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2021-04-12曹敏娴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小学

曹敏娴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新形势下推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化,把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转变为任务驱动下的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思路,高度关注新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好新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任务驱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知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任务驱动法推动学生自主构建信息理论知识体系,以具体的任务为学生的学习主线,在任务中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获得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笔者以学生主体、技术辅助、分层教学、进步发展、弥补不足为原则,推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   以学生为主体,设置趣味性任务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设置趣味性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另外,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保证任务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去选择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与认知水平一致的知识体系[1]。

以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认识键盘”的教学为例,本课意在引导学生区别键盘的不同区域,并且掌握键盘的主键盘,正确输入字母和数字,学会常用的控制键。首先,通过任务的设置让学生能有效认识键盘分区,辨认键盘的不同区域,在此环节中学生可以采用编顺口溜、颜色划分以及指代划分等多种方式区分键盘分区。其次,为了有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键盘输入键,教师可以开展键盘操作比赛,以游戏的方式趣味化呈现任务。第一,可以从正确的操作姿势入手,让学生比一比谁能够最放松、最自然、最端正地坐在键盘前;第二,可为每个学生发放一个有数字或者字母符号的输入图,让学生结合输入图,逐步完成开机、打开记事本、拼音编辑、字母编辑等多项任务。第三,教师可以时间和分数作为评判标准,让学生在比赛中,掌握字母输入以及数字输入的操作技能。在此环节中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创设分享环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所学内容。此任务以自由为原则,让学生自由发挥,每个学生需说出不同的内容才可获得分数,使学生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完成键盘基础知识的再次学习。

2   通过技术辅助,设置实效性任务

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技术辅助教学,如让学生观看视频,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视频来完成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互联网为依托搭建教学平台,推送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和教师的沟通中高效完成任务,从而降低学生完成任务的难度。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空间,为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2]。

以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修饰图形”的教学为例,本课在于引领学生学会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文字工具为图画添加文字,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首先,呈现任务前,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演示操作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喷枪工具,以此作为第一时效性任务。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图片的呈现,让学生在赏析图画的基础上完成对比任务,即教师呈现所修饰图形美化前的效果图和美化后的效果图,让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的不同之处,进而让学生认识喷枪工具和文字工具。再次,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两种工具的用法,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即让学生观看教师在教学软件中的现场演示,学习两种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师可在演示中呈现使用第一种工具的完整操作,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操作要领,以此降低学生实际操作的难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提高技能,学会使用喷枪工具,能选择适宜的颜色,喷出不同的图形。

3   通过分层教学,设置针对性任务

驱动任务的分层化是指教师以学生技能的综合发展为原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全班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任务中。首先,在教学时教师必须呈现有层次的作业任务,并让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基础知识。其次,教师要安排报告型任务,即针对学生完成作业任务时暴露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兴趣自主选择不同主题的任务。最后,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完成任务,以提升学生的信息化综合素养。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中“遨游因特网”时,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浏览器让学生体验,以此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学习情况。随后,教师再利用IE浏览器,为学生呈现层次化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任务,任务一:学会打开和关闭IE浏览器。任务二:了解IE浏览器的窗口组成。任务三:了解IE浏览器每个窗口的成分要素。任务四:知道IE浏览器不同工具栏的作用。这些任务由简单到复杂,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解决1—2个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不同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还应重视鼓励,在学生完成不同任务后进行激励,以此鼓励学生探索更难的任务,如此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求知欲。此外,在学生学会操作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入QQ浏览器、搜狐浏览器等多种浏览器,让学生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浏览器进行操作,以拓展学生使用的软件范围,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4   设置挑战性任务,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为学生设置理解性任务,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置思维挑战性任务,让学生在学习新知后,通过完成思维挑战性任务,获得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拓展提升任务,通过任务测试和测试情况的呈现帮助学生在拓展环节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学会将知识运用于实際生活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该任务的引领之下,实现信息技术知识掌握程度的更深层次化,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3]。

如教师在教学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载网页”时,通过浏览精美的网页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学生学会访问网页,能初步从网页中获取基本信息后,教师可呈现拓展性的任务,让学生想办法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网页。由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找准网页、点击复制、保存文件,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打开下载保存的网页,让学生找到保存和打开网页之间的联系。接着教师还可以设置带有图片的网页下载任务,让学生学会保存网页中的图片,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经过探究,学会Ctrl键、Shift键的用法。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类型如网页进行浏览、下载,并保存图文并茂的网页内容,展示给他人。这样的教学既能够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系统化,还能够使学生能力获得发展。

5   设置评价性任务,弥补不足

在学生学习新知环节,教师可以设置评价任务,并且在评价时将学生的行为和作品结合在一起,对学生知识学习进行综合性评价,从而让学生弥补学习中的不足。此外,当学生完成学习后,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类型的评价方式,如自主评价、互动评价、行为评价,以此让学生在完成评价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网络文明小公民”时,为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形成安全上网、健康上网的意识,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不足,借助评价活动推动学生的发展。首先,教师在借助视频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任务时,可以插入评价性任务,让学生自己评价如何才能防范计算机病毒,并分析自己的理解暴露出的问题,为接下来任务的呈现打下基础。其次,学生掌握新知后,在巩固环节引导学生安装杀毒软件时,教师应让学生基于网络资源,寻找计算机中常用的杀毒软件,并试着安装。在此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安装不到位,安装包附带病毒等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自己安装过程中的不足与优点,让学生发现问题,并优化自己的杀毒软件安装过程,以此使学生获得发展。

总之,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任务的趣味性、实效性、针对性、挑战性和评价性,使其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感受到趣味和挑战,在针对性和评價性任务中获得发展和进步,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同任务的驱动下完成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素萍.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0(4).

[2]乔家蕾.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7(12).

[3]黄德坤.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6(Z2).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任务驱动小学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革新的探索与研究
运用“分层教学”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