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教学在激发农村小班额学生兴趣中的灵活运用

2021-04-12辛万虎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

【摘 要】由于教学资源的局限性,一些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断层空缺,班级学生逐步减少。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试行小班额教学已逐步成为教育发展趋势,但小学生耐性较差,普通的课堂教学可能无法让小学生耐心听讲。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教师要注重游戏化教学策略,即在教学中强化师生游戏化教学、生生游戏化教学、组组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小班额教学

“小班额”指由于社会发展变化趋势,班级人数逐渐减少。如何发挥“小班额”的人数优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是教师需考虑的现实问题。教学策略的转变要按照“以生为本”的教学方针,围绕总纲领不变,笔者提出在小班额数学教学中注重“游戏化教学”具体策略的实施。以下便是笔者就如何在农村“小班额”数学教学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策略做的探索。

1   师生游戏化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动力

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处于“启蒙阶段”,擅长观察事物本征表象是学生客观认知能力发展过程的必经之路。转变认知方式,思维意识由感知认知向理性分析逐步蔓延正是小学生在启蒙阶段会经历的[1]。为克服农村教学条件的局限性,笔者“自制教具”,实现师生游戏化教学,帮助学生充分感知事物表象,提升学习兴趣,由表及里提升数学整体认知能力。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内容时,笔者便在备课阶段准备了10张正方形卡片、20根小棒、2根橡皮筋、1把直尺,然后开展这一知识的讲解。课中先引导学生将10根小棒捆成一捆,置于竖直直尺的左侧,通过这一操作使学生感知到“10”个“1”为“10”;在引导学生将剩余小棒逐个置于竖直直尺的右侧,询问学生这一数字代表什么,学生经过思考之后举起标有11的小卡片,然后引导学生对着实物讨论,左侧的“1”表示什么,右侧的“1”表示什么,明确11的组成;接着让学生继续添加小棒,依次按照以上方式进行表达。当出现20这个数时,学生发现置于直尺右侧的小棒又可用橡皮筋捆成1捆。笔者便适时询问学生,如果将新捆成的小棒置于竖直直尺的左侧,那代表什么?“20”应该如何书写?书写“20”为何是“2”在左侧,“0”在右侧?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便能够通过实物的表征,对数字进行实际感知,加深对“11—20”数字的认识。

师生的游戏化教学,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本环节教学中,教师以教具实物创设教学情境,为师生进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奠定了基础。在师生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与点拨的作用,摸透学生的学情,并以学生的探究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生生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互动、游戏是小学生客观的认知天性,概念、公式是小学生的“死肋”,小学生并不是不能够理解概念、公式的本质意义,他们缺乏游戏化教学的意识,以及兴趣低迷。通过游戏的穿插应用,开展游戏化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十分重要。如在“倍的认识”内容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项“逛动物园”的游戏,进行穿插应用。先将一幅幅刻有动画图案的书卷展开,学生的注意力便瞬间集中到了一点上,可谓是各个眉开眼笑。之后要求学生对画卷上各类动物的只数进行汇总,找出隐藏在画卷各个角落的动物。接下来,笔者便以问题适时切入课堂,要求学生准确无误地表达不同动物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踊跃进行游戏化教学,探究正确答案,随后便争先恐地后展开了叙述,如孔雀有2只,斑马有10只,斑马的数量是孔雀的5倍。根据学生的表达,笔者确定学生对“倍”的概念已经有所掌握,学生能够在各类表述中理解“倍”的概念意义,并对这一概念产生了深刻的印象。

采用“游戏驱动”的形式,促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游戏化教学,充分发挥“小班额”教学的优势,能够使教师密切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意义。

