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2021-04-12祁学坤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 要】新课改提出,要将高效课堂变成教学的主要目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结合课堂实际,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喜欢上学习。教师利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探讨在小学数学中寓教于乐的应用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寓教于乐;小学数学;有效性

寓教于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不断被应用到小学教学中。寓教于乐主要将教学内容和相关活动相结合,强调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边玩边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1]。小学数学比较抽象,内容相对枯燥,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寓教于乐的重要性

1.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寓教于乐的授课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同时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多样,给了教师更多选择,丰富了教学环节,提升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可以有效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对学习的热情。

1.2  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提升教师的综合授课水平。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讲解了教学的重难点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很少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感受,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合理应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点,能推动教师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拉进师生关系,从而进行良好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玩乐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从而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2]。

2   寓教于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1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高效导入课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尤其是数学的学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如果否定学生的天性,则可能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学生比较活泼,喜欢玩乐,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计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关注,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导入环节,形式不限,要有创新性,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常用的生活用品(药盒、水瓶、魔方等)。教师可在课前利用自己收集的生活用品做一个小汽车,在导入环节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小小一间房,有墙又有窗,马路当中跑,行人走两旁”,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然后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自制汽车由哪些形状组成,告诉学生药盒这种形状的物体叫长方体、易拉罐饮料瓶属于圆柱体、魔方属于正方体。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室里哪些物品属于哪种形状,通过游戏进行巩固练习。在学生掌握形状知识后,让学生将自己带来的物品分类,然后再自由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物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设计导入环节,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2.2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难以整堂课都保持注意力集中。对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让学生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在课堂中加入游戏环节,可以改变课堂教学枯燥的氛围,让学生逐渐接受数学教学模式,对上数学课产生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不同面值的元、角、分的自制头饰,在学生掌握了元、角、分的关系后,为学生分发头饰,进行“爱的抱抱”游戏。教师说出相应的金额,请学生自行组合抱在一起,使抱在一起的学生头饰上的金额和教师所说的相匹配。另外,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请一个学生报出金额,并检查是否正确,错误的小组会被淘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边玩边学,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推动学生巩固数學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

2.3  采取比赛机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情境教学法是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其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是寓教于乐的一种重要体现。教师在采取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一切勿本末倒置,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造相应的情境;二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围绕教学内容,创造合理的情境,尊重学生的特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4]。

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对激烈的竞争情境更感兴趣,这种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胜负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入竞赛机制,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如在学习二年级“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时,教师应先检查学生对表内乘法一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回忆1—5的乘法口诀,然后引出新的教学内容6—9的乘法口诀,之后通过教材上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九九乘法表,最后在课上创设竞赛情境,采取比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男生队和女生队,看哪队学生的回答又快又准确。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通过比赛观察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方便设置课后辅导习题。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性[5]。

2.4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思维能力有限,仅靠教师的语言引导,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也会比较枯燥乏味。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理解知识点变得更容易。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利用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如学习五年级下册“校园科技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PPT课件,将分数更加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在课上,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分数起源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分数感兴趣,再结合PPT课件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整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化简分数。在小学数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不仅能促进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5  主动联系生活实际,达成寓教于乐

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如果教学脱离了生活,学习将会变得无聊单调。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机会,鼓励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将数学知识和实践相融合,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有助于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实践中感受运用数学知识的乐趣。如在学习四年级的“新校服——条形统计图”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条形统计图统计家里每天的用电量,算出每周的用电总量以及平均每天的用电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了解家庭的生活情况,不仅巩固了学生的数学知识,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常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将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学习数学变得更有意义,让学生逐渐喜欢数学,同时也可以丰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项娟娟.寓教于乐——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A].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9.

[2]郑玉琴.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3]张鹏举.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20(6).

[4]彭金平.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科学发展,2020(1).

[5]杨晟姝.立足生活化,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J].华夏教师,2020(2).

【作者简介】

祁学坤(1975~),男,汉族,山东德州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