出问题公安院校现状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跨栏常见错误技术现象分析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于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