3   小组游戏化教学,培养发散思维

实验是验证的最好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能使学生拥有参与探索的体验感,历经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不能比拟的。教师要注重学生小组的游戏化教学,让小组成员密切协作,集思广益,向着教师意想不到的方向延伸发展由点及面地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深化。如在“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教学中,笔者便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采用动手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解答问题,以求达到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目的,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在动手操作中寻找到问题的“最简求解方式”和“探究结果”。课堂前期准备中,笔者为每位学生准备了印有两种不同图案的简笔画。通过之前的讲解,学生已经明白两数相比较,往往存在一个较大的数和一个较小的数,较大的数是由较小的数及两者相差部分的和组成。对如何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笔者则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将图案分成两个部分,用一根纸条盖住两者相同数量的部分,显现的数量便是两个的数相差的部分,进而发现应该使用减法进行计算。接下来,小组间进行计算结果的对比,进一步探究更简便的计算方法,教师则发挥点拨引导作用,对学生不是很严谨的表达方式进行纠正。由此,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提高了正确率。

引导学生在“小班额”数学课堂中进行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将自我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手中的实物上,并不断通过拨动眼前实物来激发数学思维灵感,从而达到“一点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效率能夠有效提升。

4   密切游戏化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科学研究表明,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分析器参与同一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运用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发,达到高效学习。笔者在“小班额”实际教学中,采用了“打手势”“悄悄算”两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密切合作,提升了学生的整体参与度。如教学“0—100数的加减法”时,引导学生利用手势表示这些数,利用打手势的方式完成0—10数之间的加减法。笔者向学生介绍了打手势的运算方式,这样学生在计算0—100数之间的加减法时均能通过打手势的方式得出结果。“悄悄算”则是引导学生进行两人分组,根据笔者所列出的口算题进行口算,一人负责计算,一人负责检查,依次互换。这样进行合作性花式练习的好处在于:学习形式较为新颖,学生能够充分被吸引,有效集中注意力;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提高课堂的整体学习兴趣;且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每位学生的思维动态,充分考查学生的知识接纳能力。

在“小班额”数学课堂中进行花式练习,正是教师收获学生思维反馈的有效方式,能够做到及时纠错,还能为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做铺垫,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在“花式练习”方式的吸引下,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合作完成知识学习,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有效提升。

5   合作竞争,体验成功的乐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且善于表现自我,迫切心理较为严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应用学生的这一天性,有组织地安排一些竞赛活动,引导学生在良性竞争的前提下,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内化吸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如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学中,笔者在学生理解基本算理,并能够简单进行应用后,组织学生与笔者展开竞赛。将黑板一分为二,鼓励学生自主命出6道计算题,命题要求为“减数与被减数所使用的两位数字的前后顺序要颠倒,如18与81”,让学生推举出做题最快的一名学生与笔者展开竞赛。题目出好后,笔者迅速完成了计算,学生虽不断与笔者展开竞赛,但都遗憾败北。笔者询问学生原因,学生认为是年龄的因素,但最后学生在冷静片刻后发现老师有诀窍。笔者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仔细对题中的数字进行分析,学生发现,被减数十位上的数减去个位上的数的差与9相乘的积便是最后结果,如“82-28,便是(8-2)×9=54”。接下来笔者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学生都迅速得出了结果。于是,笔者向学生抛出了“96-68=”,学生按照原来的思路继续计算,得出结果为“27”,在笔者的质疑下,学生猛然发现减数与被减数发生了变化,结果应该为28。细细分析运算步骤后,学生总结出“应该先计算(9-6)×9=27,但减数比69少1,所以结果应该为27+1=28”,这样学生便在其乐融融的教学环境中完成了对知识的深化。

在“小班额”教学课堂中开展良性竞赛,由于“小班额”课堂人数的优势,教师可以放开手腳,与学生进行合作竞争活动,推动学生进行知识的接收内化,这是常规课堂不能比拟的。

在农村“小班额”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应用游戏化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这对克服农村学校教学条件的局限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客观天性,用利弃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帮助学生夯实好数学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丽平.农村小学小班额教学策略的研究[J].文流探讨,2015(3).

[2]兰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作者简介】

辛万虎(1966~),男,汉族,甘肃永昌人,大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